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模型下我国城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4-06-20曾美香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环境质量经济增长

曾美香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可持续发展,不断调整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城市,必须要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形成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科学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文章从分析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入手,基于区域地方年鉴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进行回归分析,并由此根据二者的关系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有效地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4.6亿吨,比2010年增长8.8%;2012年能源消费37.5亿吨,比2006年增长8.3%。因此,“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整体的经济消费模式依然不会有所改变,但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未来趋势而言,依然要不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随着环境恶化以及高能耗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凸显,我国近年来逐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倡导低碳发展模式。由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持续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石油替代品,无论是生物能源的研发还是对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与研究都在积极的开展,由此也预示着未来的能源发展的重大趋势以及方向。

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人类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本文拟采用实证和理论相结合,计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目前环境质量本身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以及促进作用,并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针对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第一调查分析,到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调研,进而获取一手资料。第二资料研究,对中国政府所公布的《2012年统计年鉴》以及《2010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进行搜集,并基于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理论探讨,通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研究方面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第四实证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都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外的学者的研究更多是侧重于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

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倒“U”型曲线关系,如图1所示。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开创性地将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发现SO2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

Inmaculade对22个OECD国家23年历史数据研究,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N型曲线关系。Antle and Heidebrink (1994),Shafik and Bandyopadhyay(1992),Simon.Dietz and W. Neil.Aclger (2003)和VanLantz (2002),涉及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并没有从整体环境质量(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研究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除此之外,国外学者的研究还集中于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如:D·约翰逊等学者通过对英国碳排放的研究分析,认为到2050年英国在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80%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前提是英国继续实行现有的低碳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澳大利业学者约翰(John)以化学的视角研究生产和消费,从经济学创新理论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问题。特雷福斯等学者认为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碳排放80%是可能的。Birdsall在对全球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长中得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对于社会资源的需求的增加,而资源的增加则会带动能源的消耗,包括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煤炭的消耗等都会增加全球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是植物的大面积采伐会导致全球空气净化能力的下降。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大多学者都是研究倒U型曲线是否存在或提出新的EKC曲线方程,且都采用历史数据进行研究。

学者宋涛(2007)等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中通过研究发现人均C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呈现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以及GDP的增速呈现成比例关系,由此说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依然主要是资源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未来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制度与技术上提升GDP的科技含量,发挥绿色GDP的作用。学者徐国泉等(2006)在《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中采用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等式分解,建立了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由此说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格局若继续维持下去,那么未来我国的碳排放量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因此为了降低我国现有的碳排放量,应该增加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所占比重,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加强碳减排等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与国际合作。endprint

(三)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观、经济观和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要求人类现代的社会活动以及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基础上,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承认人类是整个自然生物循环中的一部分而非是主宰者,明确人类在自然中的从属地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应该以自然的破坏为代价,人类的发展也不是无节制地无限制地对于自然索取的过程,我们应该进一步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平衡发展,在保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要维护好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是关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即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应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城市间的发展也不是以牺牲一部分利益为代价的,彼此之间、地区之间应该互相配合,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循环,而非是互相的抵触与排斥。

地理环境决定论。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1748 年,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此后,这一理论思想被后人不断的发展以及延伸,其中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则是将这一思想系统化,深入讨论了地理环境是如何决定人类的生存环境、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从而最终影响到人的思想以及社会的建设。

实证分析

(一)环境质量指标的选取

典型环境质量指标的选择是研究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构建模型的关键。一般环境质量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音污染等局部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涉及范围更广。本文主要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

(二)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

考虑到环境质量与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对于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除了选择国民生产总值(GDP)之外,同样选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作为共同指标,来分析我国整体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见表2)。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从结果中可以发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地推动与促进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了整体城市旅游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而言,必须进行转型,特别应对传统农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于传统农业使用的农药以及化肥导致了整体环境质量的持续性恶化,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在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优化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并且许多区域的政府对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增长,除此之外,环境质量的改善也促进了中国的第二产业发展,但是对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却起到了制约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发展本身的农药以及秸秆焚烧等都会对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由此看来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改变与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向清洁、环保产业倾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的三高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GDP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而言,特别是近年来对环境的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越来越多的城市的环境被不断发展的城市经济所淹没,造成了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人们的宜居性以及可居住性却越来越差。因此,依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环境质量的发展其与城市经济本身,特别是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未来我国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与调整现有的发展模式:

第一,注重根据既定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进行低碳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着眼于全球,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科学研发能力,摆脱过去走低端化、走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模式,转而将更多地人力、物力集中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低碳产业在我国现有的市场中的份额与比例,不断强化他们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更多地关注低碳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

第二,明确界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而言,以美国为例,其农业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比例仅有1%左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达到了70%以上,因此,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同时,逐步降低其在GDP中的比例,并进一步推行新兴技术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各类科研产业的发展,促进上述清洁、低碳型产业的发展。

(二)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我国现有的能源体制发展原则主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所制定的,其更多的是围绕我国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能源消耗较大的钢铁企业所实施的。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传统高能耗企业是我国环境污染的源头,因此未来要抓紧制定和实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有效地利用能源定价机制,对于现有的高污染企业进行差异性的对待,利用能源价格机制的设定,更好的促进与推动我国产业化的改革与调整,提升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对于发电企业应该完善其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区域性、全国性能源市场,切实有效的强化企业的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能源的浪费。

(三)调整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作用一直最为突出。中国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想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也需要在自身转型、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投资。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不断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产值比重依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而言,其无论是创造的产业附加值还是对于环境的破坏都要远远小于其他两大产业。鉴于此,未来我国的中央政府以及地区政府应不断推进与鼓励地方政府的产业调整与发展,促进目前不合理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向更加优越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endprint

(四)提高人口素质并加强环保意识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贡献,特别是在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更是如此。我国要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强化对人口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由内而外的环保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支出,我国目前整体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4%,远远低于周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更是无法同日而语。政府在提高教育支出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的开展环境普法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发挥其社会责任,通过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的自我宣传,并且由此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事业,加强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知。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我国应在现有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革,加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低碳行业的扶持,提升产业结构的政府支持力度与决心;其次,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提高整体的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环保贡献度,形成可持续性的环保公益文化的推广与开展。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Kreuger A. Economic c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

2.张云,申玉铭,徐谦.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胡兰玲.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9(21)

4.张坤明,潘佳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6.Johnston, D, Lowe, R, 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arbon Emits-sion Reduetions in Exeess of 60% With in the Housing Stoke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7.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2)

8.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9.刘传江,侯伟丽主编.环境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侯伟丽著.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M].科学出版社,2005

11.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5

12.侯景新,尹卫红编.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4

13.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4)endprint

(四)提高人口素质并加强环保意识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贡献,特别是在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更是如此。我国要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强化对人口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由内而外的环保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支出,我国目前整体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4%,远远低于周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更是无法同日而语。政府在提高教育支出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的开展环境普法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发挥其社会责任,通过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的自我宣传,并且由此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事业,加强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知。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我国应在现有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革,加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低碳行业的扶持,提升产业结构的政府支持力度与决心;其次,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提高整体的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环保贡献度,形成可持续性的环保公益文化的推广与开展。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Kreuger A. Economic c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

2.张云,申玉铭,徐谦.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胡兰玲.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9(21)

4.张坤明,潘佳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6.Johnston, D, Lowe, R, 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arbon Emits-sion Reduetions in Exeess of 60% With in the Housing Stoke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7.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2)

8.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9.刘传江,侯伟丽主编.环境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侯伟丽著.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M].科学出版社,2005

11.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5

12.侯景新,尹卫红编.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4

13.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4)endprint

(四)提高人口素质并加强环保意识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贡献,特别是在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更是如此。我国要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强化对人口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由内而外的环保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支出,我国目前整体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4%,远远低于周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更是无法同日而语。政府在提高教育支出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的开展环境普法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发挥其社会责任,通过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的自我宣传,并且由此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事业,加强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知。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我国应在现有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革,加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低碳行业的扶持,提升产业结构的政府支持力度与决心;其次,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提高整体的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环保贡献度,形成可持续性的环保公益文化的推广与开展。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Kreuger A. Economic c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

2.张云,申玉铭,徐谦.北京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及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胡兰玲.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9(21)

4.张坤明,潘佳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6.Johnston, D, Lowe, R, 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arbon Emits-sion Reduetions in Exeess of 60% With in the Housing Stoke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7.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2)

8.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9.刘传江,侯伟丽主编.环境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侯伟丽著.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M].科学出版社,2005

11.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5

12.侯景新,尹卫红编.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4

13.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环境质量经济增长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