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林静是故乡
2014-06-24丛林
逢大休班的日子,独自过桥到津市后街车站搭客车回家。汽车一路驰往乡下,在黄土公路上扬起漫天尘埃,呛人口鼻。我安静地望着窗外,看着路旁的行道树上落满了黄尘,觉得它们无法呼吸,担心它们随时都会窒息死去。我不太明白,童年时期眼中无比美丽的乡村,为何如今总会蒙上一层别样的色彩。成长似乎总是苦涩的,生命初生时的那种生机与纯稚已经一去不能复返了。
不知是因为自己长大了,还是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的缘故,总觉得乡下冷清了许多。
自从广东东莞一家鞋厂招收女工的海报贴到了镇百货商店的白粉墙上,找不到出路的农村青年便如同久涸的鱼忽然逢到了堤坝上的一个缺口,终于获得了一条生路。他们自这个缺口潮水一样涌入沿海的各个工厂。这些自小吃惯了苦的农村青年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工厂食堂的饭,住工厂的宿舍,每月三五百块钱的工资尽量省下来寄回给家里。他们干得很开心。他们不敢计较工作时间长不长,累不累。
家里的父母们忽然变得有钱了。他们捏着汇款单站在镇邮电局的门口,满是皱纹的脸笑得如同秋天的菊花。他们手上从来没有过这么活泛的钱,有了这些钱,家里的老幺就可以念完高中了,考不上大学也还可以念一念社会上突然兴起的各类自费的职业中专。还没有修红砖屋的家庭这时候也满怀希望,期待再收到几笔汇款,就可以破土动工了。这些父母们彼此见了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饭没”,而是“你家丫头今年回来过年不?”
这些勤劳质朴的父母们不会想到,共和国成立后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之时,国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正是他们那一辈的农民流尽血汗才充实了国家的粮仓,繁荣了农村经济。而在城市经济即将腾飞之时,又是他们的子女龟背一样日夜伏在流水线上,做了城市繁荣的奠基石。他们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人,却过着最穷苦的生活。我常常会想,是哪一双无形的手在操纵着这一切,压榨着他们的血泪同汗水?有可以改变的余地吗?有可以抱怨的理由吗?似乎没有。
【选自丛林著《水流林静是故乡》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社版】
插图/弥合裂缝/万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