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生活经验调查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4-06-24武强

地理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教学

武强

生活是地理学之源,生活经验被喻为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地理课程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地理教学,不仅能使他们较易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更好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知,而且能够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真正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本研究以我校高一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与个别访谈获取信息,得出一些结论,以期对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一、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中涉及的几个概念界定如下:地理生活经验,指以日常生活为寓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与地理学相关的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地理生活经验是生活的经历,是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具有主体性、主观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经验拥有率指对某一调查问题有所经历或认识的样本数量在总样本中的比重,其数值大小能反映出样本在某一生活方面拥有经验程度的高低。

二、现状调查和统计结果分析

1.调查样本的状况

生活经验拥有率及其特点受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为了更全面、准确而均衡地了解现在学生所拥有的地理生活经验状况,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对被抽取的147位高一学生的性别和来自农村或城市两大主要影响生活经验的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4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可知,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男生69位,占47.6%,女生76位,占52.4%;有城市学生102位,占70.3%,农村学生43位,占29.7%,样本具体状况见图1。

2.调查问题的设计

为使本调查结论能更好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笔者根据高中地理学科内容从地球运动、气候等自然地理和人口、工农业等人文地理角度精心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5个问题。依据生活经验的含义,问题着重调查学生是否拥有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历体验或认识,而非是否已经拥有正确的地理知识见表1。

3.统计结果与分析

笔者从性别、农村与城市、总计等三个类别分别对145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学生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的特点:总体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较低。15个调查问题中学生有9个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不足50%。个体上男生与女生、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也明显不同。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中,男生有10个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高于女生,尤其是在思维性较强的生活经验方面有明显优势。农村学生在自然环境变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城市学生,而城市学生在工商业、交通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农村学生。经验构成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学生与自然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偏低,大多在30%左右,而与人文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略高,特别是在他们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生活经验拥有率都在80%以上。

三、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特点成因简析

学生获得地理生活经验,主要是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和在生产劳动的参与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方式获取。一般来说,与自然环境接触和参与生产劳动时间越多,地理生活经验就越丰富。现在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缺乏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投入到自然和生产劳动中的时间太少。这首先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将大量课余时间用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其次是因为网络和电脑游戏的吸引,导致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而不让他们参加劳动活动的缘故。个体差异上,与女生相比,男生一般兴趣更广泛,更喜欢探索在自然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自然和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多,而城市学生对工商业和交通等更加熟悉,这种男女生兴趣和思维特点的不同,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则是导致他们地理生活经验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现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构成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例如,旅游现在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学生拥有关于旅游的生活经验就较以往的学生更为丰富。

四、调查结果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情选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用于诱发学生学习地理动机、突破教学难点、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生活经验案例必须为学生所熟悉。如果学生对教师选择的生活经验案例感到陌生,反而会增加其困惑,为教学增添负担。笔者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想通过学生描述当地水稻和小麦播种与收获的月份讲解“气候条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连续提问几位学生却都无法准确说出两种农作物生长季节,结果不得不调整教学思路。因此,鉴于现在学生学习地理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和构成状况的变化,教师在选择生活经验案例时不能想当然或自以为是,而应注重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以保证学生对教师所选案例的熟悉度。

2.多种途径补经验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事先开展针对性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生活直接经验,从而解决他们相关经验缺乏的问题。如学习“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前,可指导学生对当地聚落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等进行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聚落分布与河流的关系,从而为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打下经验基础。也可通过制作地理实验,使学生的某个生活经验更加清晰和完整,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原理。如学习“洋流”时,可这样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一个盛有大半水的小玻璃缸,让学生用吸管从中间吹动水面,同时观察表层水体的流动状况,然后让他们去探究洋流环流的形成原因。经过实验,学生容易了解水体的特点和风海流、补偿流的成因。当然,也可增强学生间生活经验的交流和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功能。如讲“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播放当地传统民居、饮食、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和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endprint

生活是地理学之源,生活经验被喻为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地理课程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地理教学,不仅能使他们较易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更好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知,而且能够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真正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本研究以我校高一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与个别访谈获取信息,得出一些结论,以期对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一、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中涉及的几个概念界定如下:地理生活经验,指以日常生活为寓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与地理学相关的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地理生活经验是生活的经历,是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具有主体性、主观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经验拥有率指对某一调查问题有所经历或认识的样本数量在总样本中的比重,其数值大小能反映出样本在某一生活方面拥有经验程度的高低。

二、现状调查和统计结果分析

1.调查样本的状况

生活经验拥有率及其特点受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为了更全面、准确而均衡地了解现在学生所拥有的地理生活经验状况,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对被抽取的147位高一学生的性别和来自农村或城市两大主要影响生活经验的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4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可知,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男生69位,占47.6%,女生76位,占52.4%;有城市学生102位,占70.3%,农村学生43位,占29.7%,样本具体状况见图1。

2.调查问题的设计

为使本调查结论能更好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笔者根据高中地理学科内容从地球运动、气候等自然地理和人口、工农业等人文地理角度精心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5个问题。依据生活经验的含义,问题着重调查学生是否拥有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历体验或认识,而非是否已经拥有正确的地理知识见表1。

3.统计结果与分析

笔者从性别、农村与城市、总计等三个类别分别对145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学生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的特点:总体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较低。15个调查问题中学生有9个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不足50%。个体上男生与女生、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也明显不同。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中,男生有10个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高于女生,尤其是在思维性较强的生活经验方面有明显优势。农村学生在自然环境变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城市学生,而城市学生在工商业、交通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农村学生。经验构成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学生与自然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偏低,大多在30%左右,而与人文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略高,特别是在他们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生活经验拥有率都在80%以上。

三、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特点成因简析

学生获得地理生活经验,主要是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和在生产劳动的参与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方式获取。一般来说,与自然环境接触和参与生产劳动时间越多,地理生活经验就越丰富。现在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缺乏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投入到自然和生产劳动中的时间太少。这首先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将大量课余时间用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其次是因为网络和电脑游戏的吸引,导致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而不让他们参加劳动活动的缘故。个体差异上,与女生相比,男生一般兴趣更广泛,更喜欢探索在自然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自然和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多,而城市学生对工商业和交通等更加熟悉,这种男女生兴趣和思维特点的不同,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则是导致他们地理生活经验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现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构成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例如,旅游现在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学生拥有关于旅游的生活经验就较以往的学生更为丰富。

四、调查结果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情选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用于诱发学生学习地理动机、突破教学难点、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生活经验案例必须为学生所熟悉。如果学生对教师选择的生活经验案例感到陌生,反而会增加其困惑,为教学增添负担。笔者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想通过学生描述当地水稻和小麦播种与收获的月份讲解“气候条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连续提问几位学生却都无法准确说出两种农作物生长季节,结果不得不调整教学思路。因此,鉴于现在学生学习地理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和构成状况的变化,教师在选择生活经验案例时不能想当然或自以为是,而应注重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以保证学生对教师所选案例的熟悉度。

2.多种途径补经验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事先开展针对性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生活直接经验,从而解决他们相关经验缺乏的问题。如学习“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前,可指导学生对当地聚落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等进行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聚落分布与河流的关系,从而为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打下经验基础。也可通过制作地理实验,使学生的某个生活经验更加清晰和完整,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原理。如学习“洋流”时,可这样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一个盛有大半水的小玻璃缸,让学生用吸管从中间吹动水面,同时观察表层水体的流动状况,然后让他们去探究洋流环流的形成原因。经过实验,学生容易了解水体的特点和风海流、补偿流的成因。当然,也可增强学生间生活经验的交流和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功能。如讲“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播放当地传统民居、饮食、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和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endprint

生活是地理学之源,生活经验被喻为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地理课程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地理教学,不仅能使他们较易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更好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知,而且能够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真正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本研究以我校高一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与个别访谈获取信息,得出一些结论,以期对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一、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中涉及的几个概念界定如下:地理生活经验,指以日常生活为寓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与地理学相关的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地理生活经验是生活的经历,是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具有主体性、主观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经验拥有率指对某一调查问题有所经历或认识的样本数量在总样本中的比重,其数值大小能反映出样本在某一生活方面拥有经验程度的高低。

二、现状调查和统计结果分析

1.调查样本的状况

生活经验拥有率及其特点受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为了更全面、准确而均衡地了解现在学生所拥有的地理生活经验状况,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对被抽取的147位高一学生的性别和来自农村或城市两大主要影响生活经验的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4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可知,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男生69位,占47.6%,女生76位,占52.4%;有城市学生102位,占70.3%,农村学生43位,占29.7%,样本具体状况见图1。

2.调查问题的设计

为使本调查结论能更好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笔者根据高中地理学科内容从地球运动、气候等自然地理和人口、工农业等人文地理角度精心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5个问题。依据生活经验的含义,问题着重调查学生是否拥有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历体验或认识,而非是否已经拥有正确的地理知识见表1。

3.统计结果与分析

笔者从性别、农村与城市、总计等三个类别分别对145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学生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的特点:总体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较低。15个调查问题中学生有9个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不足50%。个体上男生与女生、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也明显不同。与15个问题相关的地理生活经验中,男生有10个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高于女生,尤其是在思维性较强的生活经验方面有明显优势。农村学生在自然环境变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城市学生,而城市学生在工商业、交通等方面的经验拥有率高于农村学生。经验构成上,学生地理生活经验拥有率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学生与自然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偏低,大多在30%左右,而与人文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拥有率略高,特别是在他们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生活经验拥有率都在80%以上。

三、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特点成因简析

学生获得地理生活经验,主要是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和在生产劳动的参与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方式获取。一般来说,与自然环境接触和参与生产劳动时间越多,地理生活经验就越丰富。现在学生地理生活经验缺乏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投入到自然和生产劳动中的时间太少。这首先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将大量课余时间用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其次是因为网络和电脑游戏的吸引,导致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而不让他们参加劳动活动的缘故。个体差异上,与女生相比,男生一般兴趣更广泛,更喜欢探索在自然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自然和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多,而城市学生对工商业和交通等更加熟悉,这种男女生兴趣和思维特点的不同,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则是导致他们地理生活经验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现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构成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例如,旅游现在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学生拥有关于旅游的生活经验就较以往的学生更为丰富。

四、调查结果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情选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用于诱发学生学习地理动机、突破教学难点、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生活经验案例必须为学生所熟悉。如果学生对教师选择的生活经验案例感到陌生,反而会增加其困惑,为教学增添负担。笔者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想通过学生描述当地水稻和小麦播种与收获的月份讲解“气候条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连续提问几位学生却都无法准确说出两种农作物生长季节,结果不得不调整教学思路。因此,鉴于现在学生学习地理的生活经验拥有率和构成状况的变化,教师在选择生活经验案例时不能想当然或自以为是,而应注重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以保证学生对教师所选案例的熟悉度。

2.多种途径补经验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事先开展针对性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生活直接经验,从而解决他们相关经验缺乏的问题。如学习“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前,可指导学生对当地聚落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等进行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聚落分布与河流的关系,从而为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打下经验基础。也可通过制作地理实验,使学生的某个生活经验更加清晰和完整,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原理。如学习“洋流”时,可这样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一个盛有大半水的小玻璃缸,让学生用吸管从中间吹动水面,同时观察表层水体的流动状况,然后让他们去探究洋流环流的形成原因。经过实验,学生容易了解水体的特点和风海流、补偿流的成因。当然,也可增强学生间生活经验的交流和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功能。如讲“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播放当地传统民居、饮食、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和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教学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