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乡鼓励驻村干部“蹭饭”同吃一锅饭,村民就把你当成了自家人
2014-06-29徐平张主俐胡春雷
文/徐平 张主俐 胡春雷
南屏乡鼓励驻村干部“蹭饭”同吃一锅饭,村民就把你当成了自家人
文/徐平 张主俐 胡春雷
驻村干部戴敏敏(中)和村民一起包饺子。
“呲啦啦”的炒菜声,香喷喷的饭菜味,热闹闹的谈笑声……近日中午12时点多,天台县南屏乡山头郑村老党员郑泽林家的石板房内,格外热闹。
今年69岁的郑泽林,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下那么大的雨,你怎么到现在还在村里?还没吃饭吧?快,想吃啥,让你阿姨给你做。”看到邵兴钱收了伞走进门来,在一旁烧火的郑泽林迎了出来。
邵兴钱是驻山头郑村的乡干部,当天上午,他在村里协调河道治理工作,错过了回乡里食堂吃饭的时间。
“我看阿姨正在做面条,就多下点,给我整一份就行。”邵兴钱说着拿过来郑泽林手中的木柴,坐下将木柴扔进了灶膛内。
吃饭间,郑泽林提起上次邵兴钱劝她做白内障手术的事,依然感动不已,说是邵兴钱比她孩子还关心她。邵兴钱只说眼睛好了就好,问郑泽林最近眼睛还有没有不舒服。
“现在挺好,没有你,我这双眼睛可能早就瞎了……就是今年的油菜花种植补贴还没发下来,不知乡里什么时候能发?”邵兴钱听了,赶紧将这件事记到了笔记本上。
“现在一些干部,特别是少数年轻干部,有事才会去村里,和村民的感情比较浅,工作作风有些淡化。”乡党委委员王绍沪说,从去年8月开始,乡里鼓励乡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到贫困村民家“蹭”饭,“农户家什么熟吃什么,不能增加乡亲们的负担,通过‘蹭’饭,要‘蹭’出感情,‘蹭’出村情,‘蹭’出人情,‘蹭’出真情。”
“在村民家里吃过饭后,我们会在心里记一本‘账’。在过年过节或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带上食用油和猪肉到他们家,这样就巧妙地付了饭钱。”年轻驻村干部戴敏敏以前一直苦恼,不知道怎么和村民交心,自从在部分村民家里“蹭”过饭后,她发现村民现在有什么事都会去找她商量。
乡里自办的小报上专门开辟有《“蹭”饭日记》专版,每个月都会刊登三四篇驻村干部的“蹭”饭日记。小报版面设计灵活,其中有一副对联分外醒目,上联是“下村入户‘蹭’饭”,下联是“同凳连心亲民”,横批是“餐中有责”。
“蹭”饭,也让南屏乡成为全县最早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乡镇。那段时间,乡里有意识地组织了几次“蹭”饭,吃饭中,村民会不自觉地透露一些村里的动向,“这样我们就能及时掌握情况,排查难点。”王绍沪说。
乡党委书记曹洁华告诉记者:“‘蹭’饭只是一种载体,我们鼓励乡干部到农户家‘蹭’饭,目的就是走群众路线,让干部把群众当家人,群众也把干部当家人,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推动发展,促进富民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