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阁之上遇江南

2014-06-30杨登甲

中华手工 2014年5期
关键词:衣架祈福造景

杨登甲

博古架想必谁都见过,不过杨继栋却将它“玩”出了新花样。近期他设计了一款新作《画阁》——上半部分是“阁”,外形酷似明清园林的窗口,用来放置各类盆栽花卉;下面则是“案”,用来做支撑。两部分既可以分开使用,也能组合在一起。

这件作品是一件中式户外家具,灵感来自对现在城市生活的反思。明清时期造园热情高涨,文人造园布景一度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然而这些传统在全球化进程中曾一度消失,园林雅趣的幽思被户外生活的口号所替代。面对这种现象,杨继栋认为中国造景这种对于寄情于物的东方审美情结应该被重新诠释出来,所以他选择了博古架与案几,重新构置了一个具中国造景文化理念的家具。

“我骨子里的传统情怀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和童年有关。”杨继栋回忆,他的童年是在常州京杭大运河边上度过的,江南情怀一直深藏心底,尤其是苏式园林中的古朴风情,让他念念不忘,即使后来选择了工业设计专业,仍对传统文化记忆犹新。

2000年,杨继栋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在次年加入了一支从美国归国的科技研发团队,从事消费类智能产品的研发,期间由设计师转变为设计主管、企业核心负责人,并荣获红点、IF等国际设计大奖。然而,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十几年,并没有消磨掉杨继栋骨子里的传统情怀,为了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递出去,他在2010年成立了“优易设计”工作室,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园林风情等元素融入设计之中。《祈福架》就是杨继栋的点睛之笔。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剪纸、花灯等传统祈福文化的影响力在生活中越来越弱,难道这样的文化真的可以不需要了吗?“肯定不是,我认为是过去承载祝福的表现形式落后于现代的生活,无法融入到现代化的空间里。”杨继栋解释,走进苏州园林,窗花、门框等图形都能解读出对于生活和未来的一种祈祷与祝福,游客游走其中并未感到这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拼凑。于是他将这些窗花设计进衣架之中,让人在晒晾衣服之际也能感受到浓厚的祝福。

关注生活的变化,用设计传承中华文脉,杨继栋曾引用一句话——水流云在。意为形式如水常流常新,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那朵白云,永远漂浮在我们的天空。

对话杨继栋

将传统文化融入作品,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往往更关注单件产品的材料、工艺而忽略了其与周围生态的关系,所以作品常常停留在观赏、把玩的层面,多被定义为工艺品,很难走进现代生活。拿《祈福架》来说,我发现传统纹样的窗花需要有光有景才凸显造景的构图感,而且每个图形背后都是一种祝福符号的变形。现在的城市生活中同时具备光与景两个要素的就是阳台,阳台上最常见的就是空置的衣架。所以我从功能与视觉两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附加到衣架上,使衣架在闲置时又具备传递吉祥喜庆的视觉符号。

传统与现代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你如何将两者融合?

这是放在当代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我来说更多时候是不去对立它们、将之矛盾化。传统是一个发展与总结的过程,只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事物或者方式才会称为传统,大到建筑小到图案,或是语言、歌曲,或是舞蹈、肢体、表情等。具有良好寓意的符号更便于传播,这应该是传统所具有的基本要素。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我所理解的产品是在功能主义的前提下融合文化,它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你有没有尝试将现代科技产品与传统元素相结合?

传统元素与科技产品之间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对传统元素的简单整合容易浮于表面让消费者觉得没有关联度,例如在电脑机箱上印朵牡丹,冰箱上印朵荷花等。也许这需要如何理解传统元素,如何突破传统符号层面,才能到应用的层面,所以我也在试验这一课题;另一方面从市场来说,科技产品是一种大市场的开发诉求,研发制造的投入很大,要求高回报,而传统文化的喜好人群还是少数,所以不会将一个大众技术过早小众化。

猜你喜欢

衣架祈福造景
摸马祈福
跳舞
祈福
天生衣架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衣架“变形记”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为飞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