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五一”究竟需要怎樣的遊行?

2014-06-23曾志敏

澳门月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筆者競爭五一

曾志敏

每逢“五一”,澳門大小團社就要上街遊行表達訴求,”五一國際勞動節”似乎成了澳門“遊行日”的代名詞。筆者拿今年的“五一”遊行主題和前兩年進行比較發現,外勞問題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在這已成常規化、例行化的議題下,人資、人才等相關話題,於“反對”、“禁止”外勞輸入的大旗中,顯然沒有市場。縱觀近幾年的五一遊行皆如此,哪怕人才、人資荒成草,哪怕此話題在本澳社會熱議一直沒消停過。

說這現象正常,是因為理解,反之,無奈。人資、人才雇用或引進輸入,從質疑到反對直至今年“禁止”,用詞逐年升級。博彩企協會今年五一訴求更是強烈要求政府堅守承諾,絕對不輸入莊荷及監場主任外雇。澳門有些外資博企中層以上高管,不少為外雇佔據,且層層至下,把澳門人擠壓在管理層外。澳門人躋身博企底層,難有向上流動、晉升空間,此不平等競爭環境,不利澳門人才脫穎而出,是為事實。但政府也多次承諾,強調莊荷不輸入外雇,此政策一如既往不變。同時為促使本澳莊荷晉升,舉辦莊荷在職培訓,使其實現向上流動,敦促博企為莊荷進入管理層提供機會。另外,面向全澳居民制定“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只要莊荷提出進修學習申請,即可獲政府六千元資助。後又出臺“精英培養,專才激勵,應用人才促進“三計劃。

這系列舉措,不僅為人才培養提供了物質保障,而且有了制度執行依據。對改變澳門人當前文化偏低狀況,儘快提升自身素質以跟上時代,大有裨益;對澳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也無疑起到助推作用。體現了澳門政府對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競爭的深刻認識。而澳門現實嚴峻就在於缺人才。政府求賢若渴,納才心切,特首親任“人才發展委員會”主席,為人才培養、挖掘,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應該說,作為澳門人理應積極投入學習中去,置身知識海洋奮力拼搏。

然而,以上“計劃”實施以來,澳門參與學習的人有多少呢?據《澳門月刊》專欄調查,這有助青年增強自身競爭力,有助“莊荷”儘快向上提升的政策,居然激不起他們興致,理由澳門就業太容易,拿到自己能夠接受的薪酬並不難,說“不是不想向上流動或拿學位,而是覺得沒必要,因為拿了高學位也不一定能得到更多報酬。”

這種實用主義現實觀,筆者難說對錯,看他們五一遊行首當其衝的“反對”和“禁止”以及五花八門的各種訴求,筆者想像自己償為他們中一員,嘴裡喊著“反對”,是否有些不好意思?

也許企業雇外勞會影響他們就業。據最新資料統計,澳門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失業率為1.7%,就業不足率為0.4%。數字告訴我們,澳門是世界上就業率最高,失業率最低的地方。他們何來就業之虞?說白了,無非是擔心豐厚工資、福利受到外勞衝擊而減少,畏懼自身由於不求進取,職業競爭中難免遭到淘汰或被老闆解雇。比如博彩業,一旦輸入外雇莊荷,不排除企業運用各種手段迫退本地莊荷,轉而聘薪金更低的外地人才。

縱然如此,澳門博企仍為青年就業首選,原因在於莊荷職業技能較易掌握,能為低收入者帶來轉業的機會和希望。多年來,數以萬計的低收入者均透過莊荷改善生活環境。那麼,今年二月零售業招聘,三百多職位,月薪逾萬無人問津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包括“五一遊行”,本地莊荷有理由懷疑政府的“保證”或“承諾”有多少可信度,因而“反對”不斷。

可澳門沒有“反對黨”,只有“反對”社團和習慣質疑的議會。在他們眼裡,政府做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而“反對”有理由也好,無理由也罷,政府都得耐心傾聽,小心對待。這無可厚非,說明民主監督發揮作用,況且近年來政府輸入外勞的步子的確邁大了點。僅2012年2月的資料顯示,澳門外地雇員就達九萬八千人之多,而且大門呈進一步敞開之勢。大企業集團、中小企業仍有大量外勞缺口,目光難免瞄準本澳學習的外地優秀大學生。行政長官崔世安對此表示,在不影響本地人就業和向上流動的情況下,可考慮吸納在澳門學習的專才留澳工作。但坊間民眾可不管特首話中邏輯,認為引來了就一定會衝擊本地人就業,本地大學生甚而說,“引進外在優秀大學生會影響本地大學生公平競爭的自尊心,對本地人才也是一種明顯的不公平。”

此番理由是否牽強不論,倒是立法會議員質問何為專才,問到點子上了。倘若定義不清,不排除有企業打著“專才”晃子,行低工資使用外地生而把本地工資要求過高的畢業生排除就業圈外。對此特首不得不再做補充說明,只有在行業人才極度不足情況下才考慮舉措。而外地生即使留澳工作也只是短時間,與居留完全無關。法律法規只容許重大投資和專業技術人員申請來澳工作。

也就是說,在澳學習的外地優秀大學生留澳工作,前提是澳門行業人才“極度”缺乏,而且必先經過澳門勞務市場,以勞工身份被澳門企業錄用後再簽訂工作或服務期限,工作到期,學生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其所謂“短時間”,即本澳有個外來勞工人員“定期退場機制“。

就此筆者引用一位在澳門科大學習的內地生的話說,“在澳門學習的外地生畢業後,究竟有多少人想留在澳門工作?為什麼想留澳工作?老實講,很多來澳門留學的外地學生畢業後都想繼續出國深造,想留下來的,真正在乎的是澳門能給我們一個容納的態度。儘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保護主義,但如若在保護本地人的同時,還要想吸引外地人才,前提是這個地方一定要有一個合理、健康的競爭機制,吸引人才過來,還能留得住人才。”

我想這或許代表大多數外地生人的心聲吧?

而“五一”遊行的聲音已過去多日。放眼這片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筆者看到澳門人這也反對那也抗議的總根源,且有深刻理解與領會。是的,澳門人所有的苦楚和無奈都源自這瓣狹小的土地,這是難於改變的客觀現實,但並不意味著人就無可作為,上帝總是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打開另一扇窗。辯證論告訴我們,人有個主觀能動性,客觀事實儘管不可改變,但人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讓哲學家去說吧,筆者最後只想這麼說:縱觀橫琴、珠海、南沙、翠亨合作以及可能批復下來的租賃橫琴十平方公里土地,本澳所有進駐項目能否成功實現澳門經濟轉型,促進多元化發展,靠的不是別的,就是人才。政府正是站在這個戰略制高點上來定位人才培養、引進政策的。這不僅關乎澳門經濟社會繁榮的現在,更關乎澳門未來子孫後代的福祉。“抗議”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政府加強陽光施政;“反對”應成為推動每項關乎經濟民生政策的不斷完善,從而有利於澳門人更加自信的走出去,迎進來,而非在自我封閉的狹小圈子裡越陷越深!

“一個只顧現實,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不考慮未來,民眾的個別利益、局部利益高於一切,結果必然是竭澤而漁,吃光花淨,這樣的社會,發展是難以為繼的。“這是一位學者的話,用於本文作結,感覺再合適不過。

猜你喜欢

筆者競爭五一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两个含余弦函数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论
劍指電商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