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文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2014-06-23徐婷
徐 婷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2)
【经贸教育】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文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徐 婷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2)
通过对天津市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于强调岗位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并就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规定双师比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国际贸易实务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天津市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创造性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则应责无旁贷地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既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内在本质要求。
2014年3月份起,笔者所在团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走访和电话拜访的方式,走访了天津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其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1.中小型科技企业外贸岗位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与传统外贸企业相比,中小型科技企业对跟单员、报关报检员、货代专员的需求明显偏低,尤其是对于跟单员的需求两类企业差距较大,但对业务员的需求则高于传统外贸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由科技型企业的特性所致,天津地区的传统外贸企业主要从事服装、五金和农产品的出口,而科技型企业则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同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企业岗位需求间的差异。
近三年来中小型科技企业选人用人时呈现出明显的淡化学历的趋势,其中业务员岗位67%的企业偏向录用本科学历人才,单证岗位63%的企业偏向录用高职学历人才,其他三个岗位在录用时对于学历的偏好几乎没有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天津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外贸岗位需求情况
2.中小型科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要求
根据对搜集到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外贸人才招聘方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进行外贸类岗位招聘时,企业对国贸类专业毕业生录用要求中排前八位的分别是:敬业爱岗、英文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办公自动化使用技能、信息获取及筛选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商务礼仪知识。其中不同岗位对素质综合程度的要求不同,其中对业务员岗的要求最多,而报关报检岗位和货代岗位要求相对较少。不同岗位对同一素质的要求程度也不相同。例如,对于外语沟通及英文函电写作能力的要求,95%的企业在业务员岗位中都做了明确要求,而报关报检岗位却只有23%的企业有此项要求(见表2)。
表2 天津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分岗位素质需求情况
3.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意愿不强
根据问卷及走访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不高,明确表明有兴趣并且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仅占13.5%,尚未考虑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占64.8%,明确表示不方便接受毕业生实习或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占21.7%,这一数字体现出高职院校与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处于较低水平。
三、现阶段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岗位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天津市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发达,进出口格局呈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这样的贸易方式使得进出口业务基本围绕“约—货—船—款”的流程展开,因此国贸毕业生只要能够掌握贸易常识及日常英文交流能力,能够胜任单证制作、订舱投保和报关报检等基础性岗位即可,因此岗位技能的培养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但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实训和考取各类专业证书的同时,他们几乎很少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一些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的“软性”课程的关注度不断下降,但这些素质正是在科技类企业工作所必需的,这是很多实践技能不错的毕业生很难进入科技类企业或很难有发展空间的原因所在。
2.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小型科技企业间的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第一,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是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性”支持,缺少内在动力,因此不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勉强同意,也往往流于形式,而不能展开实质性合作;第二,高职院校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不足。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生产运作、科研方向、组织管理和战略发展方面有其自身的要求,再加之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人员成本的限制,企业很难将更多的人力、财力分配到校企合作的管理中,导致企业的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职业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用人需求上存在差距。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角,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和企业经历直接关系着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但从当前高职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50%以上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但主要是来源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用企业人员任教两大渠道,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外贸企业出于种种考虑,即便形式上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但只让实习教师参与外围工作,这样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教师的实践能力难有较大提高。第二,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到校任教,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有着积极的补充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来看,很多来自企业的教师以前所在企业多为传统外贸行业而非科技型企业,因此对科技型企业的认识也比较浅薄,这样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即便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能否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要求有待商榷。
四、加强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从调研结果分析可知,中小型科技企业与传统外贸企业不同,这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单证缮制、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基础操作层面,而是更注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一定知识积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不满足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三阶段模式,让课程设置在立足于岗位需求的同时,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建国际贸易认知、单项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阶梯式递进课程体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素质测评贯穿于人才培养之中,使教学内容在丰富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仅仅只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很难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而伴随毕业生终生并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职业综合能力这一“软条件”,其中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而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是什么”的同时,去探索“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毅力品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合理规定双师比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其来源不应该仅仅依靠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也存在授课时间随意性较大,教学环节不完整,不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应该合理地使用外聘兼职教师,让他们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多加参与。同时要注重培养校内青年教师,多给予他们赴企业实习、参加相关技能培训等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够了解企业一线业务,同时积极开展专职教师“拜师”活动,让兼职教师成为青年教师的师傅,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
[1]葛曼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7).
[2]王晓梅.基于CRM理论的高职院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30).
[3]廖英.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思考[J].北京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
(责任编辑:乔 虹)
G718.5
A
2095-3283(2014)11-0135-03
徐婷(1983-),女,天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课题“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同步性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课题批准号:XIII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