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做好青年友
2014-06-28王泽栋
文 / 王泽栋
“最后一公里”做好青年友
文 / 王泽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安身立命之本、长盛不衰之基。基层共青团是党的基层青年群众组织,位置重要、作用特殊,肩负着为党联系和凝聚基层青年的重要使命,应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基层团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既是团组织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根本价值所在。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指为政者要做到没有私心私欲,要做到体察民心、倾听民声、顺应民意。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有同样的启示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团组织作为联系服务基层青年的“最后一公里”,理应为青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展示才华提供机会和舞台,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团胶州市委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和2014年3月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立足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着力构建“组织架构不断下沉、团建创新不断前进、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工作实效不断提升”的工作格局。通过服务引导,“心入”青年;通过搭建平台,“投入”青年;通过拓展领域,“身入”青年。帮助青年理解和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服务引导,“心入”青年
团干们要拿自己当“群众”。
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讲述了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在工作中时刻以“干部”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口头禅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更将“干部”二字化作心中责任,化在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中。然而,在当今基层共青团的实际工作中,有个别基层团干却只把自己当做“干部”,将自己“束之高阁”,不愿把自己视为青年群众的一员。为此,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胶州市委组织团干到基层一线去,对胶州市12个镇处的811个行政村(居)进行调研。通过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基层团干强化群众观念,做到“心入”青年。
团干们要当好青年“引导员”。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干不能仅靠个人力量“蛮干”,更要当好青年的“引导员”,发挥他们集体的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团胶州市委在整个引导过程中,将分类引导的理念运用其中,找准各行业青年与群众路线教育相关联的“心入”结合点,注重结合青年个体及其所在群体、单位、行业的实际,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工作业绩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让不同行业的青年更易接受的手段、载体和表达方式,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引导青年投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局面,让教育实践活动“心入”青年。
搭建平台,“投入”青年
搭建青年展示才能的舞台。
青年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正处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建设浪潮的关键节点。青年同社会结成何种关系,他们的生力军作用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团胶州市委坚持以组织化的优势为团员青年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调研征集的青年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发掘青年闪光点,优化青年成长环境促进青年尽快成长成才。
编织人才培养选拔的网络。
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团胶州市委着力解决关系青年切身利益的问题,针对基层青年普遍存在的就业难等问题,运用组织优势,将团组织作为青年人才输送的重要渠道,联合组织人事部门共同探索搭建更广泛的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平台。近年来,团胶州市委有效整合非公组织团建、组织格局创新、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等农村基层团建重点工作,通过深化公推直选等团内民主方式,发现和大胆选拔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深入挖掘优秀青年典型,凝聚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编织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青年人才培养选拔网络平台,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拓展领域,“身入”青年
在青年身边,与青年相伴。
作为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团组织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团组织在青年身边,与青年相伴,理想的旗帜要扬得起,服务青年要有实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来影响青年、引导青年,帮助青年在实践中理解和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胶州市委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身入”青年,与青年“打成一片”,才能及时掌握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激活青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动力。
推动拓展领域,搭建工作载体。一方面,在进一步巩固传统领域团的工作基础上,大力突破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全面探索社会领域青年工作新模式,将团的组织力量向非公领域、社会领域扩展。另一方面,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解决联系服务青年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团胶州市委灵活运用团的各项工作职能,搭建更多的工作载体,吸引更多的新兴领域青年参与其中。□
(作者系团山东省胶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