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霸占电台”与离职六纵考
2014-07-01严可复
严可复
陈光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初含冤离世。他生前与林彪的纠葛众说纷纭,本文就其中在解放战争期间所涉及的两件事,即“霸占电台”事件与从六纵离职的时间,作一些分析和考证。
“霸占电台”事件
《一代名将陈光的曲折人生》(载《党史博览》2003年第9期,何立波文。以下简称“何文”)一文中提及,1945年11月下旬,林彪带领总部指挥所从山海关撤到阜新。这时,国民党军已进占锦州、沟帮子一带,情况十分紧急。林彪曾给陈光发电报,“要调配分给他的电台和机要人员到阜新总部工作。当时陈光考虑到战况紧急,没有电台无法进行联络指挥,回电希望不调。此后林彪连发两电催调电台,并指责陈光扣压电台不上调,妨碍他指挥作战等等”。这是林彪与陈光抗战结束重新共事后首次爆发的矛盾,然而结合其它各种材料来考察这一事件,却发现存在着一些未解之谜。
林彪赴东北时,带了北方局的一部电台,电台队长高宪魁,报务主任冯晶阳,报务员张炳、杨文仪。作为军事指挥员,林彪非常重视通信联络,对电台爱护有加。据高宪魁回忆,赴东北途中有一次碰到下雨,林彪得知电台队没有雨衣,特地关照他们就地避雨,不要淋湿电台,并留下一个警卫班负责保护,使他们很受感动(见《辽沈决战中的通信兵》)。
林彪抵达东北之后,为执行拒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任务,最初打算“对进犯之顽军决以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作战重点指向山海关方向”,并提出“变沈阳为马德里”的口号。但不久之后山海关即失守。由于联络不畅,前后方沟通极其困难,以致耽误了决策和行动的时间。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林彪是11月16日才从十九旅旅长张鹤鸣处得知杨国夫师撤出了山海关,且因“杨师撤得仓促,未及电话联系,第二步作战方针不明”。而担任坚守山海关阵地的七师(杨国夫师)则称,15日曾经发电给东北总部,报告明天山海关可能失守,并请示如何处置,这份电报总部电台收到并给了“收据”,但七师却始终未得到进一步指示。当天,林彪、彭真在给军委的报告中,提到“此间电台尚未弄好,与许多台不通,山海关情况不明”。
林彪等虽然急调已到达东北的原山东军区司令部指挥机关人员和物资乘车赶赴沈阳,但由于军情紧急,指挥机关和人员物资无法及时到达。林彪于11月19日赶赴前线,只带了临时的轻便指挥机关和一部电台。
虽然林彪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可是这段时间的通信联络仍非常糟糕。林彪11月21日在给军委的报告中提到,“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要求军委指示除发给前总外,还同时发各兵团,因“我与各部不能畅通电报”。当时林彪能比较可靠掌握的只有梁兴初师。11月23日,林彪电称“黄师连日地址不明,不知到何处”,而七师则因“杨国夫与我没密本”,也无法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林彪“决心在锦西高桥以西山地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但结果可想而知。12月2日林彪将当日作战的情况上报军委和东北局,并指出:“我通讯联络不好,在战场也不能以电话通知配合攻击,以致于此起彼伏,同时电台联络不好,应调到的部队未能照计划赶到参战,至未能造成对敌兵力之绝对优势(只不到四个团的兵力加入了战斗)”。关于通讯联络上的问题,林彪在12月4日、7日的电报中,还曾反复提到。如12月4日8时林彪致电彭真、罗荣桓、伍修权,告知“部队通讯联络极坏,战场上此处打彼处停”,要求用飞机运电话到前线。12月7日11时林彪给中央和东北局等的电报中也提到,“电台没有弄好,虽有兵而调不到”。
在此战事紧张之际,林彪所携带的唯一一部电台又因为功率小,无法及时与中央联系。林彪12月3日电称:“我台因电力小,发延安的电报均积压发不出。”这就更增加了作战指挥上的困难。
由以上背景可以看出,当时的确存在前线通信联络差、电台少、功率小的问题,作为前线指挥员,碰到这种有兵调不到、有仗打不好的情况,确实是很恼火的。但是,林彪有没有提出要陈光将电台交其使用?有没有可能致电陈光进行指责呢?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理由如下:
首先,提出要调用陈光电台的是彭真和罗荣桓,不是林彪。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林彪虽然多次抱怨电台没有弄好、通讯联络极坏,但并未提出调配电台的要求。是罗荣桓、彭真于当年12月4日主动向林彪提出:“你们电台忙不过来,可将陈光电台调你处工作。陈光可用二师电台。如何,请你决定。”
因为前线通讯联络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作战,所以12月3日东北局提出:“各级指挥机关宜以最大努力,健全通讯联络。在电台人员缺乏、机器配置还来不及时,应调整电台使用,可以撤去团或旅或师之间的电台联络,代以利用长途电话使用密码或骑兵、汽车,使各战略指挥单位有足够电台使用,如果这一工作仍限于现状中,会一误再误,会使我全部失去指挥的掌握”。
彭真、罗荣桓12月4日请调陈光电台的电报,从时间上看,是东北局为应对前线作战需要所采取的措施,这和林彪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林彪和陈光之间缺乏电讯联系,不可能数次去电陈光处要电台,甚至直接电责陈光扣押电台。
由来往电报可知,林彪11月19日赴兴城前线指挥作战,除和东北局的电台联系尚称通顺之外,和各部队之间的联络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林彪和陈光的电台虽然都能与东北局电台沟通联系,但他们之间却因为缺乏联络方式和密码等原因,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陈光于11月28日率二师主力到大虎山,29日“集结二师大部及邓克明的主力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截击由锦州向沈阳前进之敌”,是奉彭真、罗荣桓的指示而非林彪的命令,且须通过东北局告知林彪。
而林彪11月29日致电陈光,要求其择地设防迟滞敌人前进,却必须经由东北局转去。12月4日,陈光所率二师以一个团(四团)配合梁兴初师作战,但因为没有电台联系,该团首长不得不亲带一个排去一师受领任务,以致在途中于虹螺岘与敌遭遇,发生团政委被俘事件(团长杨大易只身脱险,政委杨廷昌及随带人员均被俘)。之后,陈光与一师(梁兴初师)虽然可通电报,但与林彪处仍无法直接通信,林彪给陈光的电报须经一师中转。
由此可见,直至12月7日止,林彪和陈光之间都无法直接用电台联系,所谓“林彪给陈光发电报,要调配分给他的电台和机要人员到阜新总部工作”、“林彪连发两电催调电台”的事,恐怕难以成立。
“何文”中称:“陈光接此电报后,即亲自通知机要股长冯学彦、电台队长黄传龙,要他们做好准备,一两日内即去总部报到。冯、黄等正拟带电台动身时,突然发生紧急情况,锦州、沟帮子的敌人向北镇大举进攻,冯学彦等只好随陈光向东转移至吉林磐石一带”。
国民党军进攻北镇的时间在12月23日,从彭真、罗荣桓要求调电台的12月4日拖到12月23日,最后仍然未交电台,从这一点上来看,陈光不无本位主义之嫌。当时前总电台是指挥作战的关键,陈光就算有某些顾虑,但从大局出发,仍应该立即上交电台,但却表现得不很积极。
与之相对比,黄克诚的大局观就很强,不讲价钱。12月5日,前总通信主任张瑞向三师(黄克诚师)提出抽调一部完整建制电台人员、器材和一个骑兵排的要求。黄克诚马上就决定让七旅调一部电台、人员和一个骑兵排去前总报到,解了前总燃眉之急。
虽然陈光拒绝抽调电台的电报多半是发给东北局的,但事后林彪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在电台问题上,与三师相比,陈光的态度也很难令林彪毫无芥蒂。因此,后来批评陈光时提出“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的指责,也算是“事出有因”的吧。
陈光从六纵离职时间考
陈光和林彪的另一交恶点发生在“一下江南”前后,这在许多文章中都曾提到。如“何文”中提到,1946年12下旬,为南下作战的事,林彪与时任六纵司令员的陈光发生了冲突。林彪要六纵回撤,陈光表示不同意见,最后林彪甩开陈光直接给六纵下命令。“陈光对此事极为不满,为此生了一场大病。不久,他就离开了六纵队,到哈尔滨养病。”
但“何文”未指出陈光具体离职的时间,而网上有些文章如《陈光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也张冠李戴地将这一事件系于1947年1月中旬“一下江南”作战临近结束之时,不仅认为陈光直接指挥了焦家岭战斗并应对战斗失利负有责任,而且暗示陈光不顾六纵冻伤3000多人的事实,“坚持仍按原作战方案为宜”,以突出林彪回撤命令的正确。为了搞清楚事实,这里有必要对陈光离职的时间做一点考证。
“一下江南”过程中六纵大批冻伤发生的时间在1947年1月17日至19日之间。高岗1947年2月17日关于北满部队第一次出击松花江南作战情况给中央、毛主席和刘少奇的报告中提到:
十七日寒流侵入东北,气候骤冷,哈市附近降至零下四十余度,满洲里则至零下五十七度,据悉此为六十年来仅有的现象……我前方部队除作战伤亡两千余人外,在两昼夜内即冻伤八千余人(大部为轻伤,现已痊愈,少数则成残废),故被迫撤退停止作战。
《第四十三军军史》中记载:“20日,第六纵队奉令移至北闵家屯、卡路河子一线休整,24日各部到达指定地区。行军途中因气候严寒,气温降至摄氏零下40°,部队缺乏防冻常识,致冻伤约3000余人。”
查《阵中日记》,六纵20日2时已经抵达闵家屯、卡路河子一带,结合高岗电报可知,六纵冻伤的发生时间在1月17日至19日之间,主要是后撤途中夜行军所致。
这些冻伤和陈光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否定的。林彪决定结束“一下江南”作战时,是否曾与陈光发生冲突呢?可以很肯定地说,也没有。
理由很简单:从“一下江南”作战开始后不久,陈光就被解除了六纵的指挥权,他根本就不在前线指挥作战!
查阅当时林彪给六纵下达作战命令的电报可知,林彪1947年1月4日的作战命令,抬头是“陈杨刘并万李梁、刘吴”,即该电报是发给陈光、杨国夫、刘其人、万毅、李作鹏、梁兴初、刘震、吴法宪等人的,说明此时陈光仍然负有指挥六纵的职权。但1月7日19时林彪给六纵的关于策应一纵作战的电报中,抬头却只有“杨、刘”而无“陈”。林彪1月8日15时关于围歼焦家岭战斗的电报,也是发给“杨、刘”的,要求“对焦家岭之敌采取包围歼灭,勿让其逃脱”。而六纵向林彪报告战况,此时也由“杨、刘”签署。此后,林彪致电各部时提及六纵,报头均为“杨、刘”;而六纵致电东总,也只有杨国夫和刘其人署名。当时,杨国夫和刘其人分别担任六纵的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林彪跳过六纵司令员陈光发电给杨、刘二人,表明自1947年1月7日之后,陈光在六纵的实际指挥权已经被解除了。
虽然我们至今仍不知道1月5、6两日或之前林彪、陈光之间曾有怎样的冲突发生,但是很显然,陈光没有指挥焦家岭战斗,也不可能在1月17日前后与林彪因后撤问题再发生冲突。
陈光的悲剧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仅仅归罪于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似乎有失简单。但把本不属于陈光的错误也套在他的头上,更是有违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