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安全产品开发接地气”

2014-06-24赵原

劳动保护 2014年5期
关键词:危险源生产工作

赵原

见到方来华的时候,他刚刚从外地调研回来,风尘仆仆,眉宇间流露出一丝疲惫。但刚一聊起研发的项目,他就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一个平板电脑似的安监执法移动终端,向记者展示起来:“别小看这个移动终端,里面包含了各行各业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助手,还可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辨识,计算防火间距,查询危化品信息等,功能非常强大,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安全生产专家库!”

方来华,1977年出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以下简称“安科院”)高级工程师,现担任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铝业公司、中钢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科创”)研发部经理。

2006年,刚刚于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的方来华,在工作上面临着很多选择。当时,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安科院正在招贤纳士,组建一批致力于重大危险源监控研究的专家队伍。方来华在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的液化天然气安全监控系统,正是当时安全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于是,当时的安科院副院长、现任安科院院长吴宗之亲自打去电话,邀请他加入到安科院的科研队伍中来。经过和吴院长的详谈,方来华感觉到安全生产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具有长远的意义和发展前景的科研领域,“也是一项积德行善、为民造福的事业”,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这一领域中将大有可为。就这样,方来华来到了安科院,一头扎入了安全生产的科研事业。

脚踏实地

真正深入到这一领域中,方来华才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横断学科”。“要把安全做好,就必须了解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对象的工作原理,并且将最新的方法与理论相结合。”他深感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中的需要。因此,方来华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并且把平时接触到的各类工作都当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006年,为完成油气集输和油田场站危险源(污染源)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开发等工程项目,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方来华在吉林和江苏施工现场连续奋战数月。为了亲身体验怎么做好防爆工作、如何注意用电安全,他亲自动手挖电缆、开电钻。正是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使方来华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有了深刻理解。

作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组专家,方来华先后参与了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评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项安全法规标准的编制。为了做好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他翻阅了大量文件,对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刻苦的学习钻研,从宏观上对安全生产整体规划有了把握。

工作多面手

方来华除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外,还担任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主要审稿人、第四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顾问等职务,他还是青岛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安全评价师、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员……如此繁多的工作充实了他的生活,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丰富的阅历与实践经验。

多年来,方来华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获得奖项。他的科研水平与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与好评,于2009年荣获了安科院首届“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2012年,安科院成立了中安科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产品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以此打造一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安全产业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由于方来华拥有极其丰富的基层调研经历,以及“多面手”的工作能力,被委派到这一全新的机构担任研发负责人。之所以将这一重任交给他,安科院副院长魏利军说:“方来华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在安科院的这些年,他经过了多种工作岗位的锻炼,并且常常身兼数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他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将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非常善于将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把工作交给他,我们很放心。”

来到中安科创后,从科研到产品开发,方来华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思考角度上的转变。“原来做科研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单纯,只要做出成果就行了,而现在做产品则要综合性地考虑,要有服务意识。”不但要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市场的前景,还要了解成本和销售情况,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也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改进。“安全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实用为基础的学科,安全产品的开发更要接地气。简单来说,就是要把理论拿出来放到企业和监管部门中去使用。”

为了把产品做得“更接地气”,能够不断满足用户的发展需要,方来华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他为了采集到更广泛和准确的信息,常常辗转于各个省市进行调研,一走就是几个月。他和不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管理者,乃至一线工人直接进行交流,把他们的意见融入产品研发,力求完善安全产品。

为了早日让产品面世,他常常夜以继日,睡在办公室里。“现在,我的角色时刻都在转换,上午还在和安监部门的领导探讨总体规划的宏观问题,下午就要和研发部的同事们讨论系统编程的细节问题,明天又要到基层去调研,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得跟着迅速地切换。”方来华笑谈。

打造安全“云服务”平台

2009年,方来华曾受安科院委派分别赴日本和欧洲进行了研修考察。在这些处于后工业时代国家中的学习交流经历,让他感受很深。“第一个感触就是,在这些国家,如在日本,企业的每位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没有人愿意冒安全和健康的风险工作,他们更懂得保护自己,真正是‘我要安全。”

考察带来的另一个感触,是欧洲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专业服务机构非常发达,拥有大批的科研机构,以及安全软硬件装备的开发公司,比如挪威船级社、德国皮尔兹公司等。这些机构的蓬勃发展使得欧洲的安全产业十分发达。“仅以安全仪表系统为例,目前国内的安全仪表系统被美国、欧洲的公司垄断。因为安全理念和技术非常高,国内还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因此价格也贵,是附加值非常高的产品。这样的高科技安全产品研发费用高、应用领域窄,但是一旦开发出来以后全球都能够受益,意义重大。”相比之下,中国从事安全产品开发的公司还寥寥无几。看到差距,方来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安全产品的科研领域上更加努力,加快我国安全产业升级的步伐。

2012年安科院成立的中安科创,为他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他带领着研发团队,在短短2年内,就研发出安监移动执法终端设备、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终端与系统、防爆照相机等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开发了10余项智能终端安全生产应用(APP),为打造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奠定坚实基础,开发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多个安全系统。

谈到下一步工作计划,方来华表示,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领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即:一方面各地方、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程度各异,各自为政,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另外一方面,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往都由一些分散的IT企业承接,对安全理解不深,存在研发滞后、跟不上发展形势的现象。方来华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就是希望打破这个瓶颈,力求在不久的将来打造一个安全‘云服务平台,将各类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应用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由权威、专业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和团队进行持续开发、实时维护更新,满足全国安全生产领域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消除安全‘信息孤岛。”

实习编辑 赵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险源生产工作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