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014-06-21吴楠
吴楠
摘 要:
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我们必须通过校园文化的重新构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行为习惯;学生素质
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已成学校面临的课题,我认为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我们必须通过校园文化的重新构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文化与学生良好习惯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教育效果。团组织应时常开展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德育有机融合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从而对其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借助校内宣传栏、展板、黑板报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还应积极利用现代网络的教育功能,大力拓展网上德育,即通过团委网站直播国内外重大新闻,开辟“心理社区”、“研究性学习”、“学生心语”、“校友寄语”等栏目,及时更新、添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文章、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感动事件,使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也能在网上互动中获得应有的教育。此外,团组织也可以通过创办校刊来开辟新的德育阵地,校刊不仅要刊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讨论学生身边的问题,及时展示团组织的德育成果,还要为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及展现才华提供平台。
二、校园活动提升学生行为习惯
共青团组织除了注重外在表象的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开展一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共青团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扫墓,参观爱国主义展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英雄讲革命传统故事等活动。通过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人生成长的必修课。感恩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感恩亲情,回味扶持的快乐;感恩师友,表达真挚的谢意;感恩生活,丰富人生的阅历;感恩经典,传达永恒的希冀;感恩自然,营造和谐天地;感恩社会,传达爱心的火把;感恩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五个一成长工程”活动,奠定学生成长的基础。发现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这“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奠定了基础。新时代,每位学生都在自己的心目中确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写出崇拜的理由,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贴在课桌上,可以随时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认真组织好1小时快乐大课间,可以让学生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每人制定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的计划并认真实施,学校有专业老师进行艺术辅导,学期末举办才艺展示活动。既给学生搭建了发展特长的平台,又让学生愉悦了身心;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文明劝导,做文明公民,服务社会,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适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丰富学生阅历,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能力,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创新载体,增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壮大志愿者队伍、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夯实志愿服务事业的基础。要求每一个志愿者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同学,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个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为此,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置于 “艺术”的高度,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实施者,能否开展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甘肃 临洮 730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