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
2014-06-30王俊义陈宏宾林基明李然
王俊义 陈宏宾 林基明 李然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本文从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课堂创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课堂教学 创新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第一线。课堂教学的好坏对于今后研究生的学习态度、科研思维、实践方法等多个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笔者在研究生课程授课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试图总结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材更新慢,教学内容滞后。导师不能够将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这导致学生对本学科没有全新的认识,在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往往找不准切入点。特别是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课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往往已经是被淘汰很久的技术,学了不能够致用。最可怕的是,研究生们自身很清楚这样的学习状态,但出于尊师的传统,他们往往选择沉默,对于课程应付了事,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学方法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了学习的有效性是比较低的。而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当然也有教师采用讨论法教学,将主体的地位交给学生,但讨论的范围往往局限于对教材的理解,而教师则只起到组织者的作用,没有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导致学生们的讨论流于浅表。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从导师方面来说。教师职称的评定,各类奖项都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挂钩,在课堂教学方面,只要完成课时量就可以了,没有明确的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与职称,评奖的联系甚微,这导致导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
从研究生方面来说。我国各大高校,研究院所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影响力,研究生毕业标准往往是用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是否完成学位论文来评定的。研修各类课程的作用是取得相应的学分,及格就行。只有少数想要争取奖学金的学生会努力在课程考查中去争取高分。这种毕业评定标准导致师生对课堂教学都不够重视。这就是为什么研究生们明明知道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却不愿意表达意见的主要原因。而研究生要想毕业,压力主要来自于论文,这导致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论文写作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力度相对减少。
三、改进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对策
1. 课堂配置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研究生的教室应配备教学用的计算机及投影仪等电教设备,有条件的院所还应配备与学生人数相符合的电脑,便于学生随时查找资料。
2. 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将本学科最新的学术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本人讲授的《编码理论》为例,现行教材的内容是代数编码基础、线性分组码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发展成熟的编码理论。如果紧扣教材,这门课只是起到了介绍“编码理论”的作用。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另从IEEE等数据库中搜集了所有与编码理论相关的最新的综述文章,从中知道了最新的编码理论。包括网络编码,无速率编码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理论上已经相当成熟,并离实际应用不远了。我把这些新的进展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结合教材,与学生进行讨论,使大家能够看到这门课与最新科技进展是如何接轨的。 令人欣喜的是,在授课的学生中,已经有四位学生选择了网络编码作为研究方向, 还有一位学生把网络编码核心思想灵活应用到传感器网络中,转移了节点计算开销。因此,给研究生授课,应该结合教材,将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整合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帮助指导学生找准研究的方向。这样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结合了起来;而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3. 教学方法方面,要建立“双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如果教学模式不改变,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取得大的进步。西方目前流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国的学情。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使用的是灌输式教学,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研一阶段,这个时候把课堂完全交给他们是不合适的,他们的理性思维,批评精神,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还需要逐步培养。
所谓“双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共为主体,这种模式介于中西教学模式之间,比较适合于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引导讨论方向、总结学习成果时教师是主体;讨论时学生是主体。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学习地位。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双主模式”。
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也被译成基于问题学习) 就是这样的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形成一个新的小组;启动一项新问题;执行问题解决;展示成果;在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
问题式学习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的学习环节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成小组,启动问题,循环反复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反思和评价等。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
以研究生的《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基础》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完基础理论“排队论”之后,在“随机接入网”部分,把最新的接入网分析作为素材,将这些素材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每个小组派一至两名研究生给大家讲授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以前所学的基础理论是如何对随机接入网问题进行分析的,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再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大家进行讨论。通过两三次分析后,多数同学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最后,大家把交流的结果整理成文档,作为平时的成绩记录下来。据调查,一些学生在研究MAC层协议中利用从这门课中获取的知识,设计出了很好的协议,被成功应用于通信网络的调度中。
除了以上的举例以外,还有“课题研讨式”教学,“练习——实践”教学等等教学方法都非常成熟,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是所谓“教无定式”。
四、课堂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自身的责任是培养人,我们的着眼点应因放在“人”上。不管是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都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内容的更新要考虑到学生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够理解和领会最新的学术动态;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不要使创新成为一种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2. 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需要创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仅仅依靠学期考试或是论文来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从考试成绩或论文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不利于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课堂创新的目的。
3. 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课堂创新说难也不难,归根结底,它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这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汤新华. 美国的研究生课堂教学[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1).
[2]刘儒德. 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张建伟,陈琦.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 教育研究,19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