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鹏焉:一个具有山区特色的移民新村

2014-06-27马向光

中国扶贫 2014年8期
关键词:石楼县新村易地

马向光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2004年实施以来,已有10个年头。石楼县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的如何?移民村的发展变化如何?带着这两个问题,石楼县扶贫办组织人员深入到小蒜镇教鹏焉扶贫移民新村进行了专题调研。随车沿着柏油路经过镇政府来到教鹏焉,俯瞰全景,一排排整洁的移民房屹立在弯曲的山区,移民住着舒适的平房,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收入逐年上升,个个笑逐颜开,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困境中的教鹏焉

教鹏焉位于山西省石楼县小蒜镇以西,座落在三条岭上,全村委有8个山庄窝铺的小山庄,各村梁峁林立,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委320户、1186口人,占地8535亩,其中耕地4313亩,退耕3414亩,间作劣质枣林2200亩。地下没挖的,地上没抓的,手中没花的,心里没盼的,村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在贫瘠的土地上,风调雨顺年可以填饱肚子,遇上灾年连肚子都填不饱。一年下来,绝大多数家庭人均纯收入徘徊在四、五百元,寅吃卯粮,发展生产靠贷款,住的是土窑洞,吃水下沟挑,遇上疾病无钱治,小病靠抗,大病东借西凑债台高筑,孩子们上不完初中就辍学,多少年没出一个大学生……就这样祖祖辈辈周而复始,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夙望只是一种“梦想”。

教鹏焉村贫困群众如何脱贫走向富裕?这一难题一直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脑海里盘旋着、谋划着。

通过外出参观,分析研究,全体村民开展了“社会在前进,国家在发展,我们村委怎么办”的大讨论。通过这场大讨论,村干部和群众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从过去以地为本,以村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以改变人居环境,合理调整生产要素为主的轨道上来。

实施中的实践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2003年,教鹏焉村两委班子首先制定了10年建设规划。当时其他县已开始实施易地扶贫大搬迁,石楼还未开始,村委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在教鹏焉进行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由村委为村民担保贷款,新建移民新村,将教鹏焉8个百口人以下村庄的老百姓集中到教鹏焉居住,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生产条件、思想观念。

在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从2004—2012年,教鹏焉共争取有关部门资金791.16万元。一是争取易地扶贫资金200万元,2004、2005、2012三年新修移民房130套,将周边百口村的贫困群众600人移入教鹏焉,建成了移民新村。二是争取教体局资金81万元,新修教室、办公室各4间,建成可容纳200余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保证了移民孩子有学上。2006年学校扩建,新修了楼房办公室、教室各4间,2007年又扩建10间宿舍,餐厅、厨房各1间。三是争取县水利局人畜饮水投资23万元,新修了上下水池、机房,安装了管道,使移民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四是争取电力公司农网新建工程资金12万元,安装了变压器,铺设了入户线路,使110户移民家家点上了电灯。五是争取以工代赈、县财政资金、新农办资金218.8万元,铺设了小蒜镇到教鹏焉油路6.2公里,结束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铺路的局面。六是争取扶贫、民政、财政99.36万元,新建老年活动中心、村巷油路水泥路、活动广场、文艺舞台、街道排水、街道亮化等工程。七是争取省农财、县财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157万元,扶持天顺枣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栽植核桃700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栽补植,改良嫁接劣质红枣0.5万亩,打骨干坝三条,可造“两高一优”农田900亩。后续产业、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移民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奠定了基础。

为了规范管理,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每一个项目实施前,都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成立民主推荐选举产生的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小组,整个项目由实施小组组织实施,监督小组全程监督。项目组织实施时,必须经村民议事会讨论,选择有资质的工队实施,严格杜绝人情工队,确保了项目质量。村两委班子在村民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年初制订了切合本村实际的年度计划,按照年度计划梯度推进实施。工程峻工后,要在村内显眼的地方公示公告村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项目资金都采取村财乡管,严格按照《山西省财政厅扶贫资金报帐制细则(补充)办法》认真组织实施,严格程序报帐。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的好日子是最直接的诠释。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有一条路能走出大山,有一台电视能够看清楚,有一所安全的学校孩子能够读书,小病小灾有个地方能够看病取药,家家户户有一个增收的项目,这曾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可现在这一切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老百姓笑了,感动直达心底。

教鹏焉村通过移民建新村,将一个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信息闭塞、被人们遗忘的荒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畜禽养殖专业村、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模范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2012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是2003年578元的5.19倍。村民家家有增收项目,人人有事干,27户办起了家庭养猪场、养羊场,13户办起了信息网络、饮食服务、小商品门市、面粉加工、电焊等服务网点,输出富余劳动力80余人。2007年20户参加办起了天顺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2009年15户参加办起了如意红枣专业合作社,年加工红枣80余万斤,全村有6名学子考上大学,其中一名出国留学。

对教鹏焉移民的反思

“把钢用在刀刃上”说来是一句俗语,其实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解读石楼县教鹏焉易地扶贫移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让调查人员深切感受到五点。

第一,一定要有一个切合本村实际的规划,按照规划循序渐进分年度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特别是要在“一村一品”、移民后续产业增收的产业链上下功夫作文章,使老百姓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其二,一定要有一个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勤政廉洁、不谋私利、真心实意为移民办好事、办大事、办成事的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第三,一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每干一件事都必须经村民议事会讨论、村民代表参与监督、公示公告,阳光作业是做好移民、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条件。

第四,一定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从一个小细胞入手,注入养份,产生活力,带动整个肌体。一定要把培养村民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五,一定要整合各方面的资金,结合当地实际,解决好移民的基础设施、后续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使移民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稳定收入的来源,才能实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作者单位:山西省石楼县扶贫办)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楼县新村易地
中国画《林涧·新村》
学史力行跟党走 科技赋能助乡村——山西省科协“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石楼县举行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山西省石楼县在京召开 “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石楼县:『三三』工作法抓好日常监督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吕梁市石楼县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查思考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