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变电站滑坡灾害治理工程
2014-06-23徐国胜赖正发
徐国胜,赖正发
(1.云南电网公司,昆明 650011,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51)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某220 kV变电站位于边坡中部约2440 m标高地段开始出现裂缝,裂缝逐年缓慢加宽至10~20 cm。2008年,该区域降雨量较大,裂缝突然增大至50 cm,呈张开状,长约180 m,圆弧形延伸,高差达1.5 m,并可见擦痕,其下方生成多条大体平行的圆弧状裂缝,勘查报告提出该坡体存在浅层滑坡与不稳定大边坡隐患的可能,见图2,大边坡潜在滑动面深100米左右,下滑力巨大,若采用变电站整体搬迁方案,将导致电网运行中断。一旦滑坡将直接冲毁220 kV变电站,必须进行治理。
图1 剖面图
2 场地条件
2.1 地质地貌条件
场地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属高山峡谷地形,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高山区地貌。滑坡体发育于一上陡—中缓—下陡坡洼地地带上,该边坡坡度约45~50°,洼地上方为村村通道路,滑坡地段有四户居民除局部地段基岩出露及耕地外,大部分地段为植被所覆盖,植被类型以乔木为主,偶间灌木。
站址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场地内地层较为复杂,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岩性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组成,杂乱,极为不均匀,厚度变化大,成因复杂,主要为崩、坡积形成。下伏基岩为古生界二叠系中统玄武岩组玄武岩。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植物层;第四系崩坡积层碎石土、块石、碎石、含角砾粉质粘土,古生界二叠系中统玄武岩组玄武岩[2]。
2.1.1 第四系松散层
1)植物层,主要由褐灰色粘性土混植物根系组成,结构松散,干。层厚一般0.20~0.50 m。
2)碎石土,褐灰、灰黄色,由粒径为2~10 cm强~中等风化玄武岩碎块组成,棱角状,颗粒排列无规则,充填约20~30%粘性土,稍密。局部地段含块石。层厚一般1.10~15.70 m。
a.块石,青灰、灰黄色,主要成份为强~中等风化玄武岩块石,粒径一般0.2~0.5 m,大者可达1.5~2.0 m,棱角状,颗粒排列无规则,充填少量粘性土,结构松散,易垮塌。层厚一般1.00~6.60 m。
b.碎石,青灰、灰色,主要成份为强~中等风化玄武岩碎块,粒径一般2~10 cm,大者可达15~20 cm,棱角状,颗粒排列无规则,充填少量粘性土,结构松散,易垮塌。局部地段含块石。层厚一般0.70~9.80 m。
c.含角砾粉质粘土,黄、褐黄色,硬塑状态,稍湿。含25% ~30%粒径0.5~3.0 cm次棱角状碎石。切面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一般0.70~5.20 m。
2.1.2 古生界二叠系中统玄武岩组
1)强风化玄武岩,灰黄色,致密块状结构,气孔状构造,局部夹中等风化岩土块。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以角砾状为主,局部呈碎石土状。层厚一般1.00~2.10 m。
2)中等风化玄武岩:青灰、灰色,致密块状结构,气孔状构造,局部强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局部因机械破碎呈砂状。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表1 岩土层物理力学计算指标
2.2 水文条件
地区属亚热带高中山季风气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4℃,最高气温25.4℃ ,最低气温-27.4℃。最热月平均气温10℃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8℃。滑坡地区海拔2200~2600 m,海拔相对较低,气候较温和,但因地处哈巴-玉龙两座雪山附近的高山峡谷地形,温差较大,寒风不息,气候多变。多年平均降水量619.9 mm,雨季为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1%,一日最大降水量72.2 mm。
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地下水沿节理裂隙面下渗,埋藏较深。本区位于单一斜坡区,属于地下水的径流区,坡下冲江河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区内表部全部为松散岩组孔隙透水岩层,其水位埋深较深。
3 滑坡原因分析
3.1 地质环境
通过对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发现该场地为高山峡谷地形,原始地貌为上陡—中缓—下陡,场地地层为散体结构的粘性土体和碎块石体,中等风化到强风化块状结构玄武岩,土体呈散体结构,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增强了地表水的下渗路径。
3.2 人为及雨季因素
首先,山坡上平地较少,当地居民将缓坡地植被砍伐,翻松土壤,种植经济作物,使雨水、灌溉水很容易下渗,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破坏了土体整体性,这也是变形只在此区域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变形体左上方修建的村村通公路,其路边的截水沟,一般情况下能够截走地表水,但当降水量较大时,截水沟汇集大量地表水改变了排水方向直接排入洼地,经破碎的岩土体渗入坡体,从而诱发变形的产生。
3.3 隧道塌陷
据走访调查,1998年,螺丝湾水电站施工引水隧洞至该段位置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洞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塌方,变电站北边曾多次发生过局部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坡体岩土体破碎,扩大了地表水下渗的路径。
4 治理方案
4.1 大边坡稳定
对于深层不稳定大边坡,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勘察后,查清了土层、岩层构造及物理力学指标,选取4个典型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得出各剖面的稳定系数为1.22~1.49,考虑到大部分坡体植被保护较好等因素,认为大边坡整体是稳定的,不需治理,这一结论至关重要,将极大的降低治理造价。
4.2 浅层滑坡
对浅层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各剖面的稳定系数为0.94~1.04,表明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等因素的影响下,滑动、开裂变形将继续扩大,浅层的整体滑坡将可能发生。结合此边坡的实际情况对边坡的治理方案进行比选如下:
4.2.1 抗滑桩、预应力锚索
1)工作原理方面,抗滑桩是被动受力,而预应力锚索是主动受力;
2)施工难度方面,滑坡主要地层为岩层,成桩困难,须放炮,对稳定性不利,锚索采用钻机成孔,对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3)施工工期及安全方面,下滑力较大,抗滑桩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锚索空间上采用依次施工,工期较短;且不需开挖,优点更加突出。
4.2.2 对坡体注浆填充孔隙
增加地层的密实度,阻止了地下水下渗带走细颗粒,但治理费用大,且治理效果难以保证永久性边坡长期的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3 最终治理方案
1)对滑动带土体注浆,一方面填充孔隙,增加地层的密实度,阻止了地下水下渗带走细颗粒,另一方面固化后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土,增加了地层的整体稳定性。
2)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挡剩余下滑力。
3)坡体上设置二层截洪沟,确保上部坡面地表水及左侧箐沟水有效排走。
5 结束语
1)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确保勘察质量,这是控制岩土工程安全、质量和造价的前提。
2)滑坡灾害治理须结合经验,全面、科学分析变形原因,进行多方案比较,进而采用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造价相对低的治理方案。
3)滑坡灾害治理时宜优先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并由滑坡治理经验丰富的单位承担,以保证质量和安全,节约费用,减少工期。并且责任清晰,避免扯皮。
[1]220kV迪庆变电站山体滑 (边)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施工图[R],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
[2]220kV迪庆变电站山体滑坡处理施工图审查会会议纪要,云南电网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