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2014-06-30陈少华
陈少华
【摘 要】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十分注意教育的多方向发展,高职教育则属于较为特殊的教育途径。而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文化流失严重,国家对其也十分重视。高职教育中也需要引进传统文化的教育,许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偏见,认为其较为过时,对现代生活没有任何作用,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矫正该类观念,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简单阐述了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几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为从事高职语文教育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引导 认知 研究
前言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而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却十分淡漠,需要强化该方面的教育。现代的学生将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的发展状态,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深刻的认识到,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及安全的重要精神支柱,其对于经济建设的活动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在高职学校中,其学生与一般院校的学生的各项情况具均有较大的差异,包括心理特征、文化基础、行为逻辑等,需要老师发挥出主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提高其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
1 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理论上将,素质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其是个人先天生理、心理特点,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等各项因素共同作用,发展的结果。纵观现代社会,大多数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一般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凡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素质,其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及独到的见解。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与一般的院校有所区别,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术,相较其他性质的学校,对于文化教育,稍显薄弱。高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一般文化素养不佳,基础较差,
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到其素质的各种特点,包括有序性、层次性、开放性等。每一个人的素质层次都是客观的,并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其开放性特点也表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老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不能只看到其文化素养较为薄弱的情况,也需要分析其提高素养的空间[1]。
2 具体教学方法
2.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高职学校培养学生是更加注重实用性技术,学生的目标大多是得到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在该理念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十分淡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育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如悬念设置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或者将其中的各个方法结合使用[2]。各个教学方式均有自己的特点及使用氛围。悬念设计教学法中,需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由浅到深地设置数量不等的悬念,积极鼓励学生自行思考,时刻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不断的强化其分析能力及认知高度,如在进行《陈涉世家》的教授时,可以设置多个悬念,陈胜吴广的理想是什么?其起义基本理念是什么?该理念对我们现代的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最后还需要重点讲解“王该文”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的指导作用,人需要有理想、有信念,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理想抱负及人生的价值;情景再现教学法通过场景的布置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特定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扩展想象力及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时在讲解一般的知识时通过举例子,将知识点融入实际事件中,使之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及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如在讲解《田忌赛马》这篇文言文时,即可以将该知识扩展到数学的排列组合及统筹等概念,而该知识与现代较为先进的管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2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教授,该方式的缺点在于方式较为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而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因此需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漫不经心的态度,使之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更加轻松地融入学习状态,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采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进行古诗的学习时,可以请同学推举一名具有唱歌才能的学生,将古诗配上最新流行歌曲的曲调进行演唱,其既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于古诗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作为课堂调节气氛的娱乐方式。该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与老师的处于平等的高度,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展示其才能,扩展其思维[3]。
2.3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课堂设备更加先进,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促进了课堂容量的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让书本中较为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更多的事物,如在讲解《勾践灭吴》时,也需要讲解该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勾践的生平,这时即可以展示越王勾践使用过的青铜剑,使学生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及铸造工艺等技术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讲解《阿房宫赋》时,可以为学生展示阿房宫的复原图、兵马俑、铜马车等,学生对于秦始皇时代的建筑结构等会有更多的了解,为学习建筑技术的学生扩展了知识面。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微博、QQ、微信、YY等,达到课堂之外的互动,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4]。
2.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现代文时也需要尽量融入传统文化,要求其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利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关系,使之认识到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走向。文化总是先继承,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更多更丰富的内涵;而发展的新内涵又对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作用或者影响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引导,人民群众才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及发展者,使得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5]。
3 总结
高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特殊性,其信息特点极为特殊,其世界观有着不同程度的扭曲,或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文化基础较弱,在对其进行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兴趣爱好及现代较为流行的元素,不断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文化素养,正确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高职学校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国英.传统文化的弘扬与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17.
[2]童俊艳,候伟东.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5):115.
[3]闫晶.高职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183.
[4]徐辉.浅论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快乐阅读,2011(21):41-42.
[5]李杰.民族文化传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47-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