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开发区D区块BⅠ单元的地层格架建立与初步认识
2014-06-27袁琳
袁琳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 大庆 163511)
袁琳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 大庆 163511)
A开发区2010年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重构了A开发区BⅠ1-3沉积体系,研究发现C区块及其以北BⅠ323与D区块BⅠ323单元在油层组中的相对位置明显不同,原对比存在“窜层”。提出了D-E区块存在BⅠ323b单元,并重新认识了BⅠ323b单元储层发育特征。以该成果为指导,对D区块BⅠ33单元进行精细解剖,确定了BⅠ323b单元在该区的平面分布范围和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确保了该区BⅠ33划分标准与全区的统一。
A开发区;D区块;BⅠ323单元;储层发育特征;平面分布;砂体平面分布
A开发区2000年完成全区分区块的精细地质研究,随后绘制了全区沉积相带图。近年来,随着新钻井和岩心资料的不断增加,在新井细分对比过程中,发现全区BⅠ1-3各区块细分标准不统一。2013年,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1]开展了全区BⅠ1-3沉积体系再认识研究,采用17横15纵测井剖面,全区抽稀井网网格化解剖,重新进行区域沉积体系再认识,搞清了BⅠ3时期各单元超覆沉积内在因素,沉积中心随着基准面的升降而有规律的迁移,造成曲流复合带因沉降中心的变化而有规律的摆动。上述对全区沉积体系的再认识与原认识有很大差别,为BⅠ1-3单元进行准确的细分对比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面,笔者结合D区块473口井钻井资料进行该区BⅠ33精细解剖,确保了D区块细分标准与全区的统一。
1 重新定义BⅠ32b3单元
BⅠ4单元沉积结束后,由于基底隆升,湖盆水域南退,A开发区发展成为陆地环境,接受风化剥蚀。姚家组时期开始水进[2],A开发区沉积了BⅠ3单元。BⅠ3单元与BⅠ4单元之间出现了沉积间断,形成不整合面。
BⅠ3时期,河流能量强,携带泥沙能力也强,沉积的储层主要以连续、面积大、较厚的砂岩为主。以往对比中,将BⅠ4单元之上的第1个单元统一划分为BⅠ,研究对比发现,按以往标准划分的D区块BⅠ单元与C区块及其以北的BⅠ单元在油层组中的相对位置明显不同(见图1)。
由于BⅠ3与BⅠ4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下伏的BⅠ4自然电位曲线平直,微电极曲线回返高,呈锯齿状特征。该特征为判断BⅠ3底界的辅助标志。从D区块共473口井的测井曲线上观察发现,该区82%的井点在BⅠ4单元之上均发育泥岩或厚度较大的河道砂体沉积旋回。于是笔者重新定义了BⅠ单元,将原认识的BⅠ单元改为BⅠ。BⅠ与BⅠ之间界限的识别主要是依据砂体纵向的旋回性上来划分。全区抽稀井网,解剖剖面,确定了BⅠ单元在A全区的发育范围,结果表明BⅠ单元主要集中在A开发区南部D-E区呈草帽状展布(见图2)。
图1 C区块—D区块连井剖面图
图2 A开发区BⅠ单元平面分布范围
3 D区块BⅠ33单元精细解剖
在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基础上,对D区块BⅠ33单元进行了精细解剖,确定了BⅠ单元的发育范围,并利用微相空间组合技术完成了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空间分布研究[3]。重新制定了D区块BⅠ33划分标准,新标准与C区块及其以北区块标准统一,保证了全区在统一标准下划分沉积时间单元。
图3 BⅠ单元发育特征
图4 BⅠ单元沉积相带图及出露界限
3.2 平面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研究
按照测井微相模式,对D区块473口井逐井逐层识别单井测井相,对该区BⅠ33各单元进行平面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研究。
图5 BⅠ单元出露线连井剖面图
4 结论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全区BⅠ1-3进行沉积体系再认识。新定义了BⅠ单元,并对其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D区块BⅠ33储层进行了精细解剖,保证了全区划分标准的统一,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1]马世忠.松辽盆地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构型及非均质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
[2]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等.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J].石油学报,2000,21(4):109-113.
[3]黎文清.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编辑]洪云飞
TE121.3
A
1673-1409(2014)14-0010-03
2013-11-10
袁琳(1971-),女,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储层描述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