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辉映

2014-06-24简宽

新青年 2014年6期
关键词:塑像墙角导游

简宽

·1·

在江南,去过一座小镇,位置偏僻,属于沿海的边角地带。

小镇处于三面环山的坳地处,另一面是与外界相连的大路,所有居民、车辆、游人,都从那条道路出入,街道两旁种满四季常青的榕树,矮小但生机活力。

小镇房屋最高不超过五层,所有低矮楼房的墙壁,颜色皆以暗红小砖建造。白色高高屋檐如同燕尾翘立,琉璃瓦片盖得错落有致,但已被风霜侵蚀得乌黑发亮。最为显得古香的窗棂,是传统的木质结构,但它的边框大多是圆形的,没有窗雕,木条干脆利落。它们像房子的眼睛,目视所有前来的旅人和游客。

导游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人文底蕴浓厚,建筑风格皆是延续早前的传统模式,红色调,矮小,圆窗,屋脊,是小镇楼房的大致基调。

在路过两边皆是暗红色高高围墙的小巷,墙角杂草繁多,草丛深深。看到了一群孩子,正从对面追逐而来,书包在他们的身后一起一落,他们在巷角的屋檐下停下,围蹲在墙角,笑声爽朗。他们在看墙角的蜗牛爬行,许多蜗牛出现在墙角不太旺盛的草丛里,长长的触角在他们的触及下,迅速缩了回去,他们还挖了墙角刚刚疯长的草菇。导游说,那是下汤或烹煮的好东西,清甜可口,每一阵暴雨过后,它们就长出来,当地人会采摘回来,做成当地小吃,卖给游人品尝。

·2·

刚刚下过暴雨,小巷青苔幽幽的石板路,潮湿但不滑步,疏松处蓄满雨水,倒影着屋影、人影、树影,如同水墨画作,偶尔会有猫咪或小狗从身边经过,不疾不徐。导游领我们到巷尾的小镇中学,参观当地有名的名人塑像馆,位置在学校内,学校也是传统的白檐红墙建筑,一座类似传统的古老遗址,但保留并维护的极好,木质柱子、屋梁、门面、栏杆、门槛完好无损。走过偌大操场,校长带我们向校园西廊走去。

他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表达流畅。走进西廊,一眼见到是一条长长的玻璃馆,里面全是塑像,或站或俯或仰或坐,或双人对弈,或独自挥毫,或灯下阅读,或捋弄胡须,姿态各异。各个长衣飘飘,形神皆备,惟妙惟肖。

西廊前端,是塑像馆梗概,主标题是:辉映。

接着从左往右,共三十八位,所有的,皆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都是当地的,或在当地留下足迹的,载入史册的人,始于唐时,终于清末。例如欧阳詹、曾公亮、真德秀、朱熹、蒲寿庚、偰玉立,诸如此类的史上影像深远的人,清风两袖,高风亮节,每尊塑像,旁边立着牌子,是各自简介。

譬如:朱熹,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眼睛上下端然,对照他们的生平,一尊一尊地,细致小心,生怕一马虎就失去了彼此之间的所有关联。

雨后阳光由圆窗斜照进来,落在廊板上,玻璃上,透过玻璃,映射在每一个塑像身上,熠熠闪光。

·3·

西廊玻璃馆,又称西厢名人,是当地名胜,凡到此处游览的人,皆会到此走走看看,这些都是来于导游的介绍。

暮色清凉,日光退隐,端然每一座塑像,从左到右,能够看到的馆内的面貌及神态逐渐模糊,直至脚跟碰到一条门槛,才发觉已到末端门头。抬头时,发觉内心变得洁净、清鲜,心灵仿佛经过了一场无声的浸礼。

校长走在前端,打开灯光,说,学校下班了,后门已关闭,我们得回头从前门出去。于是,又绕了回去,顺便取出摄像机,拍下了几张,聚光灯与灯光的颜色相互的转换,仿佛带着整个宇宙的秘密,他们的神情、姿态,羽扇纶巾以及雄姿英发,瞬间成为了数码。

走出前门,有人问校长,为何把这个纪念馆设置在学校。

他言简意赅:辉映。然后自豪地说,是镇上的人合力建立的,这是镇里唯一一所中学,辉映,是每个家长的期许。

重返窄长巷子,小心打开相机,幻灯片式的浏览,内心突然变得慎重无比。人若被某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所映衬,就会保留小心翼翼随时反视和检索的态度。

一个获得历史的小镇,如同一个经历过重重世事的老人,自有一种端庄与郑重,百折不挠的气质。它是人内心巨大的精神故园,是一代人的根基,思想的源头。

猜你喜欢

塑像墙角导游
墙角缝缝擦干净
寻找火星导游
墙角的梅花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礁堡·塑像
墙角数枝梅
墙角数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