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6-23李继锋许艳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脑梗死

李继锋+许艳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升高、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合并糖尿病、LDL-C升高、阿司匹林抵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抵抗;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040-02

对脑梗死进行病因学分型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主要的病因,因此在临床中,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1]。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作用[2]。但是近年来逐渐发现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且会出现梗死复发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观察阿司匹林抵抗与复发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5.8±14.2)岁。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周;②确诊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③PLT计数(100~450)×109/L,Hb≥90 g/L;④无服用阿司匹林史。排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TIA、服用阿司匹林禁忌的患者及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恶性肿瘤、血液病、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根据是否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29例)和非复发组(17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阿司匹林抵抗等情况,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阿司匹林抵抗判断标准: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超过7 d,抽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抑制率,抑制率<50%判定为阿司匹林抵抗[3]。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复发组平均年龄更大,合并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更高,LDL-C水平较高,与非复发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2.2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升高、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根据病因可分为主动脉弓或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穿支动脉闭塞、小动脉疾病、心源性栓塞以及其他病因[4]。明确脑梗死病因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病因,主要指有相应颅内或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损斑块或者狭窄≥5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可导致动脉栓塞,出现低灌注而导致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导致穿支动脉闭塞,最终出现脑梗死[5,6]。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增加致残几率,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越容易复发。年龄大的患者多合并有血管弹性功能下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加上患者脏器功能下降,均容易导致复发。糖尿病和LDL-C升高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糖尿病和LDL-C水平升高均会增加患者复发的风险。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8]。在本次研究中,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复发。

阿司匹林是临床中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解热镇痛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敏感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是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发现的一种现象,患者主要表现为服用阿司匹林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较弱、达不到预期作用。李森[9]研究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相关。郭欣君等[10]认为AR现象可能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因素有关。武刚等[11]认为阿司匹林抵抗(A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复发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在多因素分析中,阿司匹林抵抗增加了4.803倍的复发的风险。阿司匹林抵抗导致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作用下降,增加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从而增加了复发的风险。

综上所述,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合并糖尿病、LDL-C水平升高、阿司匹林抵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患者复发的风险。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一旦发现抵抗情况,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或者选择其他药物替代,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增加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顾力华,庞永诚,陈斌,等. 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3,42(10):1146-1148.

[2] 陈淑蕙,李纳新. 奥扎格雷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58-159.

[3] Gum PA,Kottke MK,Welsh PA,et al. A prospective,blinded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spirin resistance among stab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 Am Coil Cardiol,2003,41:961-965.

[4] 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等.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14.

[5] 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等.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性别差异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68-272.

[6] 霍会永,李立红,曹凌,等. 穿支动脉疾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09-811.

[7] 马翠苓,潘旭东,马爱军,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趋化因子CXCL16水平与微栓子检测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3):118-122.

[8] 孙慧杰,冯春雷,宋元凤.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80-81,84.

[9] 李森.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26-27.

[10] 郭欣君,任志亮,赵颖超,等.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3,8(11):1524-1526.

[11] 武刚,程璐. 阿司匹林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21):2486-2488.

(收稿日期:2014-01-16)

[2] 陈淑蕙,李纳新. 奥扎格雷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58-159.

[3] Gum PA,Kottke MK,Welsh PA,et al. A prospective,blinded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spirin resistance among stab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 Am Coil Cardiol,2003,41:961-965.

[4] 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等.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14.

[5] 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等.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性别差异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68-272.

[6] 霍会永,李立红,曹凌,等. 穿支动脉疾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09-811.

[7] 马翠苓,潘旭东,马爱军,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趋化因子CXCL16水平与微栓子检测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3):118-122.

[8] 孙慧杰,冯春雷,宋元凤.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80-81,84.

[9] 李森.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26-27.

[10] 郭欣君,任志亮,赵颖超,等.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3,8(11):1524-1526.

[11] 武刚,程璐. 阿司匹林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21):2486-2488.

(收稿日期:2014-01-16)

[2] 陈淑蕙,李纳新. 奥扎格雷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58-159.

[3] Gum PA,Kottke MK,Welsh PA,et al. A prospective,blinded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spirin resistance among stab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 Am Coil Cardiol,2003,41:961-965.

[4] 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等.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2-14.

[5] 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等.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性别差异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68-272.

[6] 霍会永,李立红,曹凌,等. 穿支动脉疾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09-811.

[7] 马翠苓,潘旭东,马爱军,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趋化因子CXCL16水平与微栓子检测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3):118-122.

[8] 孙慧杰,冯春雷,宋元凤.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80-81,84.

[9] 李森.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26-27.

[10] 郭欣君,任志亮,赵颖超,等.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3,8(11):1524-1526.

[11] 武刚,程璐. 阿司匹林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21):2486-2488.

(收稿日期:2014-01-16)

猜你喜欢

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68例临床效果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