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4-06-23邓玉洁林学德曾乌查
邓玉洁,林学德,施 烯,曾乌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福建福州350005)
29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邓玉洁,林学德,施 烯,曾乌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福建福州35000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合并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95例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 a内院内感染率分别为7.04%、 6.01%和5.78%,呈逐年下降趋势;院内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白细胞减少有关(P<0.05),感染病原菌以真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居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院内感染;恶性肿瘤;化疗
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常由于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院内感染的防治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医院管理的标志之一,掌握院内感染发病特点、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的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肿瘤代谢产物等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为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2]。随着现代医学肿瘤治疗中的放疗、化疗、手术、生物免疫、分子靶向等治疗的进展,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低免疫力人群的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探讨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本文就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化疗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化疗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4 766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295例,占6.19%;院内感染患者年龄7~83岁,中位年龄59岁;男189例,女106例;肿瘤构成:消化道肿瘤94例,肺癌43例,淋巴瘤30例,乳腺癌24例,头颈部肿瘤19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9例,转移性上皮癌18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16例,软组织肿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胶质瘤3例,肾癌3例,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其他肿瘤共14例。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明确诊断;医院感染的诊断按卫生部2001年1月3日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按《内科肿瘤学》诊断标准进行[3]。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感染,在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率和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3 a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19%(295/4 766),不同年份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院内感染率绝对值有逐年下降趋势(表1)。各月份院内感染发生率以1~3月份及7~8月份较高,其中2月份最高为9.51%。
表1 不同年份院内感染发生率
2.2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2.3 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及致病株培养结果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占48.39%(150/310),其中肺部感染占40.65%(126/310),上呼吸道感染占7.74%(24/310);其次为化疗后口腔黏膜糜烂合并感染,占20.97%(65/310);另外肠道感染23例,尿路感染21例,皮肤软组织及腹腔感染各12例,胆道感染7例,脑膜感染1例,未发现明确感染灶血培养阳性者7例(血培养阳性共9例,另2例分别与痰及尿细菌培养一致),其他感染包括宫腔、鼻窦、扁桃体等部位感染共10例。其中同时或先后2处感染者15例(5.08%)。收集标本种类包括痰液、咽拭子、血尿粪、腹水、胆汁、脑脊液、鼻窦分泌物及皮肤软组织分泌物。共送检微生物标本254份,自上述标本分离病原菌共177株,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81.94%,病原菌检出率69.69%,其中双重感染(细菌合并真菌)发生率6.78%,感染病原菌以真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居多,真菌感染占60.45%,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比例分别为14.69%、24.86%(表3)。
3 讨论
本文就我院罹患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者的比例、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及感染菌谱做了相关分析,以期能够对临床的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分析表明,虽然不同年份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我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仍呈下降趋势;本院感染委员会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及预防措施,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监控,院内感染得到较有效的控制,3 a的总感染率低于卫生部10%的要求。另外,院内感染发生率以2月及7~8月较高,与邱卫黎等[4]的报道大致相符,究其原因可能为冬春季节更替及夏季炎热潮湿,病原菌易于繁殖,若病区的环境设施、隔离消毒及通风条件等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表3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谱
在对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关联,这与余阳[5]的报道一致,而与张喜平等[2]的报道不一致。分析其原因,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其体质、免疫力各不相同,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亦各不相同。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常体质弱,加之化疗容易造成其免疫力低下,因此此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较高。此外,分析还显示性别、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白细胞计数与院内感染发生明显关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女性患者的2倍以上与国内研究[6]不一致,这可能与我院近3 a来收治男性患者入院时多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体能状况评分较差,吸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及预后不良等有关。住院时间超过14 d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亦明显攀升,与邱卫黎等[4]的报道高度一致,可能是由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大有关,而住院时间延长多因患者病情重,全身情况较差,接受化疗时间较长。因此,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合理统筹安排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将有益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此外,糖皮质激素过度使用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就我科而言,激素目前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率较高,常用于恶性淋巴瘤化疗、化疗前预处理抗过敏、化疗中联合止吐、脑转移瘤患者降颅内压及治疗药物相关的间质性肺炎等。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激素的应用一定要有的放矢,合理应用。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外界侵犯的防线,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其作用机制是对病原体和细菌的吞噬、杀伤。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导致人体感染加重,严重粒细胞缺乏会成为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8]。本组研究表明,白细胞减少与化疗感染有关。近3 a院内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也跟粒细胞刺激因子的预防性使用有关。因此在化疗前对可能出现的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的风险进行综合评定,对该类患者预防性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并对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者予尽早、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
在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首要地位,与国内外相关研究[9-10]所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为:1)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2)呼吸道同外界空气直接相通;3)院内空气中存在大量病原菌,肿瘤患者住院时间长且较少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在较寒冷的冬、春季节;4)空调的广泛、长时使用,在无良好通风、换气条件下更易造成病原菌繁殖,增加感染发生机会;5)对于长期卧床、病情重的患者,没有切实做到经常翻身、拍背,加上咳痰无力,导致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等。
据有关文献[11-12]报道,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肿瘤患者中占很大比例,本文院内真菌感染率高于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首位,与国内文献[13]报道一致。Pasqualotto等[14]曾调查了Santa Casa Complexo医院210例念珠菌感染患者,47.4%的基础疾病是恶性肿瘤。这与白色念珠菌致病力强,极易侵入机体细胞内繁殖而使机体致病且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关[15]。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真菌菌株分布有逐渐扩大趋势,念珠菌仍是院内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等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放、化疗治疗及长期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后,发生真菌感染机会增高。对于化疗后真菌感染及反复使用激素、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真菌易感者,从本院的真菌病原学分析看,氟康唑是目前的优先选择。本文中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占比例高,根据我院药敏试验提示,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加酶抑制剂青霉素对上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与国内徐年卉等[16]的研究基本一致,药敏提示多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等敏感。院内感染一经确立诊断及检出病菌,应立即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有效、低毒、可迅速达到感染部位有效浓度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在我院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已成为主要抗菌药物之一。
为了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结合本文,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入院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注意口腔卫生;2)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住院环境,注意病房通风及消毒,隔离特殊感染;3)严格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及体能状况评分计算化疗药物剂量,对化疗后白细胞及粒细胞计数低下者,及时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物;4)加强抗生素管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适应证;5)适当增强免疫力及支持扶正,积极纠正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可结合中医调理,以增加抗感染能力。
[1] 董学东,朱元祺,张兰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34-1336.
[2] 张喜平,李宗芳,程琪辉,等.癌症患者院内感染致病菌及药敏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182-183.
[3]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2 -525.
[4] 邱卫黎,林志雄,黄华兰,等.回顾性研究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制对策[J].热带医学杂志,2003,3(2):184 -187.
[5] 余阳.老年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60-61.
[6] 于广荣.肿瘤化疗患者感染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34-135.
[7] 陈杰,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 -96.
[8] Oberoi S,Suthar R,Bansal D,et al.Febrile neutropenia:outline of management[J].Indian J Pediatr,2013,80(2):138-143.
[9] Domnikova NP,Briakotnina EV.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y and neutropenia[J].Klin Med:Mosk,2004,82(1):42-44.
[10]黄海辉,梁后杰,陈世旭,等.癌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6):722,725.
[11]姜愚,李俊英,李梅,等.癌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癌症,2004,23(12):1707-1709.
[12] Bird GT,Farquhar-Smith P,Wigmore T,et al.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admitted to a specialist cancer intensive care unit:a 5 yr study[J].Br J Anaesth,2012,108(3):452-459.
[13]屈玲,府伟灵,徐永涛,等.166例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0-112.
[14]Pasqualotto AC,Nedel WL,Machado TS,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among outpatient-acquired and nosocomial candidaemia[J].J Hosp Infect,2005,60(2):129-134.
[15]余兰,李腊梅,程向群.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6-117.
[16]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Clinical Analysi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in 295 Patients with Cancer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Deng Yujie,Lin Xuede,Shi Xi,Zeng Wucha
(Department of Chemotherap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reated by chemotherapy,and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295 case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the incidence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were 7.04%,6.01%and 5.78%,respectively.The trend wa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were related with age,gender,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use of glucocorticoid,leucopenia(P<0.05).The pathogens were mainly fungi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ConclusionThere is a relatively higher incidence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 key points of prevention lie in reducing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aking actively prophylactic measures.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cancer;chemotherapy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2.014
R730.53;R73-31
A
1673-5412(2014)02-0131-04
2013-09-16)
邓玉洁(1984-),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yujiedeng1984@hotmail.com
林学德(1966-),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linxdfj2088@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