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奉化楼塌事件中反思什么
2014-06-24罗时
罗时
2014年4月4日上午8时45分,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29幢居民住宅楼西侧发生坍塌。这起事故造成1死6伤。最后被救出的是被埋压约9小时的21岁女大学生沈黛璐,清明放假回家看望外婆的她,因双下肢挤压综合征伤势严重,医生为她进行了左下肢截肢手术;而她的外婆却在事故中不幸身亡。此次奉化塌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引发各主要媒体的热议。
是谁造出豆腐渣“样板工程”
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这座奉化塌楼于1994年7月竣工,砖混结构,寿命才19年。塌楼东西走向共5层,3个单元,另有一层地下车库。倒塌的是西侧的一个半单元,15户人家,连楼梯都全部坍塌了。
4月8日,人民网的《25?30年的建筑寿命让天价房情何以堪?》一文指出,201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各地建筑工地悬挂的司空见惯的标语,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但现实中却不断发生二三十年内的新建筑要么成了危房,要么轰然垮塌,当今的建筑业实在堪忧。
更令人惊异的是,宁波市住建委官网显示,此次塌楼2005年曾获得宁波市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 “甬江杯”。评选由宁波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评选对象为该市已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备案或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的工程。“每年评审一次,获奖的工程应达到省市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次塌楼事件彻底暴露了一些“样板工程”的假面具。当初是谁评选的,有无利益输送?与事发29幢“同一地块、同一时间、由同一开发商”建起来的居敬路35幢,从五楼开始往下裂了一道缝,可以伸进两根手指。一个小区,有如此多危楼,这是谁之过?
据4月11日《京华时报》揭露,29幢的开发商奉化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经营状态目前是“吊销未注销”。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投资人经过多次变更后,最终分化为奉化市大桥镇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奉化市经济发展公司、奉化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等三个法人股东。其中大桥镇城建综合开发公司为集体企业,1999年成立,目前已注销。但是据调查,无论是5年前坍塌的西溪路5幢,还是刚刚坍塌的居敬小区29幢,背后都有这家公司的身影,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名为竺威谷。
许多网友就奉化塌楼事件评论认为,近年来,我国的一批“80后”“90后”建筑正在进入“安全质量报复周期”,花了一辈子的钱买个楼房住,结果20年就倒了,甚至命还没了。在科技发展已经“深入太空”的今天,我们的建筑寿命为什么会滑坡到如此程度呢?这是政府要数字、官员要业绩、商人要利润的所谓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后果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通过弄虚作假,造出了一批类似奉化塌楼的豆腐渣“样板工程”。
质量安全责任由谁把关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吴必虎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1+1》的采访中认为,根据住建部的JGJ 125-99(200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奉化塌楼应该算D级,这是很严重的质量问题。房子的质量安全要把住五关:首先是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关,也就是地基牢固性。第二是设计质量关,也就是建房的安全性。第三是施工关,也就是施工质量和建材质量。第四是监理关,也就是监理的严格性。第五是验收关,也就是验收是否达标。
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房屋的寿命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二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这也会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三是建筑寿命长短还取决于住户,即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吴正群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政府监督不能缺位,业主作为楼宇的产权人也要对建筑负起保养、维修之责。专家建议,施行强制验楼刻不容缓,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强制验楼计划”。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陈旭伟说,再难也要逐步建立档案,不仅是建立建设成果的档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档案。“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
严肃追责重典治本
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事发楼的很多住户房子2013年10月就发现墙角有裂缝,后来越来越大。住户多次找政府反映,结果都不了了之。4月3日危房检测机构检测后,还说房子再住几年没问题。就在4日早上,还有人给当地电视台打电话反映,结果没多久楼就塌了。楼塌前,如果职能部门早就行动,何至于此?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17日就作出鉴定,将该幢房屋评定为C级,而且建议尽快加固该房屋。但快3个月过去了,直到大楼坍塌,当地政府仍不加固,为何如此?
奉化塌楼事件中不可能没有“责任人”, 只有严肃责任追究,才能对楼房建造方和有关监管部门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从奉化塌楼的缩影中,三方责任缺失显而易见:监管不到位,安全排查流于形式,导致上次楼盘坍塌后重复问题再现;资格审查不严谨,任用有过“塌楼”前科的开发商投资人;开发商存在问题,公司的合法经营性值得怀疑。深度追究,楼盘的质量问题固然必须调查,楼盘的开发过程中的监管与惩处问题更需要深刻反思。
4月8日人民网报道,据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消息,奉化塌楼事件原因追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奉化公安机关已对3名嫌疑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其中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1人。奉化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倒楼事件责任追查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全面、客观、公正、迅速地查明原因,对责任者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针对房屋开发建设中的工程发包、勘测、设计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和工程验收等主要环节以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成立了由纪委(监察局)、公安、检察院、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和专案组。
据4月11日《京华时报》报道,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制度缺失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那个年代,制度的缺失,包括项目的审批制度、工程监理制度、验收制度、质量的整个控制系统,我们都应该反省。”奉化塌楼事件反映出的本质是,现在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但设计施工单位和主管部门并不一定严格执行了制度,导致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编辑 边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