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为什么要打仗

2014-06-24SteveTaylor

文苑·感悟 2014年11期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动威廉

Steve Taylor

第一次世界大战距今已经100年了,整个世界似乎仍然充满了冲突。现在反省人类为何不能停止战争正合时宜。

大多数情况下,战争是由政府发动的,而不是由人民发动的。它们大多数是资源和土地纠纷的结果,或是某个政府希望增加其影响力和权力。

大英帝国于1914年8月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批民众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庆祝。这种庆祝模式传遍了整个欧洲。在描述德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反应时,历史学家艾伦·布洛克写道:“一种空前的民族团结感,一种崇高的爱国感,这种感受凡经历过该场合的人都终身难忘。”

早年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提出,战争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因为其积极的心理效应。它在面对集体威胁时创建了一种团结感,将人民绑在一起——不仅是参加战斗的军队,而是整个社会。它带来了一种凝聚感,让人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并激励每个公民(不仅仅是士兵)做到勇敢无私。它提供了意义和目的,超越了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战争还能让通常沉睡于平凡生活中的更高尚的个人品质(比如勇气和自我牺牲等)得以展现出来。

这似乎等同于暗示,人类之所以要打仗,是因为我们喜欢这样做。

威廉·詹姆斯的观点是,人类需要找到能够提供相同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但不涉及相同破坏的活动,即他所指的“战争道德等同物”。换言之,我们得找到替代活动,给我们以那种活着的感受、归属感和目的感。

在稳定、和平、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等,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所以有很多方式可以满足这些需要——通过体育运动、职业发展、娱乐和兴趣爱好等。但是,在生活艰难的国家,如巴勒斯坦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要满足那些冲动就会更难一些。战争可以作为最小的共同点提供一种表面的心理积极性,用詹姆斯的话来说,就是企图用凝聚感和目的感活在一个“权力的更高平面”。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且如果有一个明显的敌人或压迫者在引导他们前行,那么,战争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摘自《青年参考》2014年8月14日

猜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动威廉
破耳兔
战鹰听令!发动对地攻击
停战一百年之后,美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普遍记忆仍离不开史努比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一粒沙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威廉·福克纳的《熊》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不计成本等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西班牙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