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鲜有人问津的学问

2014-06-20张鹰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乔冠华梵文功底

张鹰

1935年9月,季羡林和一些清华校友前往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为期只有两年。为了在留学期限内顺利拿到学位,季羡林的其他校友纷纷拿中国题目做起文章来。就拿乔冠华来说,他本科学的专业是哲学,到了德国,将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庄子哲学的阐释》。中国人谈庄子,自然比较容易,结果,乔冠华仅用一年半时间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季羡林有着十分扎实的中国文学功底,本科读的是西洋文学,擅长德文、英文,要想在两年内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的话,他的首选科目应该是中国文学,其次则是德国文学或英国文学。可他思来想去,打算将无人问津的梵文作为攻读科目。

一位同去的朋友在与季羡林交流时得知他将要选梵文作为攻读博士的科目,语重心长地劝他:“梵文非常难学,并且没什么用处,大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可你为何偏偏选呢?”季羡林微微一笑:“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梵文表面上看似无用,实则很值得研究——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影响太大了,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就要精通印度文化,这就要求我必须具备过硬的梵文功底。”

在这位朋友看来,研究梵文一来耽误时间,二来难有建树,这将影响到季羡林的前途。但季羡林还是坚持己见:“若都去选容易的热门的领域,那艰难的冷门的却有着巨大研究价值的未知领域由谁去探索呢?”朋友被问得哑口无言。

除了季羡林之外,和他同期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没有一人选择梵文,所以季羡林是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唯一的听课者。教授十分欣赏季羡林,尽管教室里只有一位学生,但他讲得非常卖力,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研究成果,季羡林也学得十分认真。

梵文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在古代曾经有过无上的光荣,可光荣是一回事,难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季羡林接触了才晓得梵文的晦涩难懂:文法变化极其复杂。最要命的是,左看右看,就是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断开一个字,即便自己断开了,字典上也找不到。

选择了梵文,就意味着要比他人付出多得多的心血。季羡林被弄得头昏脑涨,精疲力竭,经常研习着研习着就睡着了,但一觉醒来,他马上抖擞精神,重新投入到研习中去。

1941年2月,季羡林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虽说耗费的时间超出预期3年多,但季羡林关于梵文的研究取得了杰出成就。

或许,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像季羡林一样,面对未知世界,不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攫取,而是胸怀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迎难而上,勇敢拓荒。endprint

猜你喜欢

乔冠华梵文功底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急智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善說集》文本概述*——以Bendall編校本與新見尼泊爾梵文寫本爲中心
從《心經》音譯本及其他文獻看梵文jña的發音
從梵文字母表的音譯漢字看古代漢語的聲調
一线记者如何练好新闻采访功底
理论宣讲者要修炼文化功底
笔墨功底扎实 感情含蓄真挚——读杜征麟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