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与预测

2014-06-21卢泉孔祥忠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疆人力资源结构

卢泉 孔祥忠

“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包括适龄劳动就业人口、未成年人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军队服役人口、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等。人力资源及其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域分工格局和竞争优势、区域发展方式等有重要的影响[1]。研究新疆人力资源结构不仅能够分析新疆目前人力资源状况的现状,还能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人力资源战略等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依据。

1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分产业就业结构、民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质量结构诸方面,每一构成要素的变动都将影响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或错置,必然会降低人力资本效率。鉴于篇幅,本文主要论述分产业就业结构、分布结构、质量结构。

1.1 分产业就业结构

从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表1),新疆自治区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最大,虽然比例逐年有所下降,但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约10个百分点,且有拉大差距的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左右。而第三产业则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构成比例稳步上升。由此,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人员,有不到四分之三的人分流到第三产业,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分流到第二产业。就全国而言,新疆自治区从业人员产业分布质量的合理性低于全国水平。

表1 2006~2011年新疆和全国分产业就业人口

1.2 分布结构

1.2.1 城乡分布

在就业人力资源中,乡村人数大于城镇人数。例如,2007年城镇就业人力资源有375.6万,乡村有425.3万,2008年城镇为378.3万,乡村为435.4万,2009年城镇为379.4万,乡村为449.8万,2010年城镇为387.3万,乡村为465.3万。城镇人力资源缓慢增长,而乡村人力资源发展则较快。每年增加均超过10万。

1.2.2 地区分布

表明在近10年间,新疆的人口分布渐趋向不均衡,人口多往少数地区,例如乌鲁木齐等经济、科教较发达的地区或中心城市集中,导致人力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

1.3 质量结构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新疆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占全国的1.84%,初中为1.39%,高中为1.36%,大专以上为2.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受教育程度,且大部分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还有相当数量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同时,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农牧业所需要的经营型和专业型人才、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才、资源产品深加工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存量不足。

以代表一个地方科技人才的专利数量为例,近年来。虽然在绝对数量上,新疆的专利申请数和批准数都在增加,但是占全国的比例始终在5%和3%上下徘徊(表2),可以看出,新疆自治区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发展相对落后。

表2 2006~2010年新疆、全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批准数

2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的形成机制

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并非在短时间内或者由某一个原因引起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背景,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与当地人力资源状况相适应的结构。分析该结构的形成机制,将进一步了解现实人力资源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时,对于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也有极大帮助。

2.1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地区全体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和知识,也包括这一地区人民的天赋和历史形成的文化、科学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宝贵财富及人文环境的熏陶。人力资本有两个个基本来源:医疗卫生和教育。

2.1.1 医疗卫生状况

截止2011年底,新疆自治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56.93张,平均每万人卫生人员数为76.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这反映了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医疗卫生保健上有相对较高的投入,形成了较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3]。但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依然落后,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立或健全,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问题较突出。农民生病后得不到较有效及时的医治,造成城乡人力资源在身体健康素质上有明显差别。

表3 2005~2011年新疆卫生机构、床位和人员数

2.1.2 教育投入和质量

首先,教育投入不足。新疆自治区2009年、2010年、2011年教育经费总计分别为298.48亿、369.04亿、462.87亿,虽逐年增加较快,但均低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经费紧张,使许多教育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例如贫困地区学生入学率问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师资问题等。这在客观上造成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结构中低素质人员较多。

其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学的要求;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学形式、内容单一;专业设置、人才培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由于语言文字障碍,少数民族只能通过翻译得到滞后的、数量有限的教育资料[3]。这些都阻碍着人力资源获得人力资本,形成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结构。

2.2 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决定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各级各类人才的比例,因而也决定了一定时期内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同时区域间、产业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产业、职业工资水平等的差别,都将影响人力资源的流动情况。

2.2.1 开放程度

由于新疆深居祖国内陆,远离出海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全球化和开放的进程缓慢,现代化程度低。目前新疆自治区有17个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包括2个航空口岸,自治区批准的(二类)口岸有12个。2010年1~9月进出口总额达167.65亿美元,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8 424.71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59%,而新疆与内地省份的联系也因交通不便不如内地各省份间的密切。低的经济开放程度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不利于人力资源自身素质的提高。

2.2.2 经济发展水平

以2009年数据为例,北疆地区以全疆46%的人口承载了66%的全疆GDP,94%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其中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为主体的“乌昌一体化”地区,以17.5%的人口承载34.01%的全疆GDP及51%的全疆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相比较,以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为主成的南疆三地州,占全疆人口比重的30%,但GDP比重和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只有9%和3%。到2009年止,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排名前五名的地州、市中,四个分布在北疆,而南疆仅有一个,总体排名倒数五名的地州、市中,四个分布在南疆,而北疆仅占一个;2009年南北疆人均GDP标准差为38 015.1元,已经远远超出警戒线水平17 182.1元,南北疆经济绝对差异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10年首府乌鲁木齐市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3 039元,而和田地区的人均GDP只有5 181元,二者相差8.3倍。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工资水平的差异的加大,直接导致人才向北疆聚集,客观造成了人力资源空间结构的不均衡。

2.2.3 结构偏差

结构偏差系数(偏离度)指就业构成偏离于产值构成的程度,反映的是产业结构中某产业产值的比重与就业比重是否处于同步变化和对称状态。它从就业的角度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结构偏差系数就是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减1。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其数值等于第i产业GDP值占总GDP的比值;Yi表示就业的部门结构,其数值等于第i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结构偏差系数的含义表明:结构偏差系数为正值时,说明就业构成百分比滞后于产值构成百分比,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相反结构偏差系数为负值时,表明该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较低;如果E=0,表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处于相对均衡状态;结构偏差系数接近于0时,表明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相差较小,而绝对值越小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机率就越小[4]。新疆人力资源结构偏差系数见表4。

表4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偏差系数

表4显示,近年来新疆第一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均为负值,表明第一产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表明新疆农业生产率不高,劳动者无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第二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均为正值,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从事该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均为负值,表明新疆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较多,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同时也说明新疆第三产业近年发展的畸形,不能很好的吸纳剩余劳动力,导致部分第一产业劳动力无法分离出来。这些共同造成新疆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现状。但从总体变化趋势看,结构偏差系数的绝对值呈减少趋势,说明人力资源结构渐趋合理。

2.3 行政边缘化

边远地区因远离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各行政区在经济社会布局时,也很容易顾及不到边远地区,造成各行政区经济发展圈以外的“真空地带”,长期得不到投资,这在新疆自治区有明显体现。此外,新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区位优势不明显,而劣势较突出,造成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边缘化问题持续加强。人力资源结构也因这种边缘化而形成中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差异。

2.4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含有主观的、潜移默化的演进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它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同时新疆由于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男尊女卑、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新疆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分别3个千分点和5个千分点(表5)。这就造成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偏低,人力资源数量增长快,但人力资本长期投入不足。

表5 2005~2011年新疆、全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单位:‰

由于新疆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本区域内的部分居民思想观念落后,视野狭窄,缺乏竞争、创业、开拓的主动精神,从而形成的人才观、经济观致使越贫困的地区越是排斥人才,更不愿意把已经很少的收入投入到教育、职业培训,甚至医疗上,这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也成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推动力量。

2.5 自然环境和资源

新疆地域面积广阔,但绝大多数为荒漠、戈壁、高山等条件极端严苛的地方。适宜人居住的6万多平方公里绿洲,却聚集了新疆95%以上的人口,尽管新疆人口密度为13人/km2,但绿洲的人口密度与东部沿海省份接近。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也是造成人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因素。

3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变动趋势预测

人力资源时刻处于变动状态中,人类的外在行为活动必然涉及一定的空间,在不同的环境信息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差异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行为规律性[5],这必然导致在人类活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但这种变动又是有规律可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的预测。

3.1 数量预测

截至2010年10月,新疆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1.41万人,占总人口的6.46%,接近老龄化。目前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10‰,计划生育率为99.74%,出生率和死亡率皆呈下降趋势,处于低增长阶段。

利用Logistic模型对新疆15~64岁人口数量进行分析预测。Logistic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式中,x(t)表示t时刻种群的数量:r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即增长率减去死亡率);N为环境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由于数据取自1995~2010年,为此选择1995、2002、2009间距相等的3个年份。将x0=1069、x1=1385、x2=1557,k=7 代人式(7),得 r=0.140 7,N=168 1。

再将 r、N、x0 带入式(2)得

式(2)即为新疆人口数量的预测公式。把各年份数据代入式(2),通过计算机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1995~2020年新疆15~64岁实际人数、预测值及预测误差

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将发生变化:15~64岁人口增加速度将逐年减缓,从而导致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老年就业人口将持续增加,以缓解青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弥补低收入所造成的养老储蓄不足。

3.2 质量预测

以每万人人口中大学生数为替代变量,绘制2002~2011年新疆自治区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的散点图(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随时间变化近似于一条直线,符合高素质人才将随社会的发展而递增这一基本现象。因此,选择建立一元线性方程作回归。基本设定如下:

其中x为年份,y为年底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利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由此,可推算出到2020年新疆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将达到171.06人。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来近10年中,新疆人力资源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高素质人才所占比例加大,人力资源科技结构更加合理。

图1 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单位:人)

3.3 方向预测

3.3.1 由公有制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

统计数据表明,在2000~2010年间,新疆城镇国有单位的就业人员数的总趋势是下降的,由223万人减少到184万人,下降了22.7个百分点,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则由15.6万人,下降为3.1万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0.8%。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与其他企业(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就业人员均达到65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3.3.3 由农村流入城市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假设URGD是一个常数,即可从上式向前估计两次普查间每一次的城镇化水平,也可以向后预测某年的城镇化水平。

式中:PU(t)为t年的城镇人口比重,t为距离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年数,URGD为城乡人口增长率差。

带入新疆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比重:PU(2000)=33.75%,PU(2010)=42.79%,即可得,URGD=0.0384。则新疆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公式可用式(6)表示:

由此,可对新疆今后城市化水平做初步预测(如表7)。到2020年新疆城市化将到达52.34%,那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进一步转移到城市,有助于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区域间流动,为经济发展增加持续的动力。

表7 2000~2020年新疆城市化水平实际值、预测值及误差单位:%

4 结论

在新疆,人力资源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分布的不均、人力资源质量结构的不合理、及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等。

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分布上新疆自治区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约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由于发展畸形对人力资源吸纳能力有限;从质量结构看,新疆人力资源质量偏低,高质量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从分布结构看,乡村人力资源多,城镇人力资源少,且多集中在经济、科教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形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刚性。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疆人力资源结构总体走向优化配置。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新疆15~64岁适龄就业人口将达到1 653万,人力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大,但增幅趋缓,同时6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将逐渐增加,人力资源老龄化凸显;每万人中大学生数到2020年将达到171.06人,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城市化水平达到52.34%,人力资源向城市聚集加快,城市将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性加强;公有制企业中的就业人员比例将逐步下降,人力资源优化将逐步依靠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

[1] 周文斌.人力资源能力区域异质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9-44.

[2] 吴琼,刘云.新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3(01):44-46.

[3] 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7-48.

[4] 张力,高书国.人力资源强国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

[5]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5-108.

猜你喜欢

新疆人力资源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论结构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论《日出》的结构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新疆多怪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