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植物造景中滨河关系对植物选择影响

2014-06-23于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植物选择植物造景

于露

摘要:

植物造景在河流景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会单独存在于河流景观中,必然要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

关键词:植物造景;滨河景观;植物选择

滨河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敏感的区域,它对于人们来说有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历史上,人们常常逐河而居,河流是许多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河流被污染,滨河环境急剧恶化,导致人们对滨河环境的治理愈加迫切。滨河绿地对于城市来说尤其重要,滨河绿地具有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提供休闲游憩场地的作用,还具有卫生、安全、防护等多种直接功能。植物造景在河流景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可能单独存在于河流景观中,必然要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发生联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时,如何尊重滨河关系对相关植物做出选择,从而保护生态平衡,维持滨河自然景观风貌成为本文的研究目标。

一、水面对植物选择的影响

城市河流中的水面一般为不规则的带状分布,对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稍显局限,不像湖面那么开阔。一般说来,对于河面比较窄的滨河绿地,如扬州的瘦西湖景区,其植物景观多从纵观景来考虑,强调纵向线性空间上植物景观的变化,如形成桃红柳绿、海棠花溪等景观。相对于河面相对较宽的滨河绿地,如北京的潮白河,其植物景观除了纵观景,在对岸景上也可以处理的比较丰富,注意色彩搭配、季相变化、林冠线的构图以及水面倒影的效果。

二、道路对植物选择的影响

城市滨河绿地中的道路形式基本都是沿河流朝向线形分布,形式都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近水道路与远水道路两种类型。近水道路侧边植物多以列植形式出现,植物布局应以中小乔木为主,配以低矮灌木,还应根据绿地的体量而有所区别。远水道路与河水之间一般以绿地间隔,道路两侧植物布局宜疏密有致,从而使视线收放结合、空间富于变化。另外城市滨河绿地中的道路往往长且单一,这便于植物景观的统一,然而也很容易陷入单调、乏味之中,为了避免这种单一景观产生的视觉疲劳,可以考虑在植物种类上作一些变化,如每四五百米变化一种基调植物,或者结合道路出入口或交叉口,出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植物景观,形成一种韵律和节奏感。

三、驳岸对植物选择的影响

植物景观可以使单调的驳岸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城市河流中一般存在两种驳岸形式:自然式和规则式,针对不同驳岸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不一样,其景观效果也有很大差别。

自然式驳岸是坡度相对较缓主要是针对保持自然状况下的驳岸。这种驳岸的植被组成包括:沉水植物——浮生植物——挺水植物——草地——灌木——林地。在水流相对较为平缓的区域,可以采用菖蒲、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在水流湍急的区段,种植柳树、杨树、水杉等喜水林作物。自然式驳岸岸边的植物最忌同种类、同规格、等距离种植,应配合河岸线的进出,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景观。

规则式驳岸是城市河流中最常见的一种驳岸形式,其线条直硬,景观效果一般比较差。在这种驳岸形式的滨河绿地中,常应用植物材料进行软化,如在水中种植挺水或浮水植物,如荷花、香蒲、睡莲等,或者在岸边种植藤本或蔓性植物,如五叶地锦、迎春等,让植物的线条打破规则式驳岸的僵硬感。

一些水位变化比较大的城市河流,常常在市区段采用直立式人工驳岸,人工驳岸是在防洪要求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采用相对自然的人工处理模式,采用竖向上的硬质景观河软质景观的相互渗透性以及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将驳岸处理成既能满足基本的防洪强度需求,又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生态功能的方式。对于这种驳岸,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改造,如处理成梯形或复式驳岸,这样在坡面上可以适当进行植物绿化,如种植草皮、草本花卉或低矮的小灌木等,一方面可以软化硬质景观,另一方面如果遇到重大汛情时,后期也便于恢复。

四、建筑小品对植物选择的影响

城市滨河绿地中的建筑小品一般比较少,在市区的一些滨河绿地中主要是公共服务性建筑及景观性亭廊等;在近郊及远郊的城市滨河绿地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预,建筑应当进一步弱化。植物造景中,应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及形式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景观性强的建筑,植物主要采取衬托的形式,一般来说建筑后可种植高大的、颜色单一的背景树,如国槐、法桐等,建筑侧面宜用观赏性强的植物,如玉兰、桂花等,而建筑前一般考虑体量矮小的花灌木或草本花卉,如南天竹、杜鹃等,这样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一方面将建筑主体突出,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建筑冷硬的边角。

五、桥对植物选择的影响

桥在河流景观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它们形态万千,有的古朴雅致、有的时尚大气、有的宛如玉带、有的形似蛟龙,往往很远便成为视觉的焦点、画面的重心,因而对于桥来说,植物景观常常起到一个衬托及软化的作用。

相对于紧贴水面的栈桥类,常常配以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香蒲等,但具体种类视桥的风格和滨河绿地整体风格而定,以丰富水面层次、使桥体与水面的衔接不那么生硬,切忌将植物塞填得过满;对于跨度不大,体量较小的桥,一般考虑在桥的一端或者两端种植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植物的体量要与桥体相协调,桥的基部可用低矮的灌木、藤本或草本进行适量的遮挡,从而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对于跨度较大的大型桥梁,植物对其起到的景观作用较弱,一般在桥两端丛植或群植树丛,作为一个整体景观出现。

六、结语

植物造景在滨河绿地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处理好滨河关系对植物选择的影响将是关键。因此,在选择景观植物进行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筛选,同时认真考虑空间与滨河的关系,以营造各种适宜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3]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04)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植物选择植物造景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城市立体绿化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城市阳台绿化的植物选择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