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重组问题研究

2014-06-20程丹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7期

程丹

内容摘要:“十二五”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中,面临着产业重组、空间重组和规模重组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了城镇化发展中的政策性建议,提出了通过人口发展带动产业重组,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空间重组,通过土地、户籍等改革带动规模重组。

关键词:城镇化格局 产业重组 空间重组 规模重组

我国城镇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镇化是实现发展转型的新起点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目前世界的经济形势来看,自从美国次贷危机进而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后,就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模式,现在世界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是由发达国家提供产品市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消费产品的时代了,也不再是由发达国家进行高负债消费,发展中国家进行高储蓄的经济增长形势了。在经济危机和新的市场挑战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普遍处于一种低迷状态,并且已经去除了原有的杠杆效应,而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进行转型,实现“再次工业化”,我国的经济也已经不能够再完全依赖出口贸易。

从我国内部的经济形势来看,国内企业进行高投资进而带来了供给过快的增长,同时国内目前处于一种低消费阶段,对产品的需求量较少,且提升的速度缓慢,这种现象就使得国内经济供求关系失衡,进而引发国内经济内增长动力不足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与此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与国民福利普遍偏低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来发展经济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模式更加不符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此外,长期以来经济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三农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都将不利于在重点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全面建设城镇化的需要。

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将是实现发展转型的新起点。首先,推进城镇化建设,从宏观经济来说,我国经济逐渐由外向型需求转变为内向型需求,经济的增长不再由投资占据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消费主导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经济的增长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粗放型转变成了经济集约型,经济的空间布局也同样发生着改变,不再将地方性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推手,而是从我国经济的整体布局出发,对经济空间进行有机的整合优化,不断地扩大就业面积,提高服务业质量。其次,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不断降低贫富差距,不断缩短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差距的新突破口,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农民工市民化,并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同时,将城市的文化不断地向农村渗透,实现全社会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城镇化建设承载着全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重任。最后,推进城镇化建设能够不断地加快城乡二元制度逐渐向城镇一体化发展转型,有效地促进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对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调整,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相应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化由局部突破转向全面推进

“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表明,我国进行经济和体制改革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共环境设施,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均等化,中国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和稳定、长期的经济增长率,为全面实现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根据《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系列报告》的数据,我国城镇体制的改革将极大地提高城镇化率,并在今后的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由局部突破逐渐转向全面推进建设。随着城乡行政体制和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工市民化也将不再成为问题,城镇居民的公共性服务均等化也将得到改善,小城市和小城镇将会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突破口,城市群、巨型城市和大型城市将成为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城镇制度的改革将会使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发生较大方向的改变,在新阶段和新时期下,我国城镇化建设将由物质的快速增长逐渐转向为人的快速发展,经济主导力量也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更是从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城市的格局也逐渐向城市群发展。

我国城镇化格局重组

(一)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产业重组

支撑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的结果,并在调整中逐渐升级的一个动态过程。“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体系的产业重组总体思路是,积极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并及时进行升级,同时积极培养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根据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有十大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物流业、汽车业等,这十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财政支持力量,同时还需要对这十大经济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此外,除了产业结构重组,还应该创新城镇体系产业重组的空间构架,从国土资源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对我国城市产业空间进行必要的产业空间重组。西部地区应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产业,中部地区应该进一步强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经济并增加其附加值,东部地区应该积极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产业不断地向高端发展,以此完善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产业重组。

(二)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空间重组

在我国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应建设和发展成三大都市圈辐射区。我国城镇化建设将逐渐趋向于城市群,而城市群的高端形态就是实现都市圈的辐射区。目前,在我国东部已经逐渐形成三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城市群,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三大城市群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进一步发展成为三大都市区,辐射区在发展过程中以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并且与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相互协调适应、相互融合,实现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重点城市区域。另外,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打造辐射全国的十大重点城市群,以实现全国城镇化格局的空间重组,其中重点发展的是中西部地区,因为中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以中小城市的形态为主,大城市发展比较缓慢,同时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区域。所以应该进一步发展中小城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城市经济产业结构改善升级,并形成立体交通模式,以此完善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空间重组。endprint

(三)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规模重组

首先,应该重点发展联动城乡的特色城镇,小城市、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的扶持力度,建立发展小城镇地区的试点政策,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一批经济实力比较强,政府工作机制灵活,能够积极有效地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实现联动统筹工作的特色小城镇。同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选出部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公共性服务比较完善的小城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其次,应积极发展主体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量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容量,努力解决中小城市存在的集中性不强、就业率低下、公共服务设施差等问题,不断地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速度,不断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中,应该积极发展一批城市主题功能比较完善,公共性服务设施健全、能够承载一定人口,并且与大城市发展相互协调的中小城市。最后,应该着力打造高端形态的龙头型大城市,大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着力打造高端的大城市,并把这些城市建设成为标杆性大城市,应该挑选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城市发展成为巨型城市,努力实现这些城市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让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以此完善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规模重组。

我国城镇化格局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产业重组的政策性建议

新时期下,我国城镇化建设应该建立以农民工为突破口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地完善对中小城市的人口政策支持,启动城市群共同体发展的公共工程,以人口发展带动产业重组。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此带动消费和创新,因此,新型城镇化应重点实现城乡对接和实行区域统筹,将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充分发挥其所赋予的作用,加大打造力度,形成重点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城镇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制度法律,为城镇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基本公共性服务是人口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应该加大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城镇建设附近的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基础公共性服务建设,城镇化的基础公共性设施网络式建设发展,应向周边地区均质化扩展,不断地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各个地区公共性基础标准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促进我国城镇化的产业重组。

(二)空间重组的政策性建议

城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将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方式转变,在我国城镇化空间重组格局中,应重点考虑以下三点:第一点,优化城市的行政层次。在城镇建设的新时期下,优化城市行政层次是城市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逐步推进省级直辖县的政府行政改革。第二点,推进城市行政区划。推进城市行政区划是现代城镇化建制的基本,应该在进行改革区域的带动下,使其周边区域的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周边地区由地域性行政管理转变为城市型行政管理。第三点,创新城市权责关系。城市权责关系的创新,应通过对省级直辖县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解决不同基层政府之间的权责问题,使县级政府的职能回归到其本职,并且按照财权和事权相互统一的原则,完善县级政府的综合管理,加快县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城镇化的空间重组。

(三)规模重组的政策性建议

首先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社会福利均质共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以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主体,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开放小城市、小城镇的人口落户政策,逐渐建立完善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让农民工适应城市市民的角色转变,尽快为转变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为将来的生活提供保障,由城市二元户籍逐渐变为城市一元户籍。其次应推进土地改革制度。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完善土地制度,让土地真正实现公平正当交易,让农民享有福利交易的权利。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不断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促进我国城镇化的规模重组。

综上所述,城镇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了城镇化发展中的政策性建议,提出了通过人口发展带动产业重组,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空间重组,通过土地、户籍等改革带动规模重组,进而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规模、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问题及其总体布局[J].改革,2010.10

2.陈立泰,张洪玮,熊海波.服务业集聚能否促进城镇化进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3.3

3.党文.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组织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3(11)

4.宗良,韩如晖.金融助力新型城镇化进程[J].中国金融,2013.2

5.康伟立.农村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