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合作社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2014-06-28李丽徐明峰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

李丽++徐明峰

摘 要: 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合作社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销售额、社员数和资产总额是衡量规模的重要指标,但农业合作社规模的优化不等于这些指标的最大化。实证分析表明,规模指标与合作社经济效益指标的关系,既因为指标种类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也因为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优化合作社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有加强合作社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分工协作、提高社有资产专用化程度和使用效率、优化社员规模来优化合作社总体规模、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扩大经营范围和开展综合业务经营等。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4)04012406

一、引 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以联合、合作及产权纽带为手段开展规模化经营和内部分工,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增加值的目的,最终实现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目标。根据经营业务范围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分为专项业务合作社(也叫单一业务合作社、单一功能合作社)和综合业务合作社(也叫多功能合作社)。这两类合作社是世界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组织形式,都有大量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经营不善的例子,孰优孰劣并没有定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属于农业合作社范畴,它与国际上通行的农业合作社定义是相对应的,为表达方便,本文不再严格区分两种概念的内涵,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为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世界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国际合作社联盟(ICA)总结了世界农业合作社运动的五点基本成功经验[2]:(1)通过联合购销获得规模优势。联合购销包括农产品联合销售、农产品出口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中,生产资料、生活物资联合采购包括共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联合购销降低了合作社成员的生产、生活成本,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以农村金融为核心面向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如存贷款业务、政策金融、农业金融债券、农业保险、人寿保险和意外险等。农村金融是成功的农业合作社的核心业务和主体业务。(3)教育、咨询、技术推广对提高合作社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对合作社社员和职员的教育、农业指导和生活消费指导、农业政策建议和国际合作等。(4)共同兴建使用大型设施,使小规模农户有条件使用最先进的生产设施、物流设施和生活设施等。(5)通过联合经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通过联合、合作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合作社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和经济效益究竟是什么关系?农业合作社的最优规模是否意味着销售额、社员数、资产总额等规模指标的最大化?农业合作社怎样优化自身规模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专项业务合作社和综合业务合作社在规模和效益关系方面是否相同?本文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些问题。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与绩效问题研究是近年来合作社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1]、徐旭初和吴斌[2]从行为性绩效和产出性绩效角度研究农民合作社的绩效,其研究结果也到了学术界较为广泛的认可;程克群和孟令杰[3]从绩效评价的角度研究合作社组织结构和绩效的关系,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层次绩效指标体系;孙艳华[4]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增收绩效;董晓波[5]从技术创新角度研究了合作社的绩效问题;郭亚利等[6]研究了烟农合作社的最优规模问题。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只是近十几年来的现象,一些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当多的农业合作社管理还不够规范,统计资料信息匮乏,资料获取难度较高,给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也导致现有的农业合作社绩效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局部研究较多,全国性的研究较少。目前农业合作社绩效分析的研究多数以浙江、江苏、山东、湖南、安徽等中部、东部省份为主,代表性不足,尤其缺乏以全国性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二是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有关信息主要依赖调查问卷,从常态化的正规统计渠道获得的数据很少,数据缺乏历史延续性,导致数据有偶然性,可信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三是专门领域研究较多,偏重对某一个种养殖品种的研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见。四是对农民合作社经营范围的影响重视不够,在研究中没有把单一业务合作社与综合业务合作社区别开来。

在国际上,合作社经营绩效问题研究和激励机制问题研究也是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外其他一些咨询机构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国内,合作社经营绩效研究是目前各级合作社管理者及有关政府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展开农业合作社规模优化问题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以“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以下简称“合作社500强”)为样本数据进行研究。 统计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实证分析尤其重要。“合作社500强”统计数据来自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遍布全国的统计直报点定期报送,数据准确、全面,可信度高,并且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样本分布有广泛的代表性。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其领办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管理规范、服务全面、社员参与度高等特点,其经营范围覆盖农、林、牧、渔的种植、养殖、流通、服务全业务领域,经营品种涵盖粮油、果蔬、林产品、家禽、水产品、花卉等绝大多数经济品种,合作社分布较广,遍布全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截至2012年底,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万余家,占全国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0%以上。在经营范围上,既有从事种植、养殖的专项业务合作社,也有从事产加销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多种经营的综合业务合作社。

(2)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合作社500强”平均销售额2 257万元,平均资产496万元,平均入社会员数537户,平均生产基地面积4 367亩,平均利润总额116万元,平均销售利润率5%,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从经营效益方面考察,这500家合作社都代表了中国农业合作社经营现状的较好水平。

(3)经营管理比较规范。在行业指导上,“合作社500强”都是由中国供销合作社各级联社领办,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都由供销社参股或控股,接受各级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在组织结构上,“合作社500强”均设有大会、理事长、理事会、监事会或监事经营活动规范。根据交易额向社员返利是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合作社管理是否规范的重要指标。“合作社500强”单位落实返利制度的合作社有467家,占93%,平均返利水平占利润总额的47%。

农业合作社绩效实证研究源于实践也用于实践。及时总结、归纳中国农业合作社管理领域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道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最后一部分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合作社规模优化对策建议。

二、研究变量及分析模型

1.规模变量和经济效益变量

在衡量合作社规模方面,本文以销售额、社员数量(户数)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分析指标。

销售额反映合作社的总体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是反映合作社经营规模的基本指标。有些研究以营业收入衡量合作社规模,但营业收入有可能包含非主营业务收入(例如资产租赁)的因素,就本文研究的目的而言,把销售额作为分析指标更适合。

社员数量(户数)是合作社特有的指标,社员即正式加入合作社并享受合作社服务的人员,社员数量反映了合作社的规模和社会影响。社员数量不同于雇员数量,也不等同于带动农户数。带动农户数只是反映了和合作社具有松散关系的农民群体,并且这种关系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本文不作为分析指标。

资产总额也是反映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资产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物质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化的过程,资产质量对涉农企业的竞争力、经营方式和经营绩效都有非常重要影响。

本文把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分析指标。销售利润率即利润与销售净收入的比值。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指标,但合作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和制造业企业,销售不仅是合作社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社员与合作社关系的重要指标,社员的股本更多地是一种身份确认,而不像公司制企业那样代表所有权。社员的经济利益主要来自对合作社销售所得以及合作社的二次返利,而不是来自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在研究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指标方面,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最合适。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单一种植业务合作社的销售额就是社员销售额+合作社利润(或服务费),营销渠道主要是以领办人为依托进入批发市场、超市、出口等,营销活动简单,由于价值链较短,产品增值幅度较低,所需资产较少,销售利润率比较稳定。但是,这种盈利模式比较简单,当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会遭遇质量、渠道、社员管理等各种瓶颈,因此,专项业务合作社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率表现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从事产、加、销一体化业务的综合业务合作社通常所需的专业化设备较多,例如采收设备、冷链物流设施、专业化的加工生产线等多属于固定资产、专用资产,这种成本结构决定了较大的销售额有助于降低平均销售成本。另外,产加销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合作社往往聘请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管理,专业管理团队的固定成本较高,但管理效率、效果要比非专业团队要好。综合以上因素,由于综合业务合作社在固定资产和管理费用等方面的特点,扩大销售额对于降低平均产品成本有较为显著的贡献。

2.合作社社员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综合业务合作社和专项业务合作社在资产和销售利润率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专项业务种植类合作社社员主体还是中小规模农户,生产相对分散,合作社资产对产品增值的贡献率不高;二是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综合业务合作社其资产对于合作社产品的增值能力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效益水平;三是资产实力雄厚的综合业务合作社在产品增值和市场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四、合作社规模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基本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把农业合作社规模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关系归纳为表8,并归纳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合作社的销售额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方面,专项业务合作社的销售额和利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当合作社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后,继续扩大销售额有可能降低盈利水平。从散点图来看,经济效益高于平均水平的合作社主要是销售额处于中小规模的合作社。综合业务合作社的销售额与经济效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合作社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可以通过不断扩大销售额提高合作社整体的利润水平。从散点图看,各种规模的合作社都有可能实现较高的效益水平,但较大规模的合作总体效益水平较高。

第二,在合作社的社员规模与经济效益关系方面,专项业务合作社的社员规模与销售利润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社员规模过大不利于合作社实现最佳盈利水平。中小规模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较好,观测值分布有较大的随机性说明社员规模之外的因素对合作社效益也有较大影响。综合业务合作社的社员规模和利润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决定经济效益的是其他因素。在实际分析中发现,人均资产规模、销售渠道等因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显著。仅就社员规模这一指标而言,无论是专项业务型合作社还是综合业务合作社,单纯扩大会员规模对于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都没有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坏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社员规模是构成合作社销售额的基础,一定的社员规模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如果综合业务合作社可以扩大销售额提高经济效益,那么扩大社员规模更有积极意义。

第三,合作社的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专项业务合作社的资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显著,但置信水平较低(0.3000),说明尽管相关关系存在,但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专项业务合作社适当扩大资产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水平。综合业务合作社资产规模与销售利润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这种关系的置信水平较高(0.0100),而且回归曲线的标准化系数和非标准化系数都明显大于专项业务合作社,说明综合业务合作社扩大资产规模对于提高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都比较显著。如表8所示。

注:不相关是指显著水平低于0.3000的情况。

五、优化农业合作社规模的对策建议

1.加强合作社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分工协作

我国大部分种养殖类农业合作社主要采用“领办人+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和社员之间主要依靠销售和返利的契约关系联结,没有在合作社范围内实现土地、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成员只是各自在较小规模基础上的最优化生产,在较低的水平上实现了规模优化,而不是基于合作社整体生产规模的最优化生产经营,这是大量农业合作社难以通过扩大成员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以耕地为例,如果由社员自行安排生产,那么社员的耕作习惯、品种选择有所差别,合作社很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因此, 合作社规模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合作社社员分散独立生产的模式,实现社员资产在合作社内部的整合,合作社劳动在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在不扩大规模的前提下,使得单一社员在合作社总体最优规模的基础上生产。 以土地平整为例,农户独立操作的成本是150元/亩,机械化操作的成本是5 000元/100亩,相当于每亩50元。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仅土地平整一项每亩即可节约土地生产成本100元。

2.适度扩大社有资产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适度扩大合作社资产规模对于提高合作社的盈利水平是有益的,对综合业务合作社的意义尤其重大。不仅前文结论表明扩大资产规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还发现社员人均资产规模对于经济效益的贡献也非常显著,并且贡献水平比资产总额这一指标大一些。这说明,合作社资产对经济效益的贡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资产的专业化程度和资产的使用效率。专业化的资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只有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才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员共同使用(租赁或无偿使用的模式)专业化的资产要比社员分散购买使用低端设备更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合作社共同购买专业化资产并在成员内部高效率使用,有助于克服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和农业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的缺陷,在解决农业分散生产与提高农业生产设施专业化矛盾问题上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国内外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先进的农业生产服务设施(例如育种育苗、冷链物流设施等)的购置和管理往往由合作社承担(或者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合作社成员有偿使用,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当地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通过优化社员规模来优化合作社总体规模

适当的社员规模是合作社销售额的基础,但过多的社员数量对于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影响是负面的或者不确定的。控制社员规模与保持必要的销售规模的矛盾未必不可调和,可以通过社员间的合并、托管、联合经营等手段减少社员数量,扩大社员自身的规模。社员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获得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适度控制会员规模,降低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 近年来,日韩农协通过精简合作社管理层级和管理机构,扩大基层社员规模,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员福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还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实际上仅仅是龙头企业或农业大户与广大农户之间的松散联合,这样的组织,社员多寡几乎不影响经济效益。但对于社员真正参与管理的合作社,控制社员数量,优化社员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简单地判断什么规模适度,有些合作社保持较大规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更强的谈判能力、更好的品牌形象等,但如果仅从内部经营效率角度考察,农业合作社的社员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4.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

由于受到制度、资本、观念、利益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实体领域扩张规模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有时甚至难以实施。相比之下,农业服务的规模化经营起点较低,效果更好,为政府所欢迎,也更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农业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影响着经济效益,还有很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例如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具有明显的报酬递增的特点,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以种植业为例,水肥管理、农药管理、收储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活动,随着农村劳动成本上涨,依靠人工或小机械作业成本高,效果差,只有通过大型化、自动化、专业设施实现高效率管理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山东等地已经实现了飞机和大型自动化机械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综合服务,山东桓台供销社的飞机控制虫害业务可以节约农药20%,节约作业成本40%,提高劳动效率300—600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扩大经营范围,开展综合业务经营

与城市相比,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还比较落后,围绕农业生产开展综合服务是农业生产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农村金融、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服务、物流、日用消费品购销等领域开展综合服务,合作社增强了对社员的影响,提高了社员对合作社的粘性。这种粘性有利于稳定合作社的供应能力,降低合作社的内部监督成本。 随着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一些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微利经营甚至零利润经营,但通过金融服务、农资销售等服务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必须跳出传统的规模概念,扩大经营范围。以农产品批发为例,由于有其他业务的贡献,综合业务合作社的可以比其他专门从事农产品批发的市场主体拥有5%—10%的成本优势。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农协制度是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农业合作社制度,在实际经营中,农协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融资和农村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业务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状态。

规模是农业合作社开展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是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问题,但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合作社最优规模未必是销售额、社员数、资产额等规模指标的最大化,而且不同业务类型的合作社优化的方式又有所不同。 希望本文实证分析的若干结论以及合作社规模优化方法能够为我国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EB/OL]. http://www.gov.cn/flfg/2006-10/31/content_429392.htm.

[2] 徐明峰. 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6-67.

[1]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营管理,2008,(10):31-35.

[2] 徐旭初,吴斌. 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5):52-53.

[3] 程克群,孟令杰.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70-75.

[4] 孙艳华.生产合同模式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肉鸡行业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8,(4):22-27.

[5] 董晓波.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8):117-122.

[6] 郭亚利,高贵,刘森. 烟农合作社适宜规模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 330-335.

(责任编辑:孟 耀)

第三,合作社的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专项业务合作社的资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显著,但置信水平较低(0.3000),说明尽管相关关系存在,但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专项业务合作社适当扩大资产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水平。综合业务合作社资产规模与销售利润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这种关系的置信水平较高(0.0100),而且回归曲线的标准化系数和非标准化系数都明显大于专项业务合作社,说明综合业务合作社扩大资产规模对于提高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都比较显著。如表8所示。

注:不相关是指显著水平低于0.3000的情况。

五、优化农业合作社规模的对策建议

1.加强合作社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分工协作

我国大部分种养殖类农业合作社主要采用“领办人+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和社员之间主要依靠销售和返利的契约关系联结,没有在合作社范围内实现土地、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成员只是各自在较小规模基础上的最优化生产,在较低的水平上实现了规模优化,而不是基于合作社整体生产规模的最优化生产经营,这是大量农业合作社难以通过扩大成员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以耕地为例,如果由社员自行安排生产,那么社员的耕作习惯、品种选择有所差别,合作社很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因此, 合作社规模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合作社社员分散独立生产的模式,实现社员资产在合作社内部的整合,合作社劳动在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在不扩大规模的前提下,使得单一社员在合作社总体最优规模的基础上生产。 以土地平整为例,农户独立操作的成本是150元/亩,机械化操作的成本是5 000元/100亩,相当于每亩50元。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仅土地平整一项每亩即可节约土地生产成本100元。

2.适度扩大社有资产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适度扩大合作社资产规模对于提高合作社的盈利水平是有益的,对综合业务合作社的意义尤其重大。不仅前文结论表明扩大资产规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还发现社员人均资产规模对于经济效益的贡献也非常显著,并且贡献水平比资产总额这一指标大一些。这说明,合作社资产对经济效益的贡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资产的专业化程度和资产的使用效率。专业化的资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只有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才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员共同使用(租赁或无偿使用的模式)专业化的资产要比社员分散购买使用低端设备更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合作社共同购买专业化资产并在成员内部高效率使用,有助于克服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和农业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的缺陷,在解决农业分散生产与提高农业生产设施专业化矛盾问题上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国内外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先进的农业生产服务设施(例如育种育苗、冷链物流设施等)的购置和管理往往由合作社承担(或者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合作社成员有偿使用,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当地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通过优化社员规模来优化合作社总体规模

适当的社员规模是合作社销售额的基础,但过多的社员数量对于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影响是负面的或者不确定的。控制社员规模与保持必要的销售规模的矛盾未必不可调和,可以通过社员间的合并、托管、联合经营等手段减少社员数量,扩大社员自身的规模。社员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获得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适度控制会员规模,降低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 近年来,日韩农协通过精简合作社管理层级和管理机构,扩大基层社员规模,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员福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还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实际上仅仅是龙头企业或农业大户与广大农户之间的松散联合,这样的组织,社员多寡几乎不影响经济效益。但对于社员真正参与管理的合作社,控制社员数量,优化社员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简单地判断什么规模适度,有些合作社保持较大规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更强的谈判能力、更好的品牌形象等,但如果仅从内部经营效率角度考察,农业合作社的社员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4.实现农业服务的规模化

由于受到制度、资本、观念、利益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实体领域扩张规模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有时甚至难以实施。相比之下,农业服务的规模化经营起点较低,效果更好,为政府所欢迎,也更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农业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影响着经济效益,还有很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例如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具有明显的报酬递增的特点,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以种植业为例,水肥管理、农药管理、收储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活动,随着农村劳动成本上涨,依靠人工或小机械作业成本高,效果差,只有通过大型化、自动化、专业设施实现高效率管理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山东等地已经实现了飞机和大型自动化机械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综合服务,山东桓台供销社的飞机控制虫害业务可以节约农药20%,节约作业成本40%,提高劳动效率300—600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扩大经营范围,开展综合业务经营

与城市相比,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还比较落后,围绕农业生产开展综合服务是农业生产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农村金融、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服务、物流、日用消费品购销等领域开展综合服务,合作社增强了对社员的影响,提高了社员对合作社的粘性。这种粘性有利于稳定合作社的供应能力,降低合作社的内部监督成本。 随着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一些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微利经营甚至零利润经营,但通过金融服务、农资销售等服务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必须跳出传统的规模概念,扩大经营范围。以农产品批发为例,由于有其他业务的贡献,综合业务合作社的可以比其他专门从事农产品批发的市场主体拥有5%—10%的成本优势。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农协制度是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农业合作社制度,在实际经营中,农协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融资和农村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业务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状态。

规模是农业合作社开展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是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问题,但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合作社最优规模未必是销售额、社员数、资产额等规模指标的最大化,而且不同业务类型的合作社优化的方式又有所不同。 希望本文实证分析的若干结论以及合作社规模优化方法能够为我国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EB/OL]. http://www.gov.cn/flfg/2006-10/31/content_429392.htm.

[2] 徐明峰. 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6-67.

[1]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营管理,2008,(10):31-35.

[2] 徐旭初,吴斌. 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5):52-53.

[3] 程克群,孟令杰.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70-75.

[4] 孙艳华.生产合同模式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肉鸡行业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8,(4):22-27.

[5] 董晓波.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8):117-122.

[6] 郭亚利,高贵,刘森. 烟农合作社适宜规模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 330-335.

(责任编辑:孟 耀)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
提高育肥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医院经济效益问题分析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经济效益影响的初探
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