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的绘画人生
2014-06-25钟翔
钟翔
记得十年前,在甘肃临夏的“你读书屋”初次见到马忠建时,他戴副黑边眼镜,中等身材,浓密的胡须,一头长发,眼中闪着坚毅执着的目光,颇有艺术家气质。递来的名片上,有长鬃飞扬、尾巴高翘的骏马,就知道马忠建主要画马。在当时的临夏地区,他并不为许多人所知,也没有多大影响。
时至2013年底,得知他来临夏举办个人画展,是百米长卷系列油画展,地点在州文化馆。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清早,天还不算太冷,几辆卡车缓缓驶进院子,卸下包装的油画作品。随从人员搬下画框,抬进一楼展室,一一打开,我们工作人员跟着忙碌起来,帮忙布展。
这次见到马忠建,跟以前没什么变化,单是经过时间的磨砺,沧桑了许多。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将其油画作品《马的系列》《古老的歌谣》《和平》等,一一挂在展室墙上。等全部挂完了,展室周围似有无数奔腾的骏马破墙而出,朝前奔来,给人以心灵震撼。这是临夏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画展。
马忠建,1958年生于甘肃临夏市。到读书年龄时,他随父母迁往省城兰州。马忠建自小就非常喜欢绘画,常在校内的学习园地、墙报上画插图,受到大家的夸赞。
当时,马忠建认识兰州大学的一位老师,经常借书给他,有绘画、文学方面的,如《芥子园画谱》《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家》《中国水墨画技法》《石头记》等。书读多了,眼界开阔了,绘画技艺提高了,马忠建的插图画陆续发表在《甘肃电影周报》《电影周刊》《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报刊。马忠建当时家庭困难,就把挣来的全部稿费如数交给了父母,补贴家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马忠建远远看到一位老师支起画架,仔细画着什么。到了跟前,马忠建发现是位年轻的画家,正拿支铅笔,对着远处的风景画着柳树、石头、小路什么的,看起来栩栩如生,异常逼真,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马忠建站在旁边,看了很长时间,一直不忍离去。直到这位老师画完了,才发现旁边站着一个小孩,就问叫什么名字、喜欢画画吗等问题。马忠建立马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还说喜欢画画,想拜他为师。就这样,这位画家成了他的第一位绘画老师。后来得知,这位老师姓席,在兰州商学院任职,业余喜欢绘画创作。
此后,在课余时间,马忠建跟席老师学画,先后研习中国水墨画技法,临摹赵孟頫、柳公权、黄子元碑帖,还有宋徽宗的瘦金体、林则徐的楷体。
中学课程虽多,绘画占用了马忠建大量学习时间,但对他的学业没有任何影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马忠建的父母看到儿子上课的同时,还挤时间画画,很是欣慰。
马忠建有个比他还大几岁的邻居,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说:“我的父母认识一位画家,叫常书鸿,两家交情很深,常有往来,要不我带你去见见他,看一下你的作品,指点指点。”就这样,他们两人一起去拜访常书鸿老师。
到了常书鸿老师家,常书鸿老师正在房间里画静物,有白兰瓜、葡萄、水果刀、插着花束的花瓶。等老师画完了,收起画笔,擦净调色板,接待了二人。经过介绍认识后,常书鸿就给他们讲绘画的原理,讲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还有形体结构、线条应用、块面表达等绘画知识。
此后,马忠建带着新画的习作,常去常老师家请教。通过一年多的素描训练,马忠建能画一般的宣传画,还有人物肖像。
中学时,马忠建的电影插图画《叶塞尼亚》(版画),共有六幅,发表在《中国电影报》上。马忠建收到样报和三十多元稿费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校园和家长之间迅速传开了。他们觉得,一名中学生能画出如此高水准的画作,且发表在国家的权威报纸上,有点儿不可思议,很是震惊。
高中毕业后,还没有恢复高考,马忠建回到家里,跟其他多数同学一样,找职业谋生。大约1972年,甘肃工艺美术厂领导得知马忠建绘画水平很高,小有名气,就破例招收他为工人,雕石膏像、画仕女图,还有作一些设计。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马忠建经过认真复习,终于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学习工艺美术专业。到了大学,马忠建更加勤奋,拜西北师大油画系主任娄付义先生为师,主攻油画创作。
娄付义先生身体有病,常喝中草药治疗。马忠建去娄老师家时,除了带上油画习作,还有娄老师常吃的中草药,以表示感谢。娄老师对他的作品一一指点,还拿自己的作品对比,说出优劣得失,并讲解创作中光的应用、调子的把握、形体结构的塑造,使他很受启发。
在大学里,马忠建不再考虑发表作品的事儿,只是潜心钻研,攻读诗书,虚心请教陈兴华、赖祖秀、唐一文诸位老师,创作油画。那时,老师看到上进的同学,愿意无偿去教,恨不得把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大学毕业后,马忠建辞去之前的工作去了广告公司,画油画广告,如汽车、电冰箱、电视机、汽车轮胎、电风扇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绘画水平。
后来,甘肃省举办两个多月的版画培训班,马忠建积极参加,悉心请教。他得到了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力群先生、甘肃省版画家协会主席的亲自指导,很受教益。
1983年,在娄付义老师的推荐下,马忠建离开了工作四五年的广告公司,去中央美院学习油画。美院里的老师知名度很高,如冯法祀先生、詹建俊先生、靳尚谊先生、侯一民先生、马常利先生等。马忠建像干旱的禾苗突然遇到春水一般,如饥似渴地吸收艺术养分,不断充实自己。
此后不久,美院里的老师觉得马忠建油画天赋很高,该去最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深造。就这样,时隔不久,马忠建被推荐到前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
马忠建小小年纪,去中央美院学习,算是出了远门。现在,又要离开中国,去遥远的前苏联大地,接受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马忠建更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马忠建来到前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跟其他学员一道,潜心钻研油画艺术。马克西莫夫曾任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是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马克西莫夫沿袭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的教学理念,重视写生。通过写生分析色彩和观察形体,强调油画本体技法,树立色彩对立统一关系。在素描中培养色彩感觉,不要抄袭对象,要分析对象。
训练班的老师,要求非常严格,画个石膏像也要三四周时间。学员们画了前苏联的风土人情,研究了人体结构特点,学习了解剖学、心理学、美学。马忠建深深感到,巴库诺夫的心理学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对自己的油画创作十分有益。
学员们常到广阔的野外,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观摩写生。静静的顿河、茂密的白桦林、缓缓前行的马车、弯曲的羊肠小道、潺潺流淌的小溪,像油画一般,不断激发着马忠建的创作热情。
训练班结束后,马忠建还常去前苏联向老师们请教,在野外写生。期间他创作的作品,主要有《静静的顿河》《红军来了》。前者表现男人们打仗去了,留下来的妇女们在河边的生活场景;后者是近卫军骑着高头大马,挥舞俄罗斯战刀的凯旋画面,十分神气。这两幅作品,都被当地俄国人收藏。
学成归国后,马忠建想,如何把欧洲的绘画艺术洋为中用,使其本土化,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很好地表现祖国的山川江河、风土人情。马忠建生在中国大西北,受到伊斯兰文明的熏陶,在其画笔下,不仅有广袤的祖国大地、滚滚奔流的黄河、无边无际的大漠、浓郁的西部风情,还有风格奇特的阿拉伯建筑,如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拱北等。
2000年,马忠建跟二十多名画友,乘着一辆灰色的大卡车,挤进狭长的车厢,颠颠晃晃,去遥远的太子山写生。太子山位于临夏东南部,山势高峻,由西向东倾斜,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隆起部分。到了那里,看到眼前矗立的一座大山,群峰耸列,河谷纵横,大山的脊梁犹如巨龙飞腾,延伸到苍茫云端之上,十分雄伟壮观。马忠建受到灵感触动,立刻拿起画笔,在短期内记下这撼人心魂的画面,后经挥毫泼彩,精心创作,创作出《大山的脊梁》这幅油画作品。
马忠建努力探索绘画艺术,注重吸收西方画派技法,力图融汇中西,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代表作《马的系列》,以棕黄色的泼墨,瞬间画出奔腾的骏马,气势浩大,场面恢宏,从不同视角展现了骏马的神韵,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气势,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正如马忠建所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是龙马精神,我画马正是体现出中国奋发有为,不断崛起的民族精神。”最终,《马的系列》由沙特阿拉伯王国舍姆拉里工业集团收藏。
马忠建经常去大漠、戈壁、草原、农舍进行写生,深入体验生活。2000年下半年,马忠建跟自己要好的多名画友,相约一起,开着破旧的大卡车,经过长途跋涉,日夜兼程,来到遥远的新疆哈密采风写生。他们到了中国回族历史上有名的先贤盖斯墓,那是一座古老朴素的穆斯林风格建筑,守墓的老人,年近八旬了,祖辈三代都在这里守墓。马忠建来了后,稍作休息,舀上院里清凉的井水,净身礼拜,然后拿出绘画工具,开始写生。马忠建血液里本有的民族情感,跟眼前的肃穆场景相互融为一起,情景交融,诞生了《心灵深处的呼唤》等不少佳作。
马忠建的作品采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功底深厚,技法独到,格调高雅,用笔大胆,色彩厚重,造型严谨,把西部的风土人情和雄宏景色结合起来,十分壮丽鲜活,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民族风情画系列》《古兰丹姆》《心灵深处的呼唤》《古老的歌谣》《月光下的歌声》《跨过山梁的羊群》《月是故乡明》《圣楼印象》《和平之声》《红色经典》等。
马忠建多部作品获奖:《月光交响曲》获国际优秀作品奖,《心声》获2003年中国书画大赛金奖,《千里马》获2003年情亲赞歌杯铜奖。
随着创作成就的不断提高,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马忠建的油画作品也开始到处展出。2006年,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2008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同年,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个人画展。2013年11月,马忠建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了百多幅油画作品,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与此同时,《大红袍》个人油画集,也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甘肃省油画界首开先例。中国油画院院长詹建俊赞叹说:“马忠建的画,非常有代表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加以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值得大家学习。”中国书法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说:“后生可畏。”
马忠建的作品,被国务院机关老干部中心、中央政法委、中央军委老干部俱乐部、紫光阁、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新闻社,以及马来西亚、突尼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收藏。马忠建的资料收入《当代中国书画家专辑》《中华功勋人物大典》《中华脊梁》《一代名家》《走向世界的艺术家》等多部典籍。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艺协会高级专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千里马”美术学校校长、兰州穆斯林文化教育促进会书画摄影学会会长,系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马忠建也不甘落后,一直在苦苦摸索。谈起下一个目标,马忠建自信地说:“要结合甘肃打造文化大省、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需要,沿着喀什噶尔、哈密、敦煌、嘉峪关、武威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申遗点,创作千米油画长卷,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幅画卷象征着飞腾的巨龙,体现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挥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对于未来的油画创作,马忠建充满信心。他说:“多年以来,中国穆斯林画家,一直独自摸索,零散发展,没有形成穆斯林书画流派,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更大的社会影响。目前,回族画家们经过多年交流,相互融合,艺术风格日趋成熟,在地理环境、文化积淀、艺术追求、民族情感、宗教信仰等方面,已经具备回族画派研究院成立的条件。我会积极努力,在我的家乡甘肃临夏市,尽早成立回族画派研究院,团结中国最优秀的回族画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艺术事业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