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6-20叶壮丽
叶壮丽
摘 要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历史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要重视历史思维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手段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hinking Ability
YE Zhuangli
(Fujian Quanzhou No.5 Middle School,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The history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core of historical subject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ng knowledge, train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horizontal linkages, guides the student to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historical events;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 guides the student to begin thinking activity. The common use of the historical comparison method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uidance of historical thinking method.
Key words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means, method guidance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也渗透着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本文以岳麓版历史必修二为例,谈谈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事件虽然纷繁复杂,但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联系的。历史思维就其实质而言,是客观地反映历史的发展。教学中,必须注意挖掘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这一事件或现象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如,关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现象,其开始、发展、形成、加快的进程,就经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广阔的世界市场;17、18世纪,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北美洲、大洋洲都卷入了世界市场;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分别开始的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规模发生巨大变化;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欧美工业国加紧对外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型的交通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两极格局的瓦解使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揭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历史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度。
2 加强横向联系,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和考察历史问题
即把同一时期发生的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联系在一起,加以分析,揭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反映了使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世界形势。随着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活动,给欧洲经济带去了大量资金和原料,促使西欧经济产生重大变革。18世纪,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不仅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而且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制造业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工业革命由此展开,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洋务工业的兴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艰难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开始走向近代化。同时,随着国门的打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只有从世界史的角度来分析考察,才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3 历史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出他们各自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相同:(1)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及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2)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3)结果都巩固了政权。不同:(1)特点:前者是以单纯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带有军事色彩,具有强制性,排斥市场和商品的货币关系;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的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依靠经济手段管理经济。(2)方式:前者是直接过渡,后者是逐渐过渡;(3)结果:前者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新的政治危机;后者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通过对比,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水平,它们阻碍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得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论。
通过对比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或内容等方面的理解,找出一些历史的规律,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4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通常由疑问而产生,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中学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问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疑惑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成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正确地思维、分析,于设疑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1929年经济危机前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的原因是什么?(2)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构成怎样的威胁?(3)罗斯福新政措施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来促进生产恢复、社会矛盾缓和的?(4)这些措施是在什么前提下推行的?具有什么特点?(5)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辩证看待罗斯福新政?
通过这一组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围绕“罗斯福新政”这一个中心阅读课文,积极思维。教学过程是在激疑、质疑、释疑中进行,展示了思维的层次性、综合性、概括性,帮助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的本质,从而达到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此外,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维,适时适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活动。
5 重视历史思维方法的指导,提高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重要的莫过于教会学生学会思维,也就是说将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且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历史思维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历史思维品质。因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纳法、概括法等,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比如,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它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它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这就必须从体系确立的背景、内容入手做全面的分析:二战后期,有识之士总结1929年世界经济混乱使经济危机加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战争的教训;二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膨胀。因此,体系确立的目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秩序,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布雷顿体系确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因此它规定: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同时还规定两个组织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这样,就有两个结果:(1)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美国认缴资金最多,因而掌握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投票权。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体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提供贷款,也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总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背景决定内容或措施,而内容决定结果和影响,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这一步步的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历史思维的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