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拜菩萨
2014-06-24李松蔚
李松蔚
国人对菩萨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敬他,怕他,全心全意地保护他,如果有人敢说大不敬的话,那是要拔舌下地狱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贿赂他,利用他,把他当成一个交易对象:我供着您,您得帮我搞点福气。市侩的小心思。
细究起来,这其实是国人获得控制感的一种方式。命运是没办法靠自己双手改变的,总得附身在一个别的什么形象上才好。
背后隐藏着精明的算计:我掌握不了命运,但可以贿赂那个掌握我命运的人。
这种既敬爱,又贪图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有所体现。工作上,很多人用这一套对待领导和客户。回到家里,我们甚至这样对孩子,管他们叫“小祖宗”,一面宠溺着,一面又求着他们读书,练琴,努力进取。
我有时去庙里,看到信徒们一面大方地焚香供奉,一面许愿提条件的时候,忍不住想:菩萨有知,面对这些“虔诚”的关爱,只怕也会又好气又好笑,无言以对吧?然而,那也要菩萨智慧通透,根本没把凡俗之人的小算计放在心上。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条件化积极关注”,意思是指,对一个人的爱是伴随着条件的,总得交易点什么,不肯平白无故地施予。其实,中国式的拜菩萨,就是这种概念最鲜活的示例。罗杰斯反对这样的做法,并认为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和早期被“条件化积极关注”抚养的经验有关。这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影响力的强弱,无关乎个人的能力高低。即便那些最优秀的,足够胜任别人期待的“菩萨”,被这样供奉仍然不会舒服。因为这种做法除了控制和束缚之外,也剥夺了真正的自我:仿佛我这个人,生来不配被爱,除了那点利用价值,全身上下一无可取。换言之,人与泥塑木雕没有区别,灵验就好。
所以表面上看,中国式的拜菩萨是在乞望,姿态恭顺谦卑。走近一点,就能看出放债和交易,透出一股客气却不容拒绝的控制欲来。然而在控制背后,真正最让人寒心的,还有一层工具化的利用,这层利用,带着吝啬和冷漠的气味。冷漠比一切情感都伤人,因为根本就没抱着对人的情感。菩萨是用来拜的,不是用来在心里喜欢的。正如老板是用来讨好的,不是用来交朋友说真心话的。这道理推而广之,就觉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真正不求回报的情感珍贵无比,遇到那么一两段,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原载2014年第24期《中国
新闻周刊》】
●河南省尉氏 石顺江荐
插图/封官许愿/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