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形语言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2014-06-23汪海燕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线条中国画

汪海燕

摘要:

图形语言是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绘画的形式和艺术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图形语言的研究,以陆俨少的《峡江险水》为例进行了探讨,具体研究了图形语言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形式和效果。

关键词:图形语言;中国画;线条

在平面图形中,中国画及书法艺术使作品具有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以特有的造型手段表达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附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审美要义,诗情画意,美得天成。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对于传统形式的认识和利用,在海报中除了运用水墨表现图形设计外,更多的是对汉字的设计。中国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棣强先生设计的<文字的情感>海报以书法文字与文房用具组成意向:。水”字与纸。如鱼得水;“山”字与笔,恩重如山;“云”字与墨,闲逸如云;“风”字与砚,如沐清风。该海报运用了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设计技法的肌理效果,现代而不失传统。作品没有机械的冷漠,而是融入了情感,将诗意融入了图形设计之中。西班牙画家塔皮埃斯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中国书法中得到感悟,格外注重从挥洒中宣泄感情。他说:“我们多亏中国书法家们,才懂得了借运笔方式而产生的这种情感语言。”现代文字设计正是受书法字体的“墨象”或“书象”中对线条的抽象形式美的启发,利用了这种气势奔放、笔墨飞溅的艺术效果;通过文字用笔所产生的墨迹线条,或追求字体在快速行笔运墨中的飞白苍劲之美;或追求原始之美等。

书法与艺术字体组合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美价值,书法以形写意,舍形求神,造型符合美感。书法艺术在图形中的组合扩展了现代设计的思路,增加了趣味性和情感性。传统书法抽象的点、线、面、色和骨力,使作品个性、神韵、雅趣得以充分体现,对传统书法体以及现代字体进行图形创造,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又显示出中国民族风格。

图形语言的抽象和具象相互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具象的图形语言能够帮助受众者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了解图形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不需要其它辅助类说明受众者本身也不需要额外的条件来辨认。抽象的图形语言则与之相反,其表述的图形背后的内容往往需要受众者个人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思考,有时甚至需要受众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其它诸如相关风俗方面的知识。当然,两者各有不同,又各有特征,具象图形在展示本源事物的特征之时更加详尽,受众者往往不会再去体会其图形意义以外的东西。抽象图形则不同,尤其是在某些时候需要涉及到一些深层次或者抽象概念之时,抽象图形语言往往收获的效果令人刮目。当然,在实际生活之中,抽象与具象两者通常情况是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主体内容,共同向受众者表述信息。

一、从陆俨少的《峡江险水》看中国画的线条风格

陆俨少在上世纪40年代时,乘着筏子险渡三峡,沿途回波伏流,险滩相连,汹涌澎湃,因此大受启发,做下《峡江险水》图。陆俨少将江河、湖海、山水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刻画的淋漓尽致,特别是画中水和云动感的表现最为精彩,笔墨淋漓顿挫,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将所有的一切完美结合。陆俨少在《自叙》中就曾说过,自己的画风在六十年代以前“缜密娟秀、云气外露”。

在陆俨少的早期山水画中,总是能够散发着一种文人气息的高雅格调,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灵性,在行云流水间展现出一股回荡在期间的蓬勃气派。陆俨少借《峡江险水》,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险渡三峡时千难万险铭记于心的感受,尽情的勾画出了激流奔泻、崩坍裂岩的自然之美。《峡江险水》是陆俨少早期作画风格的集中体现,堪称出神入化的绝代佳作。陆俨少的山水画创作,已经大大超越了一般画家的意象思维与技能经验,而是升华为自己艺术主体的心理境界。这种经过情感改造过的与生活物象相对立的重构形象,实是他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峡江险水》从整体上来看,具有全景画的雄伟气势和宏大的场面。然而细看下去,不得不佩服陆老先生的笔法独到之处。他简化了线条的动态,只是采用了如火焰状弯曲的水纹。这些线条,都像跳跃的火焰,在形状上各有不同,或成半圆形,或为折角,或在二者之间,如同鸟喙;这些线条弯曲的密度大,节奏明快,线条自身的表现力和概括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在保持线条自身形式美的同时,将水和其他种种变动转化为线条的律动向观者展示。此时,线条的排列摆脱了一味的密集,而是时聚时散,展现了水的各种动态。

从整个画卷末端开阔水面的部分看,中间的水纹较为疏朗,两侧或近岸处线条较密,表现出了江中主流同支流的区别。线条疏朗的地方,没有设色,两条线之间实际上是陆俨少故意的留白,看上去仿佛是水面上的反光,在两侧线条密集处的设色,又人感到了背光波谷的存在。简化线条,减弱设色,突出了每根线条的作用,这正是陆俨少老先生“笔笔见笔”的精华所在。

陆俨少无论是大画还是小画,都是用一支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他的笔一画到底,堪称一绝。陆氏的山水画,都继承了这种一笔到底的风格,一笔之间的变化,笔与笔之间的变化,浓淡、黑白、虚实的变化,全靠灵性触发,微微动动笔杆,画出的线条顿挫折转,波磔相生,极具厚重感和质感。在陆俨少的笔下,水的线条也有了生命,整个画面都产生出一种的强烈的动势、节奏和神韵。

《峡江险水》整幅画作气势爽利,浑沦突出,浓淡干湿,繁简轻重,极尽变化之能。陆俨少的山水画享誉盛名,与自己独创的用墨技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泼墨和积墨在这幅画作中都有体现。陆俨少擅长云和水的创作,他认为古代的画法缺乏变化,静止滞留,缺乏生气。陆俨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中,参照自然界的形态,自创了作画时的墨法。陆俨少以积墨成块,中间露出白线,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留意白处,如蛇龙起舞,回环往复,达参差映带、自然圆转之美。间用留白之法,又于积墨之中,白气回环,蜿蜒曲屈,得自然之趣。有时勾云、墨块两法共用,山前用焦墨点出,葱茏苍翠,山后勾云写出,若时出时没,使整幅画中,云气朵朵,神采气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合。顿觉神完势畅,臻于“一番神奇景象”。

在《峡江险水》中,陆俨少独特的用墨技法有着体现,山体在浓墨和淡墨的相互映衬中出现,有着丰富的层次,合理的结构,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他独有的“泼积结合”技法,自然的过度了画面上不同的墨色,还产生出一种在山中云雾缭绕下虚无缥缈的感觉,不论在用笔还是用墨上,陆俨少都堪称大师,具有极高的水平。陆俨少的出现,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二、线条语言的运用

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所广泛使用,但是,线在中国画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宣称:“无线者非画也”,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在中国画里,线条不仅起着塑造形体、界定形象的作用,它还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作者的个性品德、人格修养和思想感情。线是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画的灵魂,石涛和尚就精辟地道出了线条的重要意义:“夫一画,含万物于中”。

中国画里的线条并不仅仅局限在描绘形体,刻画形象上,它一直都试图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事实上,线条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如轻快凝重、提按转折、干枯秀韵等都与作者的心理变化紧密相连,一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在线条的点划之间得到了物化。如八大山人以阴柔的长线、转折多变的侧锋表现自己冷峻的个性和孤傲不拘的叛逆精神;石鲁则以似刀削斧劈、铿锵有力的坚硬线条表现自己不畏强暴、宁折不弯的个性。

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图形语言艺术。在懂得图形语言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还要赋予人类的情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两条脉络的整理与分析,对“融贯中西”的探讨加以再认识,试图将“体用”关系清晰地落实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去,达到对传统应有的人文关照,提升个人修为,以之呼唤整个民族乃至时代灵魂的归来。

【参考文献】

[1]J·J·德鲁西奥-迈耶法.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05)

[2][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光构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凌.图形语言的多元化趋势[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8(06)

[4]史伟争.图形语言的视觉传达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科技版,2007(03)

[5]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线条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线条的秩序美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刺破青天锷未残(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