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思维方式 创新德育工作

2014-06-30朱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德育

朱莹

【摘 要】德育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德育工作,尊重人、维护人、完善人,才是对德育本真的回归。为此,本文将从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出发,结合中职校学生德育工作实际,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的德育模式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构建与实施,期待德育工作者真正转变思维、创新工作,以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真正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研究

德育工作是中职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各类职校德育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科学、客观、全面地实现对人才的综合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和能力,更是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作为衡量人才的基础。为此,本文从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出发,从中职校德育现状出发,把“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作为核心理念,研究和探索中职德育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中职校德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获得重视。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将“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经验中……”;上海市教委德[2011]59号《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以及教育部教职成厅[2013]1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也明确提出了开展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中职院校发展实际,理顺德育工作方向,尤其对于当前中职学生中,责任感缺失、是非辨别能力差、心理发展不成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自控能力不强等现象,要从问题中来寻找改进德育工作的对策和方法,坚持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个性发展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坚持德育创新,充分利用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中职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中职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职阶段学生与高中阶段学生同属一个年龄区间,在思想认知、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上具有相似性,德育工作也具有共通性。但中职阶段的学生自身成绩相对较差,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来自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压力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心理、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等问题,与普高学生存在着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上的落差;而中职校“三多”、“三低”的家庭明显多于普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上的缺陷也给中职德育工作提出挑战。同时,中职阶段学生体质发展迅速,生理特征更趋完善,情感和想象力丰富、自控能力较弱、承受能力较差;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身心皆受影响;另外,由于受到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复杂的就业前景,苦恼和希望交织在一起,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中职校德育工作常见问题

在中职校德育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重才轻德思想的影响,对于德育活动的开展上存在着碎片化、功利化倾向,往往寄希望于一次教育就解决问题;同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德育工作首要地位认识不够,过分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关注解题技巧、概念传授,忽视德育引导;二是德育教学内容单一,以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德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致使德育被弱化或边缘化现象普遍;三是学生的德育逆反心理严重,一味强调对人的管制与约束,难以理解“人”,尊重“人”;四是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无视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价值取向的联系,无视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条化、空泛化严重。德育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显得非常苍白。

三、“人本化”德育在中职学校中的构建与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1.构建“人本化”德育的原则和理念

创新德育工作的关键是与时俱进,结合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中职教育发展规划上修正思想,教育者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变思维方式和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化差异,协调好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平衡机制。

2.完善“人本化”德育的教育内容

德育工作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要打破传统道德教育固定的教学场所,死板的教学方式,封闭的教学内容,拓展德育工作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着重于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

首先在课程上除了设置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德育学科,在文化课、专业课、公共艺术课中也应该融入德育元素,整体设计,在不同年级段开展层次不同的德育教育。

除落实德育主课堂外,校园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如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对于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现象引入到社会公德教育中;从考试作弊、真诚待人、遵纪守法等内容中引入诚实守信教育;通过技能大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以教人者教己”,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与企业多种形式的联合和互动,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与未来就业相结合,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思考问题,让德育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教育……

3.改进“人本化”德育的教育方式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中职阶段德育方法也必须用契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思想访谈等活动,利用交流和调查的方式来探寻新的德育手段,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强化情感教育,从心理沟通和情感营造上来拉近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

近年来,上海市关于中职生成长发展的报告,其中关于中职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的focus榜调研颇能给予我们启发,利用学生的兴趣和高关注度内容开展德育工作,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人本化”德育,关键首先是德育工作者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关注点;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激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职业情感,逐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延琪.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鲁晓慧.中职学生道德问题与中职德育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1)[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杨娇珍.发挥学生主体性 增强德育课实效性[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年2月01期

猜你喜欢

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德育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