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陕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6-23王玮姚臻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王玮 姚臻

摘要: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陕西民间剪纸融合了当地的风情和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本文简单论述了陕西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现状;对策

一、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剪纸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树皮、金银箔、布、皮革、甚至树叶等片状材料。陕西从南到北,八百里秦川,特别是黄土高原,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结婚双喜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窗花最为普遍。陕西民间剪纸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那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 ”、“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西民间剪纸在构图上属于平视构图。由于剪纸的制作材料是平面纸张, 因此其富有装饰化效果的点、线、面所形成的图案,决定了剪纸只能用简单的二维图形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图案含义。剪纸的创作者以发散式的思维,按照自己的灵性和经验任意取舍,自由创作,在他们的大胆发挥之下,平面的纸突破了体积、空间的限制,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没有透视,没有比例,最后形成重点突出、虚实相衬富有表现力的作品,三维立体的景象和物体变为二维平面形。陕西有自身独特的地区性特征和地域文化,陕西民间剪纸也理所当然形成了自己粗犷、质朴、但又不缺乏细腻之感的风格。

二、陕西民间剪纸的现状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在中国西北农村考察后总结到:“在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我们再也行不到一幅完整的中国西北传统乡村图画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席卷,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改变。窑洞里不再有人贴剪纸,为了沽净和便于打扫,人们在炕围上铺满了瓷砖。因此,传统的由剪纸图案组成的炕围花已被瓷砖上的绘画所代替。在窑洞以前贴剪纸画的墙壁上。已被城市流行的一些印刷品、照片所替代……” 。面对强势的外来文化和强势的现代技术经济的冲击,陕西民间剪纸遭到冷落,陷入了一个低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面临多种制约

由于目前地方党政大多数的工作重点在抓经济建设,对于剪纸等这类投资周期长,回报效率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保存民族“血型”的重要意义和文化产业对于工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导致对这项工作的资金扶持小,安排部署少,使剪纸艺术的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保护工作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剪纸队伍的后备人才不足,技艺传承面临断流

目前陕西剪纸艺术人才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生态剪纸,这部分多由老年化剪纸艺人组成;二是传统型剪纸,这是剪纸的主体,中年人居多,在传承中有新突破,在创新中体现个性艺术特点;三是现代剪纸,他们在吸收传统剪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创作手法,体现了时代特征。剪纸艺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已很少有人从事剪纸艺术工作。年轻人更受网络文化、平面文化等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反映冷漠,对传统文化缺乏热情,严重制约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导致剪纸艺术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三)发展剪纸艺术的观念不新,剪纸题材和内容单调

目前剪纸艺术工作者的绝大多数是从小就开始学艺,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多数从事剪纸艺术的爱好者认识不到剪纸也是凝聚人类智慧和艺术价值的商品,更意识不到剪纸的市场化观念。对技艺传承的理解肤浅,把简单的模仿视为继承传统,没有悟到、更没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创作理念上缺乏新意,拘泥守旧,运用现代创作理念和能力不足,创作设计水平低,不能适应现在的审美水平和实际需求,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历史上剪纸仅仅作为装饰应用于逢年过节,现在剪纸作为“展品、礼品、装饰品”而非“商品”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四)开拓剪纸艺术市场的信息不畅

绝大多数民间剪纸能人年事已高,生活贫困,信息闭塞,虽然其剪纸的艺术性很高,收藏价值很大,但大多仅是自己抒发对生活感悟的应时应景之作,只是自娱、自乐,缺少把作品变为商品的中间环节。只有极少数居住在县城或县城附近的剪纸个体户,才把自己的创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发家致富的商品来经营。

三、对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认识发展剪纸艺术的意义

传统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对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剪纸艺术保护的需要,应成立剪纸协会,以组织、指导剪纸工作,同时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要形成剪纸艺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加强对剪纸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不同艺术风格的展览,以促进培训工作的进行。同时政府应予以财力支持,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充分调动农民剪纸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养造就越来越多的剪纸艺术新星,不断壮大剪纸队伍,要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专家群,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体系。

(四)加强对剪纸艺术作品的抢救、整理、创新

各县(区)文化馆(站)要充分发挥职能,在保护、宣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要组织相关专业艺术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对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制作成影像资料妥善保存。同时要建立市县两级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些民俗方面的代表作品,将这些民间的珍品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由于各县区的剪纸艺人家住农村,且分布比较分散,对创作的作品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极容易破坏和流失,这里面不乏一些艺术精品、珍品。因此,各县(区)在做好剪纸艺人建档造册登记的同时,妥善抢救、整理这些艺人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归类、整理、印刷成册,以便于保存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不断拓展创作题材和创作内容,开辟旅游纪念品市场或者实用美术应用范围(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实现剪纸艺术的经济效益。只有使剪纸市场化、产业化,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来从事剪纸艺术,只有这样,才会使剪纸艺术市场走向新的繁荣。

(五)切实做好剪纸的市场开发工作

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保留和传承陕西剪纸特有的艺术风格,又要结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既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又要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解决保护过程中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既要保护剪纸艺人的经济利益,又要保证剪纸的艺术质量,以确保剪纸艺术的长盛不衰。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努力形成陕西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合理利益分配体系,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让陕西剪纸艺术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开发。

四、结语

传统的陕西剪纸艺术不仅是珍贵的艺术遗产,而且储存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宗教、审美、伦理的种种信息。我们相信,在广大剪纸艺人和史学家、民俗学家们的辛勤努力下,通过不断挖掘市场新题材,开发国际市场,必将使剪纸这门古老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李西秦.剪纸艺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01)

[3] 姬国强.美术研究[J].从剪纸看西部民间美术的美学哲学.2006(07)

[4] 何红一.明间文化论坛[J].中国民间剪纸与民间文化.2004(05)

[5] 乔小光.美术学[J].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2002(03)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