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动画何去何从
2014-06-30徐姗姗
徐姗姗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当代中国动画何去何从
徐姗姗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动画既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承担着文化的传播,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
当代;动画;传统文化
动画既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它也承担着文化的传播,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这一代生活的时段发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化科技进程的加快,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不仅是一个与动画产业相关的问题,而是已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中国动画的开创和初步发展比较特殊,是在参照美国的动画创作样式并结合自身条件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基本上开创与初步发展同时进行,并无明确的分界线。1926年,中国动画的创始人万氏兄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创作出《纸人捣乱记》。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摄制了大量抗日作品和多部提倡国货的黑白动画短片。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它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铁扇公主》发行至东南亚和日本地区,收到人们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开启了大门。在世界电影史上,《铁扇公主》成为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影片,标志了当时中国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中国独有的风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骄傲的将军》,片中人物造型及音乐都借鉴了京剧的许多元素,颇具民族特色。1958年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80年代还出现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获得了国内外许多大奖。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创作的水墨动画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其画面效果与艺术风格震惊了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将民族艺术在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法国《世界报》评论《小蝌蚪找妈妈》:“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而《牧笛》则将这一风格推向了极致,被国外同行称赞为“一次令人神往的美的享受。”它的成功再次证明,愈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
要实现这些目标、路经和模式,任务比较艰巨,其核心人物主要有内部资源管理、内容生产管理、渠道管理、用户管理和运营绩效分析。
然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画强国的压力之下,我们愈来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放弃了自己的传统,丢掉了自己市场和民族文化观念,失去应有的观众群体。这看似是市场的因素所导致的,但究其根源是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与动画教育中缺少本土文化教育内容也有直接关系。
江苏这几年治理太湖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维护湖泊的健康生态充满信心。再现太湖美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
文革前夕,中国动画在国际上已经声誉鹊起,先后有15部动画片在国际影坛荣获大奖,民族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美术电影独特的民族风格,令国际动画界刮目相看,盛赞中国动画片是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制作水准“已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把握动画原创这一条生命线,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形象。借鉴我国传统造型形象有利条件较多,由于几千年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比较恒定,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艺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传承着文化脉络的基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因素。因此,要在民族文化上多思考,多做文章,否则永远处于模仿和照搬的局面,动画艺术将缺乏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性。但是借助民族本土文化,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也就是从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并想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语篇第二个段落里评论员罗列了关于“网络战争”以及“为网络战争而忧心”的两篇报道(一是“伊朗网络攻击是对‘The Stuxnet’③病毒的反报复”,一是“关于中国间谍威胁论的报道会让攻击者更加努力”)。
动画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超越了动画产业自身的范畴,文化是艺术的内涵,动画是各国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它具有象征性和多元性,必须根植文化的底蕴才能让动画片富有“活性”。
文化的传承和新的动画语言手段的结合,是动画艺术走向生命之路的方法,同时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动画才能以崭新的、丰富的面貌展现于观众面前。如果不从文化层面上去思考、调整和研究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策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动画业面临的问题。
[1]周惠来.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路[J].光盘技术,2007(3).
[2]王悦欣.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艺术的坚守与创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吕江.动画概论[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J218.7
A
1005-5312(2014)14-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