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事情需要慢慢熬

2014-06-27杨柳

文苑·感悟 2014年5期
关键词:试用期前辈事情

杨柳

半年时光匆匆而过,同学小聚,多半聊的是工作,吐槽成了主基调。

相对于拿到offer时的喜悦,日后上了贼船的感觉是大多数失望的来源,不乏有人没熬过试用期就辞职了。对于人生第一份工作,到底期待什么又在失望什么?

同学J曾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大学期间获奖无数,毕业后顺利进入杭州某国企上市公司工作,主要做网络运营,试用期让他负责一个外包工作室,他做得风生水起。转正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不同于试用期的是,公司要求他转正后回总部,做一名普通的网络编辑。他在格子间里,每天盯着电脑十多小时,处理的事情琐碎而机械。纵观网络编辑部里的十几号人,“很多都是工作很多年的前辈,日复一日重复着琐碎的工作,而我可能会做比他们更加琐碎的事,除了工作稳定,看不到一点上升的空间,也完全感觉不到工作的意义”。他在描述这场景时,脸上写满了失落。没多久,他就递交了辞职申请,“我还没有告诉家人,毕竟之前的工作套上了‘国企、上市公司的光环,这一走是福是祸也还没有定数”。

无独有偶,曾经在学校就拍摄了数部短片并获奖的同学W,毕业后顺利进入某著名影视公司,做电视剧发行工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联系客户……”他明白或许这可能只是工作刚开始的缘故,有些事情需要熬。转正后一个月,他领完工资后辞职了,“这次跟公司去电影节,曾经自己是主角,现在我成了那个躲在人群中不敢出声的路人甲”。

不错,从迈出象牙塔的那刻开始,我们过去的一切清零了,我们成了前辈们眼中的“小某”,我们一脚迈入了年龄与资历的战场。而事实上,我们的年轻不再是最大资本,似乎成为最大的软肋,匹配给我们的是与“小”字有关的所有“小事”。

曾期望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能带给我们物质资本的同时,为接下来的事业和人生奠定基础。然而,却时常败给眼前的一堆“小事”,青春活力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大家要再度寻找工作的意义,以及生活的意义。

回想起招聘时,亲切可人的HR和boss,如今似乎都变了嘴脸。“面试那天,boss跟我谈论了诗歌和电影,我以为那是多么有人情味的一个team”,进入上海某银行的“文青”Z同学说,“事实上,从我入职开始,整个team充斥的除了指标和数字再也没有其他。”这仅仅是抱怨,她没有辞职。渐渐地,她已经学会融入这个金融圈,安心坐在柜台前,每天穿梭在大上海的玻璃森林,将加班视作家常便饭,一到周末,她便把曾经读书、看展览的时间留给了补觉,然后打满鸡血迎接新的一周。

有一天,我收到了她发过来的微信:“想想哪个有文化的青年不喜欢点文艺?生活中缺少文艺还是能生存的,但没有这些数字和生产力,怎么生存?只是,仅仅靠这些我能生活多久?”

说实话,那时我的疑问跟她如出一辙。

现实的行业规则、论资排辈、生存压力给了我们上“贼船”的失落感,而这条船上,年轻的我们与同处一个空间的人们似乎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成就感来源让初入职场的我们遥不可及,也无法预见所及的时间。在会议室里,常常能听到:上周我把那个多少万的项目签下来了,今年经济不景气啊,比过去差太多了。或是:我前两天在某某楼盘买了套精装修的房子,真不错!这个年假我去英国看我女儿了。于是,我们将自己矮化成“屌丝”,不寄希望于当下的工作,也无法去期待未来,我们只能吵闹着说要与“土豪做朋友”。

曾经听一位前辈说,如果把所做的事情仅仅当成工作,那总有痛苦和失望;如果把要做的事当成事业的一部分,虽然还会感到苦,但终究会熬过去的。熬是不二法则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与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好好相处?

摘自《大学生》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试用期前辈事情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带薪年休假资格与是否试用期无关
把事情写具体
从中外试用期规定的法律比较看我国试用期的法律发展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两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两个月
三十年同行,共铸辉煌:感恩前辈、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