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

2014-06-30张立志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边长周长长方形

张立志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了体验,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体验氛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让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中引入体验

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境。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学习的内驱力;也能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空洞的缺乏生机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心灵相融、民主交流的良好数学课堂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适合学生水平的活动,以便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的情境中体验。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列举了常用的百分数,接着让学生说说平时见到的百分数,然后出示一组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百分数:世界淡水占水总量的2.5%,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目前只有0.3%为人类所利用。以“怎么看出淡水资源的珍贵”为题,引导学生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情境与学习者的交互作用,让学生看录像、读课文、展开讨论。学生不仅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而且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应用价值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索中经历体验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有探索、交流、操作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有现实背景的探索中产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如教学“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准备纸、尺、剪刀,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将边长1厘米的18个正方形银片组成不同的长方形装饰品,可组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种面积大小怎样?如果用金线装点四周,哪种用金线最短?从中总结出怎样的数学规律?根据数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动手、动脑、比较、分析,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活动之中。他们有的用剪刀剪出1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将它分段拼成几个长方形;有的用笔在纸上画成1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长方形;有的用测量过的纸反复折叠,折成几个长方形。学生们亲自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拼成几个长方形后再继续探索并得出结论:每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宽度多一点的长方形四周花的金线最短;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缩短、宽增加,它的周长就越短。通过观察、操作、演练活动,学生能发现探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及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深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在相机点拨中获得体验

数学教学活动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更宽广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但一个班的学生不是在一个水平上,其基础、能力、思维都不尽相同,不少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碰到过不去的“坎”。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质疑,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相机点拨,这样不仅解决了疑难,而且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我带了卷尺,学生也带了米尺、绳子、笔和本子,大家一起来到一个花圃基地。花圃基地中间一块正方形的苗圃是引进的优良种苗,我要求学生帮忙算一算: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自开始了测量,沿着苗圃的四周,有的用步测,有的用绳子量,有的用米尺量,还有的用卷尺来测量。学生们经过一番测量后,开始了计算。不少学生充分运用已经学过的“正方形周长=边长×4”的知识求出周长,然后用“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较模糊,公式还不熟悉,老师及时提示大家注意不要忘记中间那块种苗基地的地形及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边长与面积的关系,根据实际相机点拨,使学生在倾听、质疑、交流中豁然开朗,懂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的相机点拨使这部分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进行数学思考,悟出了其中道理,很快解出了这道题。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教师联系实际适时点拨,使人茅塞顿开,启迪数学思考,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教学评价中丰富体验

评价是教师重新反思,改进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评价必须坚持“以学论教”。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更要将“结果”与“过程”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索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评价,使他们各得其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后,我开展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苑前中心小学图书室买回了一批新书,科技书200本,连环画124本,文艺书是科技书和连环画的4倍,让学生算一算,学校这次买回新书多少本?要求学生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抢答举牌。学生按照要求读题目、找问题、分析推理,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了这道题,并用纸板出示计算方法,用(200+124)×5的约占三成;用200×5+124×5的约占七成,其运算结果都是一样。根据得出的结果,老师在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态度与探索精神的基础上,首先叫学生谈谈自己答题的想法,各自分析评价;然后让学生们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同学们都举起了200×5+124×5的牌子,得出一致意见:虽然结果一样,但200×5+124×5这样列式比较简便,恰当地使用了乘法分配律。就这样,教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运算内化成一种心理行为,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体验能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知数学、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充分体验,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并获得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边长周长长方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