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扶贫方式 强化金融支撑

2014-06-27周兴福

中国扶贫 2014年8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周兴福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扶贫攻坚”是个关键词。报告称,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要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对甘肃来说,扶贫攻坚依然是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连片特困区域多、发展难度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差距拉大、相对贫困凸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群众对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改变贫困面貌还有太多期盼。如何加快扶贫攻坚的步伐,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236”扶贫攻坚行动是甘肃作为西部贫困省份对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是在新形势下打好扶贫攻坚硬仗、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努力与全国一道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关键要实现扶贫攻坚的“六大突破”,特别是“金融资金支撑”的突破,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产业的资金制约,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加快全省扶贫攻坚进程。

强化金融支撑是解决扶贫攻坚投入问题的现实选择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已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目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都处在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发展难度大、扶持成本高,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集中攻坚。但仅靠目前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难以满足扶贫攻坚资金需要。必须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形成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

多年扶贫开发的实践表明,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一方面,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扩大再生产或转变生产模式缺乏金融资本;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要让这些地区的人们“拔穷根”,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

据调查,由于县域及以下金融机构少,有的贫困村长期得不到银行贷款;贫困户由于难以提供有效担保,无法获得贷款,小额资金需求主要靠生产积累、托亲靠友、民间借贷等,遇到大额需求甚至要背负沉重的高利贷。因此,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统一部署,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健全和完善金融扶贫机制,顺应金融规律“修渠引水”,为解决最贫困乡村、最贫困群体、最迫切问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成为加大扶贫攻坚投入的现实选择。

创新运行机制是强化金融支撑的主要途径

首先,需要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通过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和组织联户信誉担保等形式,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从而降低准入门槛,让贫困户能贷款、金融机构敢放款,让贷款不再难。同时,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等方式,加大财税、货币等支持金融扶贫的力度,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农业保险补贴的新型扶贫保险融合机制,变“财政资金直接扶贫”为“保险保费间接扶贫”,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农业风险抵御和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参与,勇于担当,探索金融参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其次,通过加大政府贴息、金融机构让利等方式降低农户贷款的利息负担。通过增加金融网点、缩短服务半径等方式,减少农户贷款成本,使贷款不再贵。在继续加大财政资金贴息力度的同时,把“1236”扶贫攻坚行动提出的“支持省农村信用社尽快在贫困地区增设2500家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确保农牧民在2.5公里半径内享受到金融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力争到2015年,实现各种金融机构对8790个贫困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第三,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职能,为金融机构“保驾护航”。在加大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在政策宣传、产业规划、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给贫困户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到位的服务,并协助金融机构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同时,把诚信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发挥县乡政府和金融机构工作力量,广泛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引导树立诚信观念,培育信用文化,加快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积极促进信用评价成果转化利用,实现金融机构间资源共享,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依据信用等级逐步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

第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大量实践证明,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必须要有区别于传统金融体系的特殊政策和做法。当前,金融扶贫应围绕“整合联动、贴息撬动、多元担保、服务保障”等机制的建立,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财政资金整合,加大贷款贴息力度,提高金融扶贫工作水平;金融主管部门要在资金规模、利率定价、贷款审批、产品开发、担保准入、风险容忍、费用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基层金融机构服务创新自主权,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允许和支持“摸着石头过河”,开展创新性业务;金融机构要放眼长远,把推进金融扶贫作为培育潜在信贷客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在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调整优化物理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电子渠道、流动服务、委托代理等渠道,弥补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的不足,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省金融扶贫工作在总结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突出一个核心、提高两个水平、构建三大平台、完善五种模式、做优十二类型”的金融扶贫思路,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金融部门参与的生动局面。

“一个核心”是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两个水平”是金融扶贫工作水平和群众发展商品生产水平;“三大平台”是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富民产业融资平台、脱贫解困融资平台;“五种模式”是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和混合性金融;“十二类型”是开发性金融乡村基础设施贷款、开发性金融富民产业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设施蔬菜和草食畜牧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贫困村互助资金、“中和农信”公益性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作者系甘肃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