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地地区”教学解读(人教版)

2014-06-24戴世根

地理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两极极地企鹅

戴世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初步学会根据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辨别方向。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临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及目前我国四个极地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基本识图能力。通过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读图析图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保护极地地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属于世界地理部分。该内容独立成为一章,这是因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1)培养读图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会看懂地形图、板块图、气候图、景观图等。学习七年级下册内容时,学生接触到很多区域图。但有一类图,学生几乎没有学过,那就是方位投影图。方位投影是让一个平面与地球仪相切或相割,以这个平面作为投影面,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形成投影网。其特点为:经线为放射直线,纬线为同心圆。教材图10.1和图10.2分别为南北极方位投影图。这类地图较难理解,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读图,以南极方位投影图为例,通过一步步深入提问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图的中心点是哪儿?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延伸的一系列直线是纬线还是经线?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纬线还是经线?图中如何确定方向?请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再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探究北极方位投影图。在教学中紧抓地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不仅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跃、民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新知识的习得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中,能使新知识的获得更加顺利和有效。讲南极固体淡水资源时,教师可呈现中东地形图,启发学生讨论:南极众多的冰山是否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如果可行,怎么运输?怎么解决运输途中冰山的融化?讲南极丰富的煤炭资源时,可运用大陆漂移说,启发学生探究: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却发现有煤,煤是怎么形成的?煤是怎么到南极的?通过小组讨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频率,逐渐形成迁移能力。在掌握当前知识的同时,使先前所获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3)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贯穿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讲极地地区环境保护时,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及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和“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再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名义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还可让学生进一步探讨,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考队员精心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是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些巧妙设计的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能从自身小事做起,自觉维护身边的自然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三、教学方法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多个地理区域,开始有一些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初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学习热情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将本节内容作为探究素材,从而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组合作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结合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自愿组合为主、适当分层组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等自选合作伙伴,笔者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组合,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小组合作实例1】独特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极地行”环节,分组设计如下问题:①在地球上有没有所有经线同时经过的大洲和大洋?读教材图10.1和图10.2合作寻找答案。②去极地地区之前人们要做好哪些着装上的准备?自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图10.5合作探寻答案。③两地地区分别有哪些壮美的景观?④两极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有动物?⑤两极地区是否都有人长期居住?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找两极地区的位置,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实例2】科学考察宝地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探险行”环节,分组设计如下问题:①假设现在真有机会随着科学家到极地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②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又是什么目的?③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有什么能吸引他们?④北极又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大量图片及资料展示,让学生明确极地地区是巨大的资源储备库,激发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兴趣,关注两极科考的意义和价值,体会科考工作的艰辛。endprint

【小组合作实例3】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的呼吁”环节。人们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和个人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做着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的行径。据此,可分组设计讨论:①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②对于国家来说,应该怎么做?③对于个人而言,有哪些能做的环保行为?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如何让大家都重视起来?可以在学生讨论之后,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向全校师生做一次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表演体会情境教学法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充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表演。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角色表演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快乐之事。教师再及时引导,给予赞扬和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演情境实例1】独特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扮演南极地区的企鹅,向大家展示企鹅的种类及各自生活习性。南极地区有七种企鹅,分别是: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企鹅。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的学生自荐、推荐相结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角色需要,选择合适的学生表演。其中,帝企鹅、王企鹅选择高瘦的男生,阿德利企鹅选择中性穿着的女生,金图企鹅由穿着时髦的学生扮演,帽带企鹅选择高大威武的男生,喜石企鹅选择小巧袖珍的学生,而浮华企鹅就由班上面色红润的学生扮演。由于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对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将学生对于企鹅这种可爱动物的兴趣转移到整个南极地区来,为后面介绍南极资源宝库埋下伏笔。

【表演情境实例2】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模拟极地地区野生动物被滥捕滥杀的场景,向大家展示极地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生中选择,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分别模拟南极地区的鲸,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遭到人们滥杀的场景。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两极地区动物有如此遭遇,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些深埋在地下的自然资源会怎样?资源被肆意开发后,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充分讨论,学生开始关注极地地区尤其北极地区的环境压力,知道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极极地企鹅
可怕的极地雪融
动物“萌主”在两极
小企鹅的成长
在极地盖房子
关于电容器中U不变还是Q不变的判断
关于电容器中U不变还是Q不变的判断
国产剧两极:青春励志剧口碑最好,老戏骨更受欢迎
极地之星
小企鹅
They Loved It!企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