APP下载

钓城遗事成败已定,忠奸难分

2014-07-01吴俊琰

重庆与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忠义李德钓鱼

文/本刊记者 吴俊琰

钓城遗事成败已定,忠奸难分

Incidents of the Diaoyu Town in the Past Ages

文/本刊记者 吴俊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忠臣良将。而有宋一代尽忠死节之人可谓冠绝列朝。其他朝代都有盗贼强梁猖獗到危害国家社稷的时候,宋朝却没有发生过足以威胁王朝统治的内乱,即便是在所谓“奸臣当道”的时候,也仍然有很多刚正不阿的士大夫一心定国安邦。

但积贫积弱的宋朝大半辈子都活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之下,好不容易等到辽灭亡了,又得面对新崛起的金;联蒙抗金胜利了,又得面对野心勃勃的蒙古人——也是时势造英雄:宋朝,这个成吉思汗不屑一顾的弱邻,却成了蒙古大军征战亚欧大陆过程中最硬的一块绊脚石。硬到什么程度呢?硬到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四代大汗都没能拿下,硬到仅在合川钓鱼城就硌死了蒙古先锋猛将汪德臣和将蒙古疆域扩张至前无古人的大汗蒙哥。蒙哥死后,蒙古内部由于争夺汗位而四分五裂,不得不停下在亚欧大陆扩张的步伐。

忠义祠真的“忠义”?

在坚守钓鱼城期间打死汪德臣和蒙哥的主将王坚自然是名垂青史、功震朝廷,受封宁远军节度使——这是宋朝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获此殊荣的还有岳飞和南宋砥柱孟珙等著名将领。战后合州军民感其忠义,为之建立祠堂纪念。与之同样受人供奉的还有他的前任:东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完善者、四川制置使余玠,王坚副将、重庆知府张珏,“播州(今遵义)义士”冉琎、冉璞兄弟。

祠堂名“忠义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年间。最初因为只供奉王坚、张珏而命名为“王张祠”,清兵入关时毁于兵燹。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合州知州王采重建祠堂并增祀余玠、冉氏兄弟,更名为“忠义祠”。不久后,吴门(今江苏苏州)陈大文知合州,把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请进“忠义祠”。

但陈大文这个举动可捅了大篓子了。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遵义华国英知合州,修缮忠义祠,立“重建忠义祠碑”,把上述三人牌位移出。碑文记载:“(王立)为宋之叛臣、元之降人,以之从祀,是为渎祀。”鄙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把这位钓鱼城最后的守将贬得一文不值。忠义祠前至今仍保留着华国英所撰楹联:

“持杆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

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贰心”

这就说得更煞有介事了:钓鱼城的将是忠的,士兵是顽强的,就这个王立,是个叛臣降将、持二心的人,忠奸对立何其分明啊,怎么能够在“忠义祠”里祭祀他呢?劝说王立投降的熊耳夫人也被当成是红颜祸水,同招降钓鱼城的李德辉被移出了忠义祠。

抗战时期,郭沫若游览钓鱼城,曾赋诗一首,现刻于山崖之上,诗曰:“卅载孤称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宋三卿”指余玠、王坚、张珏,“贰臣妖妇”分别指王立、熊耳夫人。郭沫若此诗大有恨不能将王立、熊耳夫人扒皮抽骨的意思,甚至连祭祀他们的陈大文也要被掘墓鞭尸。考虑到抗战时的特殊情况以及郭沫若本人并不了解那段史实,做出这样浅薄的见解也情有可原。

不过,王立到底做了什么事让他承受如此骂名呢?

正史实无可考(事实上,元脱脱编撰的《宋史》并不严谨,同样没有为王坚立传。此外,“奉旨填词”柳三变、“大宋提刑官”宋慈、“三外野人”郑思肖等人都未收录)。但是《元史·李德辉传》中提及王立,证明此人确实继张珏之后镇守钓鱼城。不同的是,王立并没有像他的前任那样宁死不屈,而是在元安西王相李德辉的劝说下弃城投降了。所以,他的前任受人尊敬,而王立却饱受争议。

钓鱼城最后的守将:叛臣降将?

他是值得尊敬的英豪,还是卖主求荣的贰臣?

1275年,战功卓著的钓鱼城守将张珏调任重庆,主持四川地区抗元大局。其后不久,王立奉命守城,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了。曾支起南宋半壁的西川战区在蒙古大军连年征伐之下地乏民疲,支离破碎了。甚至,由于蒙古大军封锁,钓鱼城曾“三年不通诰命”——当时没有无线电,也没有移动和联通。本来抗战就已经变得很艰难了,还到处都是噩耗频传。1276年,南宋谢太后抱着年仅5岁的南宋恭帝对元投降,标志着南宋朝廷正式灭亡。这个时候还不忘关照一下声名远扬的钓鱼城:你就从了吧,大宋宗室都投降了,你们还反抗个什么劲呢?

宋亡的事实肯定给张珏、王立等人很大打击,虽然尚有二王(赵昰、赵昺)南逃,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但王立仍拒绝投降。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大致思考一下。

首先,不得不佩服宋朝的“忠孝节义”观念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王立肯定受到这种观念制约,不愿背负骂名:在得知二王出逃后,王立就增筑“宫殿”,准备迎二王入蜀。其二,南宋朝廷虽已灭亡,但精神寄托还在,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会投降。其三,他的老上司张珏镇守重庆,钓鱼城为重庆门户,互为唇齿,他受张珏器重,不能在这个时候拆他的台啊。当然,理由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因为钓鱼城抗战经历是在太辉煌了,以至于蒙哥曾留下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光绪《合州志》卷十二)钓鱼城与元朝管理这片地区的东川行院本就势不两立,而且,蒙古军队可是说到做到,仅仅成都一城,便遭到蒙古军队屠杀两次……战,军民皆亡;降,军民皆亡,但战死还能落个好名声,除了抵抗,还能怎么办呢?

三年过去,元军还是没有攻下钓鱼城,不过这时候,战事已经出现转机:连续两年大旱让钓鱼城内几乎弹尽粮绝;因为叛徒出卖,重庆城破,张珏被俘,于押解大都途中“解弓弦自尽”。从此,钓鱼城成了孤城,就像风暴中的舴艋舟,随时都可能被风浪打翻——钓鱼城城破之日就是城内百姓亡身之时。

这个时候,元西川行枢密院(简称西川行院)副使兼安西王相李德辉(《元史·列传第五十》)坚持对钓鱼城招降,并称可保钓鱼城全城百姓平安(没有说可以保住王立的性命)。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王立有了投降的心思,但碍于名节,举棋不定。

话说也巧,王立身边有个宠室,乃是当年王立奉张珏之命攻占泸州时于乱军中所获,带回钓鱼城后以“义妹”相称。不过,这个“义妹”有连王立都不知道的身份:她是被王立所杀的泸州战将熊耳之妻,更是李德辉同母异父的妹妹(一说是表妹),后世称之为“熊耳夫人”。她看出王立有投降的心思,便暴露身份,劝其投降,让他以个人名节为轻,以全城军民性命为重。

于是,李德辉负责劝止屠城,王立负责抚军安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二人城外相见,共同宣告钓鱼城抗战终止——四川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就这样被拿下了。此时是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前不到一个月。

有着36年抗战优良传统的钓鱼城就这样陷落了,难免让人产生心理落差,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也因此受争议不断。李德辉还好,他本是元臣,所做之事不过是尽忠职守,而且有恩于钓鱼城军民,受人祭祀并无不妥。不过熊耳夫人是个有大局观的巾帼呢?还是败坏忠烈风骨的祸水呢?王立是个知天命、尽人事的英雄呢?还是个没有气节的叛臣降将呢?

王立在宋亡之后仍然领导钓鱼城抗战3年,这种行为已经足以证明他对朝廷的忠诚。而且,据野史记载,王立降元后差点被东川行院杀害,幸好李德辉和安西王从中周转,忽必烈亲自降旨赦免,并封他为安西王府的大将。后来,王立在征讨察合台汗国中战功卓著。但他最终为寻找宋的宗室而被统治者赐死。这样看来,王立的投降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牺牲个人名节、保全全城军民,完全就是一桩“损己利人”的买卖。这要拿到现在,不说拿诺贝尔和平奖,拿个感动中国是没问题的。在满朝文武视名节如生命的宋朝,王立虽然落下个“叛臣”的骂名,但却堪称是“人道主义”的典范。

在钓鱼城之战前一百多年,西方举世闻名的十字军东征期间,十二世纪,在第二次十字军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间,伊贝林的小贝里昂(Balian d'Ibelin)曾在萨拉丁大军强攻下拼死守卫圣城耶路撒冷,迫使萨拉丁与之讲和,保全圣城的骑士团安全撤出。贝里昂并无太多出色战绩,却因为伟大的人道主义功绩而受人称颂。钓鱼城守将王立比之不遑多让,我们是不是应当从更现实的角度来看待那些古人们由于时代原因而无法公正判断的事情呢?

不过,历史本就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辽宋夏金元的迭代也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王立、李德辉,还是王坚、余玠他们恐怕都想不到,在领土上征服中原的民族却最终拜服中国文化,在不断学习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华文化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大家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忠义李德钓鱼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9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荡秋千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它是什么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六一”是一棵树
钓鱼
朋友的情谊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