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航班不安全?

2014-06-25易萱肖隆平周奕肖

晚晴 2014年4期
关键词:机长机型机组

易萱+肖隆平+周奕肖

由于天气原因,你懂的

1997年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航班从韩国飞往关岛。凌晨1点多,关岛正在下暴雨,机场的导航设备正在进行2个月的检修,机长错误判断以及导航设备的缺失,导致航班坠毁在离机场几公里外的山上。229人死亡,25人幸存。2006年5月3日,亚美尼亚A320客机在俄境内坠毁,机上113人全部遇难。事后的调查报告称,由于暴风雪影响,客机抵达索契时曾两次试图在机场迫降,第二次迫降时不幸坠入附近的黑海海域。

回顾民航空难的历史,恶劣天气是造成许多严重事故的重要原因。在雨雪、浓雾、台风等恶劣天气下乘坐飞机是否安全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对恶劣天气飞行,民航是有统一规定的。白天安全飞行距离是在云外10公里,夜间则是20公里。”张川是东方航空公司的资深机长,在他十多年的飞行经验中,飞机员极少尝试违规起飞。很多时候,乘客看到雷暴和雨天就在眼前,实际上是飞行员通过雷达检测飞机可以从云的缝隙中穿过去,或者起飞后会绕开它。

每次起飞前,机场塔台都会提供天气数据给飞行员,在中国,机长还会收到一份是否起飞的建议。不过,最终起飞的决定还是由航班机长决定。机长考虑的因素会很多,比如起飞机场天气、目的地机场天气、备降机场天气、航路气象条件……而此类航班延误则将统一告知旅客“由于天气原因”。

来自深圳航空的737机长曹梓鑫则指出了一些恶劣天气违规飞行中隐含的人为因素——在很多空难事故中, 旅客提出的“特殊诉求” 会迫使机组冒险违规。

2010年的波兰总统专机空难就是典型的例子。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专机在斯摩棱斯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坠毁,事故的主因也是飞机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下“着急”降落而撞上了机场附近的树丛。当时有消息称,卡钦斯基曾给飞机下达降落指令。

红眼航班是否更具风险

马航MH370并不是在恶劣天气下飞行的,为什么还会出现事故?这是不是跟“红眼航班”有关?马航MH370失联后,一篇关于“旅客乘机”建议的长微博引发热议。文章特别指出,“红眼航班”的安全性堪忧。

“飞行员在夜间工作时更容易困乏,人们会发现很多夜间飞机事故是由于飞行员缺乏警觉或者反应迟缓造成的。”德国航空事故数据评估中心的负责人瑞奇特(Richter·J)说。

2004年,美国两名飞行员在巴尔的摩开往丹佛的夜间航班上双双睡着。直到其中一人被空管人员疯狂的呼叫声吵醒,他们才发现飞机在接近机场时已经超速近一倍。

采访中,多名飞行员均承认了“机组夜间飞行时较为劳累,反应力和判断力不如白天”这一说法。亚洲航空新加坡籍的机长Tod经常飞夜航,因为白天生物钟调整很慢,白天睡觉时他总是不踏实。一次,家里有急事需要处理, 只睡了三个小时的他仍去值飞了夜班。“那次飞行状态真的不好, 好后怕!夜班后总让我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毕竟人不是机器。”

但航空公司可不是这么考虑。“与其让飞机停在停机坪,不如充分利用晚上再跑两个航班赚钱。”曹梓鑫说,这就是航空公司运营“红眼航班”的初衷。但出于安全考虑,如今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夜间航班的安排更合理了。

工作中,曹梓鑫常年往返于深圳和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在夜班时,机组成员往往晚上9点左右开始上班,11点飞机从深圳出发飞往东南亚某机场,飞行时间3小时左右。而到达目的地后,机组成员便可以休息了。飞机则由另一队机组成员开回深圳。

就算机组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夜间飞行仍旧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板。张川发现,夜间空管人员会变少,一般就是以值班形式存在。而从事航空管制的Ray表示,虽然机场救援是24小时待命的,但夜间航班一旦出现事故,调动其他社会力量的速度肯定不及白天。

挑选最好的机型?你想太多了

从北京到普吉岛,选乘中型客机波音737、空客A320,还是大型客机波音787、空客A380?

在手机APP上查询航班信息,要乘坐的是有16年机龄的老飞机,能保证安全吗?

屌丝准备穷游,全程购买廉价航空机票,是不是生死只能看命了?

以上这些问题,或许是很多人在准备乘坐飞机前内心中闪现的疑问。本着珍爱生命的原则,是否挑选一个最佳机型就能够保障人们的旅途安全呢?在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副总调查员米勒(David Miller)看来,这些旅客想太多了。

“人们普遍认为新飞机技术和设计更加先进,因此它的安全性能肯定更好。这也许只是种偏见。”在米勒看来,飞机的新旧更多时候不在于机型的新旧和机龄的长短,更在于飞机保养的好坏。只要保养得当,工作30多年的老型号飞机仍能安全飞行。

由于工作需要,曹梓鑫多次在国外搭乘飞机,看着那些经历20多年风雨仍旧内外保养如新的飞机,这位中国机长内心一次次由衷赞叹。“国内的新飞机,不好好保养,不出四五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他告诉记者。

中国的老龄飞机其实不多。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航空公司民用客机的平均机龄为5~6年。也有机龄较老的飞机,超过20年的飞机尚在工作。截至2012年底,机龄超过20年的47架飞机中有18架为客机。

但作为民航飞行员,他们更愿意驾驶经过数年运营测试的老机型。“所有飞机的安全都是摔出来的。737摔了很多,空客也摔了几架。”张川说,“787作为新机型革新了很多操作系统,但新系统需要时间去衡量其稳定性,比如早前787机型的电池系统就发现了问题。”

近些年开始投入运营的国产飞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与欧美成熟机型相比,国产机型似乎显得经验缺乏。

关于机型的重新认识还能打消人们另一种偏见:很多人认为廉价航空因为价格低廉因此安全性也随之缩水。对此,米勒予以否定。

廉价航空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低票价、少服务、机型单一”为主要特色。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煜对本刊记者解释,廉价航空的飞行员就开一种机型飞机,维修员就专门修一种飞机。一方面保养维护标准化,不容易出现差错,另外,遇到问题也能集中力量去解决。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长机型机组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中国机长
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酷睿i3轻便本价格普遍很低
轻薄本,高端机型依然首选XPS 13系列
MagicBook锐龙版和MateBook 13 i3款的“促销价”会经常出现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机长吃饭那些事儿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