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的散步健身法
2014-06-23
散步是一项有益的全身性健身运动,身体的各系统都参与活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坚持长期散步能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也能提高新陈代谢,使氧气吸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还能消耗过多的热量,减轻体重;并可促进食欲,改善睡眠。散步既不需要任何体育设施,又不受条件限制,随时都可进行,十分方便。
马克思认为,最有效的、最适宜的锻炼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能一边谈话,一边散步,连续几个小时。1837年,由于过度工作使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但是他每天仍从住处步行到柏林大学,步行使他心情舒畅,不久便恢复了健康,他曾回忆说:“我没有想到虚弱的我却恢复得十分健康和强壮。”从那时起,他把散步作为健康和休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并长期坚持下来。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一生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常常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深夜。恩格斯非常喜欢散步,散步成了他每日必作的事,每顿饭后他总是在住家附近的丘陵地或公园里散步。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搬到伦敦,居住在马克思家附近,他总是在下午1时左右同马克思一起出去散步。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生非常注意锻炼身体,列宁也喜爱散步。列宁认为最好的休息是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去散步,他把这种散步称为“周游世界”。1897年3月列宁在流放地把去图书馆借书的时间都算作一次愉快的散步。他给他妹妹写信说:我每天都到图书馆去,图书馆离城2俄里,所以我来回要走5俄里左右(约1小时),每天都这样散步,我很满意,也很愉快。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彼得堡忙于同工农兵代表谈话,参加会议,紧张地草拟各种法令,在傍晚或深夜的时候常同克鲁普斯卡娅在斯尔尼宫附近散步。
毛泽东十分喜爱散步。他在日理万机繁忙的革命生涯中,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散步。毛泽东平时经常的室外运动是散步,一般他喜欢快走或走坡路,每次5~10分钟。在中南海居住时,就常在“菊香书屋”门前有6棵柏树和一棵槐树的小院子里散步。在夜里办公累时他也偶尔从后门出来在中海北岸的马路上走一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照常散步,还特别喜欢踏雪,有时他在很深的雪地里踏雪。他很耐寒,在冰天雪地里散步从不戴口罩、手套和围巾。他外出巡视时经常到郊外田间和茶园散步。
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从他青年时代起就养成散步的习惯。他每天早上5时起床,半小时后野外散步2英里。他平时从不间断散步,即使退休以后早晚仍坚持到室外散步。他认为散步能协调紧张工作的大脑,提高工作效率,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每当傍晚及休息日即喜爱到野外去散步,在散步中接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儿,我坐下来,远离世界默默地深思;在这儿,我似乎越来越接近于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我观察树木各种各样的外形,这给我很大的乐趣。
朱德主要的锻炼项目是散步,他早晨起床之后,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散步。在中南海居住时,他的楼房离食堂有100多米,一日三餐都要到食堂去吃饭,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将饭打到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可以增加食欲,“饭后百步走”又能帮助消化,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有时在办公间歇也出去走走。他散步走得较快,大步流星,两臂大幅度摆动,即使天气不好也照样坚持散步活动。雨天他穿着雨鞋,打着雨伞在雨中散步;冬天寒风刺骨,他照样出门到户外散步。凡是他生前住过的地方,不管是石子路、泥土路,还是山间小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对散步特有心得。他说:“人人都有腿,人人都会走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每天走路,把它当作健身的锻炼方法。”徐老在前半生的教书生涯中,每天坚持走五六十里路,炼出一副“铁脚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就是用自己的两条腿从江西步行到陕北的。解放战争时从延安往河北西柏坡转移,他不骑马,每天走50多里。解放以后,他每天早上5时起床,从位于西单的家,经北海、南池子、正阳门走一圈再回来。年近90岁高龄时,还坚持日行5D0步。徐老走路姿势很有讲究,挺着胸,走得快,步子大,两臂有力摆动,以便使腿手全身都得到锻炼。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阿沛·阿旺晋美在85岁高龄时,仍精神爽朗,行动矫健,谈话清晰。他的养生之道是散步健身,下棋养心。他的散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清晨散步,每天到大街上散步约1小时,往返6公里;第二种是每顿饭后在院子里慢步走。他认为散步是健身的基本方法,故一年四季他总是确保散步正点运行不断。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年愈古稀还坚持锻炼。有一次他背着个包裹蹒跚而行,几个少先队员不认识老生理学家,他们商量着:“咱们帮助老爷爷背东西吧。”说着就围了上去,要抢包裹。老人谢绝了,说:“孩子们谢谢,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呢!”巴甫洛夫特别注意身体锻炼,60~70岁时,他经常锻炼吊环和鞍马,70岁后,他练习快步走,80岁的高龄,他就练背东西散步。长年的锻炼,使他身体健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惜时如金,但每天仍抽出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次,他去比利时访问,国王和王后准备隆重地欢迎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火车站上张灯结彩,可是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见爱因斯坦的影子。原来,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从前面一个站下车,一路步行到王宫。王后问他为什么不乘火车到终点,而偏偏徒步受累呢?他笑着回答:“王后,请不要见怪,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无穷的乐趣。”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说:作家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晚上读书、写作或是与人谈话时,就会感到头晕目眩,极其困乏,那是非常让人痛苦的。因此,托尔斯泰从青年时期就养成了散步的习惯。他每天早晨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带着一只可爱的、外号叫松鼠的西伯利亚猎犬,到树林里去散步,有时到庄园附近的村庄,走进某农家或到受苦难的农舍里去问候,或是去看望以前的学生,有时候会同本庄园或附近庄园里的农夫一起去散步,他还常骑马到野外或森林里去散步。晚上,他总是向家人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在散步中遇到的趣闻乐事。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一生爱好多种体育运动,散步、跑步、游泳等等。他平时最喜欢散步,常在天刚破晓时就起来,带着笔记本到田野里去散步,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有时一连几天在野外到处走。为增加散步的锻炼效果,普希金特制了一根手杖,手杖芯是铁的,重7斤多,散步时一边走一边将手杖用力地向前抛去,抛出以后便急步过去拣起来,如此一抛一拣,左右手轮换,循环不止。有人看到他散步中这种举动,感到很奇怪,就特地问他:你在散步时往前抛手杖干什么?他认真地回答:为了使双臂有力。假如用手枪射敌人的话,两臂就不会抖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