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试验检测方法

2014-06-24杨杰张凯庆史瑞祥夏晴

汽车工程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单体动力电池短路

杨杰 张凯庆 史瑞祥 夏晴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电动汽车也频发起火事故,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担忧和质疑,其试验检测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概述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以QC/T 743-2006为例,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其试验检测方法并提出建议,为开展相关试验检测提供参考,以促进锂离子动力电池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其安全性。

1 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

目前,国内外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技术标准主要有 ISO 12405 系列[1-3]、IEC 62660 系列[4-5]、SAE J2929[6]、UL 2580[7]和 QC/T 743[8],其标准代号、颁布日期、适用范围及技术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对比

综合对比表1所列的技术标准,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差异。

1)在颁布日期方面:国外标准大多在2011年以后颁布,个别标准(如ISO/CD 12405-3)还正在制定中,而国标QC/T 743在2006年8月就已颁布,从2009年7月开始作为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强制性检验依据。

2)在适用范围方面:QC/T 743只针对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范围较窄,而UL 2580作为UL认证的依据,涵盖内容全面,既包含了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电池系统的电性能、环境适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又包含了生产线上针对电池组零部件的基本安全测试,如外壳耐燃和金属材料耐腐蚀等,同时在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以及保护线路设计方面加强了安全性审查要求[9]。

3)在技术特点方面:除IEC 62660系列无技术要求外,其余标准都涵盖了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两方面内容,且SAE J2929引用了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标准方法,是专门针对电池包及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标准。

4)在标准内容方面:SAE J2929相比QC/T 743增加了浸水、火灾模拟及机械冲击等试验内容,更好地模拟和评估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2 试验检测方法

我国从2008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也是2008年以后才得以广泛应用,而QC/T 743早在2006年就已颁布,标准尚缺乏大量实践基础,从2009年开始作为强制性检验依据实施至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在QC/T 743全部13项安全性试验检测项目中(单体电池7项,电池模块6项),过放电、加热和跌落等试验项目的问题不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容易发生起火、爆炸的过充电、短路、针刺和挤压等关键试验项目的相关试验检测方法[10-11]。

2.1 过充电试验2种方法的确定

QC/T743过充电试验给出了2种方法,方法1:以3I3(A)电流充电,即以3倍的3h率放电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90min(其中一个条件优先达到即停止试验);方法2:以9I3(A)电流充电,即以9倍的3h率放电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10 V即停止试验。图1示出相同电池在2种方法下的试验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方法2电池在较短时间内表面温度达到72℃,是方法1电池表面温度23℃的3倍多,且试验结束时电压瞬时最高达到11.5 V,是方法1的2倍多。可见,方法2比方法1的考核更为苛刻。此外,相比而言,方法1对设备能力要求不高,结束试验时的电池电压也较低,即对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的安全性较好,且试验时间最多为90min,实际操作性较强。而方法2对于部分加装有保护电路的电池,实际可能达不到10V的试验结束条件,适用性不强。

建议:在实际试验检测中,作为对电池的基本考核以及部分加装有保护电路的电池,应优先选择方法1,若是加严考核,则可选择方法2。

2.2 短路试验中电池状态的确定

QC/T 743短路试验要求电池经外部短路时间为10min,而对于部分加装了热敏电阻PTC等保护电路的圆柱形电池或极耳处连接片横截面较小的方形电池,在短路试验中电流过大后,由于PTC等保护电路作用或连接片承受电流有限被熔断,通常在3min左右就会切断电流,致使剩余的短路试验时间没有实际考核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以上电池状态的出现也不排除是企业为了通过检测,故意为之。

建议:在实际试验检测中,应结合实际装车情况确定短路试验中的电池状态。对于“故意为之”的电池,应采取去除保护电路和增加连接片等措施后再进行短路试验。

2.3 针刺试验条件的确定

QC/T 743针刺试验要求钢针直径为3~8mm,针刺速度为10~40mm/s,电池模块针刺至少贯穿3个单体电池。由于不同的钢针直径、针刺速度和贯穿电池个数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而且标准给出的范围又较大,在实际试验检测中容易造成试验结果的不可比和不准确。

其中,钢针直径和贯穿电池个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比较确定,针刺速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尚不明确。钢针直径越大,与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等组成部分的接触面积越大,且能够承受的内部短路电流越大,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与电化学反应越剧烈,越容易发生起火、爆炸。贯穿电池个数越多,即电池模块内部短路电流越大,也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与电化学反应越剧烈,越容易发生起火、爆炸。而针刺速度的影响与电池的材料体系、电解液配方有很大关系,加之标准并未规定试验保持时间及观察时间,故针刺速度对不同电池试验结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建议:在实际试验检测中,作为对电池的基本考核,应选择φ3mm钢针,贯穿3个单体电池,若是加严考核,则可选择较大钢针直径和贯穿较多单体电池。而对于针刺速度的选择,鉴于目前其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可选择标准规定范围的中值(25mm/s)进行试验。

2.4 挤压试验中挤压方向的确定

QC/T 743电池模块的挤压试验要求挤压方向为垂直于单体电池排列方向施压,而对于不同排列方向的电池,其挤压方向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在实际试验检测中容易造成试验结果的不可比和不准确。

由于动力电池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受到装车后的结构布置、散热及充放电效率等因素影响,其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也有较多类型。图2示出单体电池排列方向与挤压方向示意图。

从图2可知,挤压方向1为平行于单体电池排列方向,挤压方向2,3均为垂直于单体电池排列方向,且挤压方向3直接与电池极耳接触,更容易引起电池的内、外部短路,考核更为苛刻。考虑到挤压试验主要是考核电池装车后受到挤压的情形,挤压方向理论上应与实际装车后最易受到挤压的方向一致,然而实际车辆运行工况复杂多变,该方向通常不可获得。如图2a,2b,2c中的挤压方向3以及图2d中的挤压方向1,都对应于整车垂直方向上受到挤压的情形,显然相较于其余2个挤压方向,该方向不容易受到挤压,而除了图2d中的挤压方向3比挤压方向2考核更为苛刻,图2a,2b,2c中的其余2个挤压方向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建议:在实际试验检测中,应结合电池装车后的布局,考虑前碰、后碰及侧碰等情况确定挤压方向。对于图2a,2b,2c中的情形,可在挤压方向1和挤压方向2下分别做试验,全面考核电池受到挤压变形后的安全性。对于图2d中的情形,作为基本考核,可选择挤压方向2,若是加严考核,则可选择挤压方向3。

3 结语

依据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将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可以预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势必会更加凸显。国内相关单位应继续加强完善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其安全性试验检测技术,进而增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水平。

猜你喜欢

单体动力电池短路
探究动力电池自动拆解设备的设计
锂离子电容器自放电检测方法研究
液压单体支柱井下现场修复技术应用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美国 风暴
高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短路学校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