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地形营造手法及应用

2014-06-23李婷婷欧阳若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轴线营造山水

李婷婷 欧阳若愚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形作为园林的骨架,对传统园林自然之趣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巧妙运用地形营造手法,可以取得别样的效果。

关键词:古典园林;地形;空间;现代园林

一、前言

园林地形影响空间的构成及空间感受,影响建筑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功能布局、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1]

二、华清池景观格局分析

(一)华清池地理位置

华清池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位于临潼县城南。南依骊山,北面渭河,东临西潼二水夹绕,温泉点缀其间。华清池位于临、潼、渭三河的扇形缓坡地带,呈现南高北低的地貌。[2]现代华清池作为自然山水园,依靠自然环境条件,构有建筑屋宇和人工花木,非“天然山水风景缩拟移摹”,是依山傍水的天然皇家山水园林。

(二)华清池整体规划意图

现代华清池经过历代改造,保留唐华清宫依山面水的山水格局为框架,传承当年宫城的大体轴线和空间布局,建筑采用纵向扩展,并丰富延续了水系。[3] 从皇宫离苑演变成具有自然山水、唐风文化、历史文脉的多样旅游休闲园林。

华清池的园林意境属于传统宫苑形式“一池三山”的转换,据自身空间格局调整,构成“一池一山”的布局。“山”为自然山——骊山,“池”为人工湖九龙湖、芙蓉湖,形成了现在远山近水、依山傍水的山水园林。

三、华清池不同尺度的地形营造

园林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景区用三条从东至西的轴线将全园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阶梯递增的地形。

(一)东轴线景区

东轴线采用串联的形式将不同区域联系起来,建筑从南至北依台地而建,总共分为4层,依次升高,地形错落有致,层次丰富。

从津阳门至长汤是第一层,以山水唐音喷泉雕塑为核心的入口广场,用丰富的铺装形式和植物围合营造一个对称的林荫广场。

第二层是长汤至香凝池,两侧是利用植物围合的泡脚池,香凝池西侧的碑林区域,以唐井遗址为制高点,并在唐井前设计水池,用置石将坡地与水池衔接起来,用自然小跌水营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

第三层是按歌台前休憩广场,望湖楼正门前为一组植物群落,用缓坡做基地,用植物强调地形,在中间种植高大圆柏,周围配低矮灌木拉深景观层次,控制了人们的出入视线。

最后是环园,环园地形如其名,地形层层环绕,参次而上,是一个典型依山而建的园林。

(二)中轴线景区

从飞霜殿至少阳苑,以九龙湖和浴汤遗址为主的区域为中轴线。此条轴线以九龙湖为中心,加强绝对对称感,形成气势恢宏的皇家气氛,以九龙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将周围景区用环线组织起来。园林景观和建筑空间相互依存,形成园中有苑、苑中有园,用山和建筑做背景,以水为主景将其他景观要素组织起来。

在飞霜殿前用硬质铺装界定出一个面水的休闲观赏广场,利于游人观山赏水,又可作为“长恨歌”大型历史舞剧的观众席,利用层层抬高的座椅,人的视线层次丰富,可看到旭日亭、晚霞亭全貌,龙吟榭、澜汤殿的屋顶,并可借邵阳殿之影、骊山之形。(见图1)骊山下,宫殿依山而建,重重楼阁都分布在缓坡台地的地形之上,气势恢弘庞大。

九龙湖东南方向是唐御汤遗址区,以“贵妃出浴”为景观中心,这个下沉式广场作为此区的前序空间,还巧妙的组织起整个遗址宫苑建筑群。建筑群用台阶和小平台串联起来,指引了游人路线,突出了遗址区的气势和气氛。

从九龙湖区域往南则是温泉沐浴体验区,由于位于骊山山脚下,地势高差较大。少阳苑随形就势,采用台地式的布局方式,用台阶和平台,随形就势,自北至南,层层递进,用环线组织流线,增加了游人的沐浴体验。

(三)西轴线景区

芙蓉园景区是西轴线,改造后的芙蓉湖景区,利用建筑的围合,加强了人们的视觉中心,在湖东南角增设鹊桥,使长生殿在空间上有种横向延续感。湖东设琼岛的概念。湖西设曲桥,分隔了空间,将人的观赏点引入湖西北侧,使长生殿、鹊桥、连理树池更有层次感。

对于芙蓉湖的改造,采用延长湖岸线和扩湖的方式来丰富其水域空间。在芙蓉湖东侧增加水域面积,更突显了琼岛,使湖形更丰富。九曲回廊的连接,更让芙蓉湖与九龙湖合二为一,水面相连,原先的路廊变成了水廊,视觉上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水域空间。

望京门入口用照壁遮挡视线,给人豁然开朗的效果,入口东用置石堆砌,填土造小地形,种植黑松和灌木、地被,起到划分空间和控制引导视线的作用。御净轩前用竹林遮挡入口,用小地形围合出幽静空间。在地形高处种植紫夜碧桃,用地形和植被结合,营造出半封闭空间。因长生殿的体量过大,在其东西分别设计骊岫飞泉和桃花谷来平衡其空间。桃花谷采用自然式的开合空间,利用自然置石堆砌来抬高地形。用石头或遮、或引来形成或围合、或开放的私人空间,采用高大桃树群植,搭配秋千来营造出一幅恬静惬意、悠然自得的林下幽静空间。

四、地形营造手法总结

通过以上对地形处理手法及空间效应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对地形的处理是“有法无式”的,所谓“法”指的是“因地制宜”,而“式”则指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基址条件的不一,塑造的地形地貌是各具特色的。在对古典园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在利用和塑造园林地形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取势”“造势”

在造园前先充分了解当地地形地貌,做到借势,取势在先,顺势而为。

(二) 传承文化和历史

以园林为主体,传承中国文化。

(三) “神似”与“形似”兼备

在现代造园注意要“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园林境界。

(四) 合理彰显中国人对园林场所的认知和情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特征——小中有大、有疏有密、虚实结合等,虽然有历史局限性,但是很多也表达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理想景观追求,在塑造地形时,要结合现代理论,结合植物与建筑,根据不同要求创造“亲切空间”。

(五) 山水联系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我们在现代造园中要注意山水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诺曼.K.布思(美).曹礼昆,曹德鲲译.风景园林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骆希哲.华清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3]骆希哲.唐华清宫[M].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1998.520-522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轴线营造山水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爱在一湖山水间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