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014-06-30洪英
洪英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第一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学生自身生活过程中选择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而新课程中正是这样提倡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应用为“创设任务—自主探究—教师评价”这种模式。究竟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呢?
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
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高一第一学期有一位学生问我,怎样才能卸载“网络爸爸”软件?显然父母害怕他上不健康的网站或者过度玩游戏,在电脑上安装了“网络爸爸”软件。虽然此问题不属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我并没有责怪,而是从为“网络爸爸”这个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他谈起,直到他明白家里为什么要安装这个软件。从此,这位学生经常和我探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逐渐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哪怕是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鼓励,不要以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其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获取信息
高二第二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是利用ppt制作作品,但是第一节课我没有提前把资料库传送过去,当学生们找不到资料时,他们的兴致一下子掉了下来。其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了。
展示探究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不断进取。学生基本都有一种乐于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再经历一番努力后,找到了答案,就会尝到一种成功的快乐。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增强学生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发现后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研究课题。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经过收集和处理信息,经过判断、归纳,才能的出结论。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到:“……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因此,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点。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例如:对一组数据的记录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用项目列表,也可以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用表格,当然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去解决。
四、 拓展空间,让学生全面探究
信息技术课是开放的,容易与其他科目发生联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才能创造出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其他科目,学生把信息技术为获取信息技术探索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直接融于学习、生活、娱乐中。
例如:讲vb时,可以是按照书本的例子讲解,也可以制作与学生所学科目相关的例子。例如,制作开关控制灯泡的小程序;制作抛物线的小程序,不同的讲解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也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课在现今素质教育中,是教给学生创新的能力,而不是进行操作培训。
五、注重总结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的总结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过程的总结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疑惑的地方或者是多数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应该把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防止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总结时,还要对学生好的方法进行介绍、交流。
2.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形成体系结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问题,只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整体的结构。因此教师在进行总结时要用直观的语言对本节内容进行完整的概括,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构,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利用Word制作表格的,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法,也可用插入表格的方法。经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用绘制表格的方法进行表格制作,这样制作很方便,但有时绘制的单元格不能和以前的单元格很好地融洽,会存在单元格对不齐等现象,还要进行多种操作方式的切换以保证单元格对齐,因此它的效率不高,适合于制作行、列较少且不规则的表格,如学生档案表等。用插入表格的方法来制作表格时因一次性就将表格大体制作成型,后期操作过程只需对单元格进行简单拆分和合并,不会存在单元格对不齐等现象,操作效率也高,适合制作数量大、有规则的表格,如成绩表、工资表等。
总结评价应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还应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中。通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及能力。
六、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 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如何制作贺卡后,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1)利用word制作自由选择内容制作贺卡,名片等;
(2)自由选择软件,可以利用画图软件、photoshop软件,flash软件等专业软件制作有个性特点的作品;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 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信息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创作出更具有特色的作品。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要使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观念,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