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中乡土民间存在形态的演变
2014-06-28王颖怡周怡
王颖怡 周怡
[摘 要] 王光东把“民间”分为“乡村民间”、“市井民间”、“知识分子民间”等几种类型。本文从“乡土民间”这一视点出发,来梳理现代小说三十年中“乡土民间”的不同表现形态。
[关键词] 乡土民间;形态演变;被启蒙
90年代“民间”由陈思和提出来,“民间”在陈思和先生的文学史研究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中不仅成了一种最新的观照视角,而且成了一种立场。其后,王光东先生把“民间”区分为“乡村民间”、“市井民间”和“知识分子自身的民间”等几种类型。[1]本文正是从“乡村民间”这一视点来探讨现代小说三个十年中“乡土民间”存在形态的演变。
一、20年代的“乡土民间”——愚昧压抑的被启蒙状态
随着乡土小说的出现,民间下层社会,尤其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社群进入新文学视域。鲁迅借助于现代理念超越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民间“田园怡乐”的抒情和“唯农最苦”的感叹的肤浅模式,建立了用现代理性烛照民间的反思启蒙视角。[2]同时明确了知识者与民间的关系是:启蒙与被启蒙。
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乡土民间”呈现出一种非自觉的、蒙昧压抑的混沌状态。这是一个尚未被现代理性之光照射的广大幽暗的世界:乡民们几乎凭着本能与命运挣扎、蠢动,而又臣服于命运。如《阿Q正传》的阿Q是一个没有自己的信仰的流氓无产者,面对无家可归、难以维持生计的生存困境,他只有采取“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自欺欺人又妄自尊大。纵观鲁迅的乡土小说,愚昧麻木、缺乏主体性,生命意识盲目且高度压抑的愚昧民众比比皆是。
在鲁迅启蒙精神的倡导下,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深受启发,以冷静逼视和自我放逐的心态展现各自家乡的民众生存图景。如王鲁彦的《柚子》刻画了围观者的麻木、自私、缺乏同情心的世态;蹇先艾的《水葬》中骆毛按“古已有之”的成法沉潭。乡土民间的愚昧、麻木、自私、卑怯与远离现代文明的生存方式构成了一幅大规模的“苦难民间” 图景。
二、30年代的“乡土民间”——原始本真的自然状态
在30年代繁盛的创作潮流中,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正如他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3]他的作品描绘一个古朴宁静的湘西世界,虽然有血有泪,但更多的是表现偏远湘西山村人的一种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4]如《柏子》中的妓女与水手真挚热烈的爱,双方并没有承诺,离别后却是浓浓的思念。《月下小景》的男女主人公,为反抗野蛮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遂双双殉情。沈从文在这里所肯定的是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
真正的日常民间,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人们不是让道德规范主宰自己的真实欲望,而是遵循自然本能让生命伸展开来。《萧萧》中萧萧在花狗的山歌与花言巧语中失身了,按照规矩得沉潭或发卖,作者在表现封建制度残忍与人们愚昧麻木的同时,又体现了人性的一面,萧萧一生下个团头大耳的儿子时,大家都把母子照料得好好的,照样吃蒸鸡和江米酒,照样烧纸谢神。萧萧既没有被沉潭也没被发卖,只不过继续老一辈人的命运而已。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人们的生活不需要所谓的价值规范来做评判,而是有自己的淳朴法则:按良心办事。
三、40年代的“乡土民间”——觉醒自发的反抗状态
30、40年代,由于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紧张,左翼文学观彻底政治意识形态化,“文学是战斗的”成为最受推崇的文学标志,因此,30年代的左翼文学就特别注重对民间斗争题材的挖掘。
如王统照的《山雨》“意在表现地方农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5]茅盾《秋收》中的多多头,对于生活前景有朦胧的感觉,有清醒的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参加“抢米囤”、袭击“三甲联合队”,从父辈们一切皆由命定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走上反抗、斗争之路。
到40年代延安文艺时期,随着政治方针和文艺政策的明确规范,民间在作品中的表现也高度政治化。小说多以农村中的新生活为题材,以新一代觉醒的农民为主要人物。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描写了根据地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与以金旺兄弟为代表的恶霸势力、以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和小芹母亲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迷信婚姻观念进行斗争的故事。《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和富有反抗精神的“小字辈”青年农民,同以恶霸地主阎恒元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势力的斗争。《李家庄的变迁》中张铁锁的不幸遭遇及其成长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李家庄的新一代农民逐步觉醒、成熟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现代小说中“乡土民间”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演变,这当然也是由于作家们参与建构的方式不同造成的,他们基于自己的立场,对民间或批判、或欣赏、或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光东.朴素之约 [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69.
[2]贺仲明.阿Q为什么是农民[J].读书,20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余学院课题《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世界》(项目编号:Xj1117)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王颖怡(1978—),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周怡(1982—),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采编与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