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2014-06-20王新晨吴苏宜石旭
王新晨 吴苏宜 石旭
摘 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从多方面研究与探讨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范措施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网络环境;防范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愈加严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速度快,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大面积的传播,对系统的破坏性非常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受到了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为了保障计算机的系统安全,深入探讨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
1 研究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的意义
计算机病毒是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而被人为创建的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通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人们通常把能够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或窃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代码称为计算机病毒[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威胁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由于计算机系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系统程序在开发过程中仍在不断的完善。于是,一些恶意程序利用系统自身的缺陷,通过网络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如今,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大阻碍。对此,计算机系统为了与计算机病毒抗衡,不断的提升其安全性能。病毒的入侵与系统的反抗形成了拉锯战,两种技术都随着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得到了发展。
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和特点
2.1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是具有潜伏性的,它通常隐藏在系统中,遇到合适的时机便会迅速的传播和扩散。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不可预知的,通常在系统中隐藏的时间越长,影响范围就会越广,破坏力也越大。计算机病毒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经过病毒软件的监测可以被发现,还有些很难被检查出来。比如有名的熊猫烧香病毒,经过很长时间的潜伏却丝毫没有被发现,随着爆发迅速扩散开来,造成了计算机系统大范围的严重瘫痪[2]。
2.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非常大,任意一个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都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破坏力较小的病毒可以造成计算机系统运行缓慢和系统资源的非法占用。严重的会破坏系统程序,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运行。
2.3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主要也是最麻烦的特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由感染病毒的系统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系统中的病毒具有快速复制的能力。如果病毒被复制,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3 网络环境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期间,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措施始终缺乏主动性。由于计算机系统与病毒的技术性是同时增长的,所以,对计算的网络的管理不能局限于对技术的依赖。只有把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病毒的蔓延和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在管理方式上,首先要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促使人们主动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对一些有威胁的网页或程序保持警惕,从根本上控制病毒的蔓延。其次,对系统软件、硬件的配置、管理等制定出明确的规范体制,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法制与职业道德培训,并对其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逐渐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技术支持为辅,两者完美结合的管理体系[3]。
3.2 建立病毒报警中心
建立一个计算机病毒报警中心对潜伏期的计算机病毒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4]。网络管理人员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系统管理中心”,通过更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码,定时在系统中扫描潜伏的计算机病毒及配置防毒软件等方式,可以从根源上对计算机病毒提前预防。这种方法可以对网络病毒进行有效的监视,令管理人员提前预知并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阻止病毒的传播及自我复制,有效的确保了计算机系统安全。
3.3 健全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
健全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从技术手段上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其中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工具,以及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一些综合性服务等。尽管计算机病毒很难杜绝,但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还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必须随时对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进行检查更新,防止病毒程序进入计算机系统中窃取信息或潜伏病毒。对正在工作的计算机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通过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对计算机网络的监控,可以做到在病毒出现的初期进行遏制,防患于未然。
计算机病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控制病毒传播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充分了解病毒的性质和特点,从根源上采取防范措施,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在保证防毒软件的及时配置、更新,完善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未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为广大计算机用户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鑫,蒋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极其防范技术[J].计算机教学工程,203,11(12):202-210.
[2]陈文杰,姚红星.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新特征及其防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4):112-117.
[3]王志贤.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J].计算机与网络,2012,13(11):225-227.