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分析

2014-06-27何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00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5期
关键词:师资武术优化

何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长沙 410002)

刘伟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5)

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分析

何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长沙 410002)

刘伟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5)

吴乐平 (湖南省农科院子弟学校,湖南长沙410125)

为了了解湖南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的现状,运用实际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论证分析:武术教育在体育专业的教学环境中出现“外强中弱”的文化态势,在教学内容上表现为武术的理论教学不断弱化,在师资和基础设施中呈现出严重缺乏。并从武术教育生存环境的优化(加强武术文化身份)、软件环境的重点优化(加强武术教育师资力量)、硬件环境的优化(改善武术教学的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提出了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优化策略,旨在从环境的影响改善当前武术教育主体的颓势,为武术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武术;教学环境;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武术作为身体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和社会所认可、所重视。除其表层的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等基本功能外,武术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功能更是其他运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1]。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武术教育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中贯彻和执行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然而,高校武术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教不出热情、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武术运动在高校无人选择的尴尬局面。古人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诗句折射出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作用。毛泽东也曾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的主体很难改变,但容易以优化客体的方式、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因此,优化湖南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评价教学体系的进程,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以访问调查的方式,对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邵阳学院、长沙学院、湖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11个拥有体育专业的高校进行现场调查,对湖南省高校武术教学环境进行了调查和论证分析。

1 湖南高校武术教学环境的审视

1.1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呈现“外强中弱”的文化态势

信息的全球化让世界各族人民之间消失了距离。在彼此的文化渗透中,一些比较优势的文化如西方文化伴随着经济、军事、政治的强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弱化和抹杀处于劣势的文化,这种现象也会在学校里体现。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带有西方竞争性的体育项目无疑给传统中国民族体育带来巨大冲击,大量竞技体育迅速风靡各级校园,跆拳道、瑜伽等以其时尚性、简约性、高雅性等特点很快被处在信息时代中的年轻一代所接受、效仿和喜爱,甚至在许多学校学生对它们的衷爱程度超过了土生土长了几千年的武术。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选择武术专项的仅有6人(后因人数不足取消班级),而选择跆拳道和空手道为专项的却分别有16和21人。这种现象是可怕的,学生们已经不再愿意学习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体育项目,而是过度热衷和追风域外体育。

1.2 武术教学中的文化内容趋于弱化

在西方体育教育方式以强势的态势涌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竞技体育的教育模式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主流文化形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武术教育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甚至有些落伍。在这11所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中抽查发现:体育生武术文化课每学期安排4学时以上(包括4学时)的院校仅占18.2%,27.3%的院校只安排2学时,有54.5%的院校不安排理论课。

1.3 基础设施缺乏

武术的基础设施对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会影响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好的场地设施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11所高校中,武术教学的场地设施上的差距很大,只有36.4%的高校配备有室内地毯,另外还有18.2%的学校根本没有固定场所。从器械配备上看,虽然100%的学校能提供套路器械,但只有45.5%的学校配备了散打器械,还有一部分高校因器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武术学习。

表1 湖南省体育专业武术教学场地和器材现状

2 武术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2.1 武术教育生存环境的优化——加强武术文化身份

英国伯明翰学派著名学者乔治·拉伦认为,“无论侵略、殖民还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冲突和不对称,文化身份的问题就会出现”[2]。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失去了话语权,造成了当前民族文化身份的危机。武术由我们的祖先创造发展、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武术文明,是典型的社会文化,从历史长河走出的中华武术,是一种在农耕文化状态下所孕育出来的民族活动形式,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造就了武术独特的中国文化品格。所以务必要确立武术的文化身份,让中华民族重拾武术的文化认同、归属、忠诚的强烈情感。

2.2 软件环境的重点优化——加强武术教育师资力量

1)优质师资的培养 武术教师,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武术文化精粹的传承,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者。没有教师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3]。高校体育院系是培养武术师资的摇篮,在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在武术的教学中,应突出竞技武术运动与传统武术运动并重的特点,积极融入武术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提高学生在文化中形成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塑造他们对武术的热爱。

2)优质师资的引入 高校毕业生能力不强,技术单一,教学欠缺等问题凸显,优质的师资到哪里去引?这是武术师资方面的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很多学者考虑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民间武术进入学校,因为“中国真正的武术在民间”。武术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天下武林是一家。很多学校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如北京体育大学聘请一些武术门派的传人为特聘教师,山西农业大学聘请形意拳拳师走进学校做为武术教练,河南焦作的一些院校不光聘请陈氏太极拳大师进行教学,还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师拜当地的民间武师为师,教习太极拳。这些大胆的创新,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带来的是武术教育的大繁荣。

2.3 硬件环境的优化——改善武术教学的基础设施

武术不仅仅是一门竞技运动、技能教学,而且还是一种文化教育,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保证。特别是在目前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武术教学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尽可能地增加投入,提供充足、优良的场地器材,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在良好的场地、设施中学习,人更容易达到文化认同。现在很多的学校一直以“拳打卧牛之地”和武术对环境的低要求,而将武术的课程安排的区域比较小,这并不符合武术发展和人们价值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武术的教学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甚至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价值观念,因为武术本身的起源就是“取象于物”。同时,还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量,使高新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3 结语

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环境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光要优化硬件环境,还需要优化文化、师资等软件环境,尤其是文化意识。事实上,武术教育宏观环境的优化,除了文中论述的文化、师资、基础设施等社会环境的优化外,自然环境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自然环境影响较小,未加赘述),这些环境因素都对主体——武术的教育传承产生了影响,相信优化武术教学环境将是未来武术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任务。

[1]王岗,邱丕相,朱佳斌.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J].体育学刊,2009,16(1):1-9.

[2]姜熙.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J].体育学刊,2009,16(10):84-88.

[3]曾桓辉.大武术观视角下的学校武术教育再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1(7):3-5.

[编辑]李梦霞

G807

A

16731409(2014)25010202

2014-05-05

何斌(1976-),男,讲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师资武术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中华武术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