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房地产开发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研究

2014-06-20夏春光张英佳李雪铭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省域评价

夏春光+张英佳+李雪铭

内容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事关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均衡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普遍社会舆论和我国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及目标之一,各级政府都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本文以房产投资、房产建设、房企情况、房企土地购置、房产销售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我国各省房产开发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香港、澳门与台湾除外)在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1年4个时间断面的房地产开发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中国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不高,但在逐步提升,31个省份及直辖市房地产开发得分差值逐步缩小,各省市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上下浮动;二是31个省份及直辖市房地产开发级别差异明显,房地产开发强度大的一级省市比率逐步增加,开发强度较弱的四级省市始终占比较大;三是房地产开发时空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评价 时空差异 省域

引言

房地产业是人们的基本生存资料,同时也是带有明显投资性质的商品。房地产在选址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和区位较为敏感,在开发与消费环节对资金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市场特征。部分地区房产开发过热,房价上涨过快,人们住房可支付性下降;有些地区因房产开发规划与建设不合理,出现了空置率极高的新城或鬼城;还有部分地区争取房产投资资金不足,居民居住环境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种房地产地域差异性正逐步受到我国政府以及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要想保持我国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要保证我国房地产在各省市协调、合理、科学发展,因此对我国各省直辖市的房地产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及探讨其时空发展格局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地理学科在对房地产进行研究时主要侧重于城市尺度,如城市内部房价空间分布规律、城市住房空间结构及其分异规律、以及探讨城市交通、绿地、商业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较少研究房地产综合评价。施金亮等(2005)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松江房地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刘贵文等(2010)对全国31个大中城市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城市分为5个层级。朱红伟(2005)、王宁(2010)等均以因子分析法分别对2003年我国35个大型城市、2008 年安徽的17个市或地区以及2009年我国的35个大型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上述研究或针对某一年的房产开发做出评价,或者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做出评价,研究尺度上较少涉及跨时空差异分析的全国尺度综合评价,仅胡日东(2011)从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角度对2005-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但却得出了在全国 31个省市中辽宁房地产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垫底、上海倒数第六值得商榷的结论。因此本文以房产投资、房产建设、房企情况、房企土地购置、房产销售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我国各省房产开发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香港、澳门与台湾除外)在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1年4个时间断面的房地产开发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房地产开发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

指标体系、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房地产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房地产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强度,又要能显示出房产开发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遵循指标选取的可比性、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房地产开发过程选取房地产资金投资、房地产土地购置、房产建设、房产销售,并加入房企基本情况建立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二级分级指标体系(见表1)。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

(二)研究方法

熵是源于热力学的一个物理概念,后由申农(C E Shannon)引入信息论,熵值法能够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现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熵值法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所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比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评估法有更高的可信度,适合对多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计算步骤为:

第一,设有m项待评价城市,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0≤i≤m,0≤j≤n),则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

第二,由于不同评价指标有不同的量纲以及数量级的差别,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

(1)

对于逆向指标:

(2)

处理后指标数值范围在[0-1]之间。xij表示第j项指标的第i个观测值,xij′表示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yij′的取值方式与xij的方式相同。

第三,设有m个指标n个被评价地市,计算第j指标的熵值ej。

(3)

其中k为常数k=1/lnm,第i个地市第j项指标的比重,0≤fij≤1。

第四,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4)

其中dj=1-ej,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它的值直接影响权重的大小,信息效用值越大,对评价的重要性就越大,权重也越大。

第五,计算每个省份(直辖市)的评价值。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自《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因年代跨度大,统计数据逐步完善,1998年与2003年有部分指标缺省。其中1998年和2003年均缺少“房屋竣工价值”、“住宅销售套数合计”统计,本文使用“个人购买商品住宅”替代“住宅销售套数合计”,1998年还缺少关于房地产土地购买的相关统计,即:待开发土地面积(平方米)、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平方米)、本年土地成交价款(元)、土地购置费用(元)。endprint

中国省域房地产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计算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香港、澳门、台湾因数据原因除外)在1998年、2003 年、2008年和2011年的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结果归一化处理),并对中国省际房地产发展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提升且省际间差距缩小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基本上逐年提高。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了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地产开发平均值(见表3)。从平均值可以看出在4个时间断面上,每年平均值都有所提升,其中2003年到1998年增长率为42.20%,平均年增长率为8.44%;2008年到2003年增长率为41.92%,平均年增长率为8.38%,2011年到2008年增长率为22.90%,年增长率为7.63%。

变异系数是衡量组内各值相对差异的统计量,通常用来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不受单位以及平均数的限制,一组数据变异系统越大,表明组内分异程度越大,越小则组内分异程度越小,得分值分布越均衡。通过计算得出(见表3)中国大陆房产开发变异系数从1998年到2011年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说明省际间房产开发的差距减小。

(二)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采用标准差分级测度计算公式,其中xij为各省市得分,MN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可把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发展状况进行分级:D≥1为房地产发展最高省市、0≤D<1为房产开发较高二级省市、0

在4 个时间断面上,房地产开发水平最高的一级省市,1998年仅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2003年和2008年也仅增加天津市,2011年增至7个,一级省市虽然数量较少,但得分却远高于其他省份,一级省市1998年至2011年的评价分为6.559,为二级省市平均分2.572的2.55倍,三级省市1.420的4.62倍,四级省市0.814的8.06倍;与之相反的是二级和三级省市数量却在波动中逐渐减少,而二级省市的平均分也为三级城市的1.81倍,三级省市则是四级省市的1.74倍;四级省市数量总体较为庞大,稳定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三)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空间基本格局

中国大陆房产开发空间差异显著(见图1),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产开发整体格局以中低级别为主,中低级别的三级与四级省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二级省市则多为东部沿海的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辽宁省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也逐步晋升为二级省市。房产开发一级省市1998-2008年全部为我国直辖市,2011年增加的一级省市东部沿海有辽宁省、海南省,中西部有重庆市和宁夏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四)1998-2011年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的变化过程

一级省市在1998-2008年十年间较为稳定,从最初的北京市、上海市仅增加了天津市,而到2011年则增加辽宁省、海南省、重庆市、宁夏区。辽宁省在我国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辽宁五点一线等战略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迅猛,升级为一级省市;海南岛随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重庆则是在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后,房地产行业逐步提升;宁夏作为塞上江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典型代表,西北地区的桥头堡。

二级城市多年来为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省等。2008年后内蒙古加入二级城市,这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2011年广东省从二级省市降为三级省市,这与广东省为外贸大省,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不能忽视部分产业向中国内陆以及江浙一带转移的因素。青海则因为旅游的升温以及柴达木高新开发区的建设,使得房产开发跨入二级省市。

三四级省市是我国中西部的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三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531发展到2011年的2.220,增长了4.181倍;四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261发展到2011年的1.510,增长了5.785倍,虽然这些省市房地产开发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却未有突破性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处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

结论与讨论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重庆市以及宁夏自治区是提高速度最快的省份。省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省份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一级省份比重逐步增大,从1998年的2个增至7个,且综合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房地产发展水平较弱的四级省份所占比重始终较大,说明中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水平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本研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是部分指标由于数据资料获取难度较大,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影响了结论的深度和应用广度,因此还需要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二是本文只是分析了中国各省及直辖市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水平,没有涉及到城市和乡镇的状况,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三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研究水平的限制,不能对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施金亮,杨俊.上海松江房地产业发展状况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刘贵文,贺玲,周滔.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3.朱红伟.因子分析在房地产综合评价中的运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7)

4.王宁,李慧民,谭啸等. 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5.杨存典,张雁.商洛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北方经济,2010(7)

6.陈晓川,杨海艳.中国各省域房地产开发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评论,2009(1)

7.胡日东,李颖.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J].经济地理,2011,31

中国省域房地产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计算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香港、澳门、台湾因数据原因除外)在1998年、2003 年、2008年和2011年的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结果归一化处理),并对中国省际房地产发展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提升且省际间差距缩小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基本上逐年提高。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了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地产开发平均值(见表3)。从平均值可以看出在4个时间断面上,每年平均值都有所提升,其中2003年到1998年增长率为42.20%,平均年增长率为8.44%;2008年到2003年增长率为41.92%,平均年增长率为8.38%,2011年到2008年增长率为22.90%,年增长率为7.63%。

变异系数是衡量组内各值相对差异的统计量,通常用来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不受单位以及平均数的限制,一组数据变异系统越大,表明组内分异程度越大,越小则组内分异程度越小,得分值分布越均衡。通过计算得出(见表3)中国大陆房产开发变异系数从1998年到2011年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说明省际间房产开发的差距减小。

(二)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采用标准差分级测度计算公式,其中xij为各省市得分,MN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可把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发展状况进行分级:D≥1为房地产发展最高省市、0≤D<1为房产开发较高二级省市、0

在4 个时间断面上,房地产开发水平最高的一级省市,1998年仅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2003年和2008年也仅增加天津市,2011年增至7个,一级省市虽然数量较少,但得分却远高于其他省份,一级省市1998年至2011年的评价分为6.559,为二级省市平均分2.572的2.55倍,三级省市1.420的4.62倍,四级省市0.814的8.06倍;与之相反的是二级和三级省市数量却在波动中逐渐减少,而二级省市的平均分也为三级城市的1.81倍,三级省市则是四级省市的1.74倍;四级省市数量总体较为庞大,稳定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三)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空间基本格局

中国大陆房产开发空间差异显著(见图1),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产开发整体格局以中低级别为主,中低级别的三级与四级省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二级省市则多为东部沿海的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辽宁省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也逐步晋升为二级省市。房产开发一级省市1998-2008年全部为我国直辖市,2011年增加的一级省市东部沿海有辽宁省、海南省,中西部有重庆市和宁夏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四)1998-2011年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的变化过程

一级省市在1998-2008年十年间较为稳定,从最初的北京市、上海市仅增加了天津市,而到2011年则增加辽宁省、海南省、重庆市、宁夏区。辽宁省在我国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辽宁五点一线等战略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迅猛,升级为一级省市;海南岛随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重庆则是在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后,房地产行业逐步提升;宁夏作为塞上江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典型代表,西北地区的桥头堡。

二级城市多年来为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省等。2008年后内蒙古加入二级城市,这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2011年广东省从二级省市降为三级省市,这与广东省为外贸大省,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不能忽视部分产业向中国内陆以及江浙一带转移的因素。青海则因为旅游的升温以及柴达木高新开发区的建设,使得房产开发跨入二级省市。

三四级省市是我国中西部的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三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531发展到2011年的2.220,增长了4.181倍;四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261发展到2011年的1.510,增长了5.785倍,虽然这些省市房地产开发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却未有突破性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处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

结论与讨论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重庆市以及宁夏自治区是提高速度最快的省份。省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省份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一级省份比重逐步增大,从1998年的2个增至7个,且综合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房地产发展水平较弱的四级省份所占比重始终较大,说明中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水平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本研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是部分指标由于数据资料获取难度较大,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影响了结论的深度和应用广度,因此还需要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二是本文只是分析了中国各省及直辖市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水平,没有涉及到城市和乡镇的状况,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三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研究水平的限制,不能对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施金亮,杨俊.上海松江房地产业发展状况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刘贵文,贺玲,周滔.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3.朱红伟.因子分析在房地产综合评价中的运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7)

4.王宁,李慧民,谭啸等. 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5.杨存典,张雁.商洛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北方经济,2010(7)

6.陈晓川,杨海艳.中国各省域房地产开发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评论,2009(1)

7.胡日东,李颖.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J].经济地理,2011,31

中国省域房地产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计算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香港、澳门、台湾因数据原因除外)在1998年、2003 年、2008年和2011年的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结果归一化处理),并对中国省际房地产发展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提升且省际间差距缩小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开发综合得分基本上逐年提高。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了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地产开发平均值(见表3)。从平均值可以看出在4个时间断面上,每年平均值都有所提升,其中2003年到1998年增长率为42.20%,平均年增长率为8.44%;2008年到2003年增长率为41.92%,平均年增长率为8.38%,2011年到2008年增长率为22.90%,年增长率为7.63%。

变异系数是衡量组内各值相对差异的统计量,通常用来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不受单位以及平均数的限制,一组数据变异系统越大,表明组内分异程度越大,越小则组内分异程度越小,得分值分布越均衡。通过计算得出(见表3)中国大陆房产开发变异系数从1998年到2011年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说明省际间房产开发的差距减小。

(二)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采用标准差分级测度计算公式,其中xij为各省市得分,MN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可把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房地产发展状况进行分级:D≥1为房地产发展最高省市、0≤D<1为房产开发较高二级省市、0

在4 个时间断面上,房地产开发水平最高的一级省市,1998年仅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2003年和2008年也仅增加天津市,2011年增至7个,一级省市虽然数量较少,但得分却远高于其他省份,一级省市1998年至2011年的评价分为6.559,为二级省市平均分2.572的2.55倍,三级省市1.420的4.62倍,四级省市0.814的8.06倍;与之相反的是二级和三级省市数量却在波动中逐渐减少,而二级省市的平均分也为三级城市的1.81倍,三级省市则是四级省市的1.74倍;四级省市数量总体较为庞大,稳定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

(三)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空间基本格局

中国大陆房产开发空间差异显著(见图1),中国大陆1998-2011年房产开发整体格局以中低级别为主,中低级别的三级与四级省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二级省市则多为东部沿海的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辽宁省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也逐步晋升为二级省市。房产开发一级省市1998-2008年全部为我国直辖市,2011年增加的一级省市东部沿海有辽宁省、海南省,中西部有重庆市和宁夏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四)1998-2011年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的变化过程

一级省市在1998-2008年十年间较为稳定,从最初的北京市、上海市仅增加了天津市,而到2011年则增加辽宁省、海南省、重庆市、宁夏区。辽宁省在我国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辽宁五点一线等战略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迅猛,升级为一级省市;海南岛随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重庆则是在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后,房地产行业逐步提升;宁夏作为塞上江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典型代表,西北地区的桥头堡。

二级城市多年来为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省等。2008年后内蒙古加入二级城市,这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2011年广东省从二级省市降为三级省市,这与广东省为外贸大省,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不能忽视部分产业向中国内陆以及江浙一带转移的因素。青海则因为旅游的升温以及柴达木高新开发区的建设,使得房产开发跨入二级省市。

三四级省市是我国中西部的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三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531发展到2011年的2.220,增长了4.181倍;四级省市房产开发平均值从1998年的0.261发展到2011年的1.510,增长了5.785倍,虽然这些省市房地产开发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却未有突破性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处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

结论与讨论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重庆市以及宁夏自治区是提高速度最快的省份。省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省份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水平级别差异明显,一级省份比重逐步增大,从1998年的2个增至7个,且综合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房地产发展水平较弱的四级省份所占比重始终较大,说明中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水平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水平整体级别高,无论在一、二级城市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区域内部的比重上都是最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三、四级为主;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本研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是部分指标由于数据资料获取难度较大,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影响了结论的深度和应用广度,因此还需要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二是本文只是分析了中国各省及直辖市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水平,没有涉及到城市和乡镇的状况,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三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研究水平的限制,不能对中国房地产开发水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施金亮,杨俊.上海松江房地产业发展状况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刘贵文,贺玲,周滔.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3.朱红伟.因子分析在房地产综合评价中的运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7)

4.王宁,李慧民,谭啸等. 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5.杨存典,张雁.商洛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北方经济,2010(7)

6.陈晓川,杨海艳.中国各省域房地产开发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评论,2009(1)

7.胡日东,李颖.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J].经济地理,2011,31

猜你喜欢

房地产开发省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