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纸塑狮子头装饰艺术研究

2014-06-30吴琼蔡佩泉闻敬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7期

吴琼 蔡佩泉 闻敬

摘 要:紙塑狮子头是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作品,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奔放的色彩都源于先辈对自然的崇拜和生活的感悟。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延续在每一个制作精美的纸塑狮子头上。

关键词:狮文化;传统美学;纸塑工艺

狮子原不是中原本土的产物,在东汉时藩国进贡真狮后,那威风凛凛的鬃毛和震慑四方的低吼让它逐渐成为权势与力量的象征。佛教中也将狮子比为“四尊足”,这让狮文化的崇拜也带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人们将狮子看作至刚至阳的化身将其融入神话传说体系,与麒麟等祥瑞灵兽一起担负禳灾祈福的使命。如此代代相传两千多年,其中也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邳州纸塑狮子头便是其中之一,在全国民间文化艺术范围内更是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现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邳州地处江苏北部属于徐州市辖内,东临新沂,南接睢宁、宿豫,西连铜山,北界山东。古时别称良城、邳国、下邳。邳州历史悠久,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为纸塑狮子头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

1 民俗狮文化

在深为大众熟知的狮子工艺形象中有石狮、舞狮、窗花狮子、泥塑狮子等,多以生活装饰为主,舞狮则是一种近似于图腾崇拜的表演仪式,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即有佩戴假面等装饰物来模拟动物情态的“象人”,至唐代的五方狮子舞已发展的气势恢宏,传至民间也因其喜闻乐见的特点而广为流行。明清时期将舞蹈与武术结合,丰富了舞狮的表演形式,更具可观性。单一的产业经济让人们投入农忙之余十分重视节日庆典类的活动,舞狮驱邪清灾、吉祥和瑞的象征使其成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身影。

邳州纸塑狮子头文化据传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邳志补》曾载:“春日赛会,鸣钲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蹴鞠之戏,冶容袄服,游衍州闾”[1]。邳州纸塑狮子头多样的尺寸形制,除满足舞狮活动所需外,还可供人们悬于家中,用以烘托节庆氛围、祈福纳吉。

2 纸塑狮子头的造型分析

传统狮子形象多是工匠们以代代相传的技艺口诀为基础,加上自我想象夸张而出的。因此,表现形态也是千变万化不一而同,颇具时代特征。汉代狮子是狮虎的结合体,躯体强健,充满跃动感。三国两晋时期的狮子风格迥劲,面部较小,身躯硕大,四腿短粗。唐代在继承前代形象的同时摆脱掉异域的玄幻风格,在大体量上凸现精神气韵。明代有了较为确切的塑造标准,构思精巧细腻并且装饰华丽。邳州的纸塑狮子头造型奇特,更加贴近于已经灭绝的西域狮,头部呈长方形,就整体造型比例而言长度优势明显,自鼻尖到脑后的距离是宽度的两倍,使狮子形象显得庄重、威严。

在装饰上色彩艳丽,形式丰富。狮嘴方阔白牙红舌,唇上自正中的莲花图案向后用祥云作边,蔓延伸展直至狮耳下方。狮鼻略窄于前颌,鼻孔外扩两翼肥厚,鼻头高挺。眼眶如两尾金鱼,浑圆的眼球突出额头部位,眉骨高耸双眉微蹙呈内八形,显得威严神气。目光炯炯,似笑似怒,表情极为生动。此外,从眉心至额头还有六处犄角,三支鼎立于眉间并饰有花卉,额顶另有三支呈直线排列,如山峦高峰,配叶状彩绘。(见图1)

制作一个纸塑狮子头十分花费功力,有约莫数十道工序,大致分为模型制作、翻制模具、纸塑和上色几个步骤。

(1)模型制作。要用泥浆制作模型,削捏出纸塑狮子头的轮廓,再用泥坯翻制模具。(见图2)

(2)翻制模具。翻制的模具分为阴模、阳模,不同翻制方法也将导致之后纸塑方式的不同。翻制阴模时,先在晾干的模型上涂上利于脱模的油脂(现也用肥皂水),再覆以5~10cm之间厚度的泥坯,待晾干后脱模;阳模则是把泥坯嵌入模型内待干后取出。

(3)纸塑。下面的步骤便是纸塑狮子头中纸塑的成因,先在模具上覆盖一层浸湿的衬纸,服帖后,将浸泡过的桑皮纸用浆糊逐层覆盖在模具上,待纸皮干后,从模具上取下。之后,用加热弯曲的竹片在底层做固定,并做狮子头张开下颌姿态的支撑。

(4)装饰上色,上色时先勾勒出着色区域,再分别上色。上色完毕之后用白苟染成的绿色、红色鬓毛装饰,系上铜铃,完成制作。(见图3)

3 纸塑狮子头的装饰色彩

在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民间习俗的影响下,各种对生存和生命的理解被简约表达为喜庆纳福、驱邪禳灾,这也造就了民间艺术色彩的红火吉庆、热烈夺目的色彩形式。在热烈与喧闹中,每种颜色的使用都有各自的象征与内涵。邳州纸塑狮子头多用对比色彩,有红、绿、黄、紫、黑、白六种色彩绘饰面部五官及装饰纹样,民间画决有“红离了绿不显”,“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等用色经验。人们对红色的喜爱是广为认同的,它源于对生命与火的崇拜。红为赤,也常被用来形容太阳。红色的自然属性以及它所象征的强大生命力,使人们坚信它可以驱除邪佞,带来祥瑞吉祥。在喜庆祥瑞的狮子头上自然也不会缺少绿色的衬托,红的色相能带动人的情感,挑动视觉活力,再加上绿色的强对比,更显热闹、大方。“绿”在古代常与“青”混用,青青之色是冰雪消融新枝吐绿,预示着活力充沛,欣欣向荣的新时期。在视觉效果上自然少不了黄色的点缀,黄色不仅是皇权、富贵的象征,也代表哺育万物之基本的土壤大地,在纸塑狮子头上,几乎所有的装饰边缘都会以黄色线条封边,真正印证了“红靠黄,亮晃晃”的用色传统。紫、黑、白三色点缀其间,紫色并非正色,在传统文化中紫色象征尊贵,饰于眼角位置使整体更显庄重。黑、白与赤、青、黄合为五色对应五方,同时也与四季相和冬黑秋白。

4 纸塑狮子头装饰内涵

民间工艺美术本就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表现形式,纸塑狮子头既是为节庆欢娱所做,每一个花纹自然也都富含吉祥寓意。人们常用汉字的谐音与自然界中各种动生物的生态属性来借以喻志。狮子唇边祥云的“云”与“运”同声,祝愿好运当头;额头正中绘有“莲”状花卉,一般来说民间常将莲与荷统称为“莲花”,莲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莲蓬”果实多子,借此喻多子多福,“莲”与“连”谐音,还寓意连连有余,“荷”象征和合如意。在佛教中,“莲”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圣洁高贵,是佛教八吉祥物之一。桃木为五木之精,能压伏邪气,眉间三足上所饰的桃花象征春天,花开三月万物复苏,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眼睛处的两尾金鱼与“余”同音,象征富足有余,在古代神话中,它还常以水神形象出现,人们相信鱼神司水,与生产丰收有密切关系,此外,鱼不似龙凤图腾,张扬高贵,它的平凡更能表现出人民对生活富足,家庭和睦的朴实愿望。

5 结 语

邳州纸塑狮子头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就地选择的装饰材料,使其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列中别树一帜,是带着浓厚原生态文化气息的情感表达,是最直接、最纯粹的生活智慧。但在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今天,纸塑狮子头正在逐渐失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国家可以给予保护的是技术和工艺,而可以使其重获生命的是唤起社会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重视。

参考文献

[1]走向新生——邳州纸塑狮子头研究及保护刍议[J].民族文化,2011(03):137~141.

[2]彭德.中华五色[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08.

[3]冯其庸.中国艺术百科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01.

[4]前世今生——解读“守门”石雕狮子的民俗文化精髓[J].艺术研究,2010(01):5~7.

[5]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J].企业导报,2013(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