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玉米栽培现状及高产种植技术
2014-06-24刀景贤
摘 要 景谷素有“芒果之乡、茶祖之源、林海明珠”的美誉,景谷县气候地理较为适宜玉米栽培,阐述了景谷县玉米种植情况,深入分析了景谷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景谷县;玉米;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 现状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49′—23°52′,东经100°02′—101°07′,北部与镇沅县接壤,西部与临翔区、双江县、澜沧县隔江相望,南与思茅区、宁洱相连,东与宁洱接壤,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7550km2,景谷素有“芒果之乡、茶祖之源、林海明珠”的美誉,景谷县气候地理较为适宜玉米栽培,本文就景谷县玉米高产栽培情况进行探讨。
2 玉米种植情况
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景谷县采取项目带动、强化科技服务等措施,强力推进杂交玉米推广种植。针对部分水田无法正常栽插,只能改为旱作等情况,景谷县农业局以玉米高产创建、玉米间套种等项目为基础,大力推广种植杂交玉米,在全县建立杂交玉米高产示范样板12片,面积476.67hm2;高产示范区3个,面积2073.33hm2,以此带动全县杂交玉米种植的全面发展。同时,景谷县农业局加大杂交玉米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和加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在半坡、凤山、威远等乡镇开展玉米高产栽培、玉米测产、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杂交玉米的科技意识和水平,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现在景谷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1.28万hm2。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地块选择及选用良种
选择相对集中连片、交通相对较好、农户基础好、便于耕作、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品种选择正大818、正大615、海禾2号、云瑞47号等。
3.2 播种前准备
3.2.1 整地
适耕期精耕耙细、深翻晒土。为确保整地质量,应该使田块无杂草、平整,土壤疏松。
3.2.2 晒种
为了给种子杀菌和打破休眠期,应该播种前在阳光下暴晒种子1d。
3.2.3 起垄
行直播规范栽培,种植规格为:3500~4500株/667m2,田块四周排水沟的宽度为30cm,垄面宽80~90cm,开沟起垄的拉线距离为1.3m。
3.2.4 基肥
底肥每667m2用1.0kg锌肥、1.0kg生物钾肥、20.0kg复合肥、25.0~30.0kg磷肥、1000.0kg农家肥。在播沟内均匀施撒化肥,在化肥上面混合施撒农家肥。在播沟内施肥时,务必要注意避免出现烧伤幼苗的问题,不能让种子与化肥二者相互接触,应该种子播另一侧,化肥施一侧。
3.3 适时播种
3.3.1 播期
应该选择适宜时期,最好选择在4月中旬-5月中旬。
3.3.2 播种
在播种沟一测,种子的间隔距离为15~20cm,每667m2用2.5~3.0kg种子。
3.3.3 盖膜
播好种子,盖好土后,即可盖薄膜,每667m2用3.0kg薄膜,膜宽90cm。为防渍水,应该将排灌沟整理好;为了保持膜内温湿度,应该用土压紧膜两边。
3.3.4 灌水
及时将沟水灌满,让厢面的土壤湿度保持在80%,这样一来,有利于齐苗。
3.3.5 破膜
膜内湿度大、温度高,玉米种子出苗快,待玉米的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将薄膜用刀片划开,将膜口两边用土块压住。
3.3.6 补苗
可采用双粒补种或育苗的方式,为了保证田间有足够基本苗,一旦发现田间有缺苗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补苗。
3.4 加强田间管理
3.4.1 追肥
玉米苗5叶期时,为使得幼苗快速生长,提苗肥选用尿素(5.0~8.0kg/667m2);玉米苗9叶期时,为使得植株进一步生长,应该行株间穴施作拔节肥,选用复合肥(10.0kg/667m2)和尿素(10.0~15.0kg/667m2)。在玉米抽雄前10~20d,为确保籽粒饱满、形成幼穗,应该重施穗肥,选用尿素(15kg/667m2)。对于那些瘦田弱苗的田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多追施几次肥。
3.4.2 灌水
玉米营养生长期,土壤水分务必要保持在60%~70%,灌水频率为10~15d/次;而玉米生殖生长期,很需要水的滋润,为了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要及获得更高产量,应该按时灌水,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在80%左右,促进玉米籽粒充实、饱满。
3.5 病虫害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有锈病、大小斑病等,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来防治;玉米主要虫害有粘虫、白飞虱、玉米螟、地老虎、蚜虫等,可选用抗蚜威、敌百虫等农药来防治。同时,还应该在玉米抽雄穗前和播种前7d在村寨和田间各灭鼠1次,药剂用敌鼠钠盐配制毒饵。
4 结语
在追求玉米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宜所有地区的玉米种植。由于土壤、气候等原因,农业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适应本地区玉米生长、高产的技术,适当播种,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段宗颜,肖焱波,苏凡,等. 玉米高产栽培的氮肥优化调控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40-43.
[2] 张瑛.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0,(3).
[3] 冯巍.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4):32-37.
[4] 佟屏亚. 20世纪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历程和成就[J].中国科技史料,2001,(2).
[5] 佟屏亚. 我国耕作栽培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势[J].耕作与栽培,1994,(4).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4-01-11
作者简介:刀景贤(1970—),男,云南景谷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