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胖学生毕业的大学
2014-06-20张达明
张达明
针对肥胖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早在2009年就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3%的男生和4%的女生严重超过正常体质指数(BMI18.5~24.9为正常,25~30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而这些胖学生的体质指数都在30以上。
校方经过集思广益后出台了新规定:新生入学时要接受BMI的检测,体重超标者,必须接受一周3小时的有氧运动、重量训练、韵律活动等健身减肥课程,并聘请营养师及专人教导饮食控制、睡眠失调、体能调适等相关信息与知识,直至体质指数达标;凡体质超标的学生,毕业时将拿不到毕业证书。
新规定刚公布,就引起一些胖学生的抗议。他们认为,进林肯大学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上减肥课的,新规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连一些健康专家也认为,他们赞同校方的本意,但是对这项规定并不苟同,强调“勉强得不到幸福”。
对此,校方发言人辛迪·普晓顿女士说:“学生进入大学,不仅限于求知,即便你满脑子都是知识,却拖着一个笨拙的身体进入社会,求职也会成为问题,更别说为社会做贡献了。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林肯大学的新规一定要执行,不能动摇!”
凯伦·欧文是2010年7月入学的新生,她在接受体质指数检测时在30以上。当班主任让她参加一周3小时的健身减肥课程时,她却振振有词:“我就喜欢吃汉堡喝可乐,这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着!”班主任劝说无果后,将情况反映给了学校体育、休闲和卫生部门主席詹姆士博士。在了解凯伦的家世后,詹姆士与她做了一次谈话,对她说:“虽然你的家庭很富裕,但据我所知,你父亲和你母亲都是因肥胖而患了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最终导致瘫痪。我想,你绝不愿意自己的将来也步他们的后尘吧?”凯伦听后泪流满面,说一定按照学校规定,参加一周3小时的健身减肥课程,并主动戒掉了爱吃垃圾食品的习惯,改吃低脂肪的食品,喝纯果汁饮料。经过半年努力,她的体质指数完全达到了标准,她高兴地说:“过去上二层楼梯都会感到气喘吁吁,现在就是上十层楼梯,我也毫不费力。”
凯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一些体重超标的学生纷纷积极参加每周3小时的“健身课”——有的参加步行课,有的参加力量训练课,有的参加有氧运动及其他多项体育项目,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健身减肥运动。
不过,仍有学生对该规定始终持抵制态度,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应该于2013年7月毕业的大四学生约翰·艾里尔,入学时检测体重就已超标,但他不仅不参加体育运动,而且在饮食上也从不节制。尽管毕业时各门学科都达到优秀,却因体重近100公斤,按规定,他不仅拿不到学位证,毕不了业,还要继续留校进行减肥,直至体质指数正常才能拿到毕业证。他后悔道:“看着同学们在毕业典礼上都穿着学士、硕士、博士服,我只有羡慕的份儿。”
学校体育、休闲和卫生部门主席詹姆士博士说:“我们出台这个新规定,并不是为难学生,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离开林肯大学时,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都以健康的身体参与社会,这不仅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会让他们为自己的母校深感自豪。”
编辑手记
林肯大学采用强制执行的方式,将学生的毕业与体质指数挂钩,引来非议,但换个角度想想:这是小题大做吗?最终的受益者又是谁呢?其实,很多善意的目的都是通过强制执行,才最终达到理想效果的。目前,我国的肥胖率虽没有欧美国家那么高,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业余时间玩手机、打游戏,无心无暇体育锻炼,甚至“眼镜”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这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群体的问题吗?(刘玲)
(插图:钟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